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郊区上梁的记忆

  儿时,我就常常听老人们念叨:上梁馍馍夹蒸糕。这是太原郊县区民间盖房时为最讲究的一环“上梁”而准备的食谱。“上梁”即上大梁,是盖房的重要环节,俗称“立架”。按照民间的说法,这一环节是关系到今后全家的日子顺利不顺利的拐点,必须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文革”前夕,这一习俗在太原的郊县、区普遍可见。“梁”是一根约四米长的粗横木,直径约30-50公分。梁多使用松、榆、杉木,两头直,中间微凸,是用来连接房柱支撑屋顶的,这里专指正房堂屋正中的那一根。上梁要选吉日良辰,一般是根据当家主人的生辰时分进行的。如此慎重,就是盼望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上梁的那天,房主在院门两侧贴上楹联,内容多为“立柱适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吉星高照”等。上梁备办伊始,人们把被标定的大梁凳空端放房址中央,请行内先生在大梁正中画八卦、系红布,并钉几串铜钱镍币,以示吉庆和富足。然后再端放一供桌(一般方桌),摆设特蒸二十四馍,并陈列木瓦匠的首要工具,如尺、线斗、斧、锤、瓦刀、泥抹子等。

    时辰一到,主人首先焚香烧纸,磕头作揖。有人就点燃大炮小鞭,“噼噼啪啪”冲天震耳。早有木匠和帮手爬到房架顶上,分别在两头用长绳将装饰妥当的大梁吃力地向上提拉,一边吆喝一边往下抛撒“上梁馍馍”和糖果等,引得大人小孩嘻嘻哈哈地跑来争抢捡拾,毫不客气地吃着。据说“上梁馍馍”能除疫去病,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医学道理。只不过在那个贫困岁月里,白面细粮是难得一见的主食,一听说谁家扔“上梁馍馍”,老少众人高兴地争纷抢食,去病不去病,找个借口抢上就能吃。有的大人抢到手里舍不得吃,还给孩子兜回去。

    而此时,房主抬头望着凝聚了自己十几年甚至大半生心血的新房子,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看着在木匠大工师傅的指挥下,人们把大梁费劲地拉上位置,入卯安牢,上梁仪式也就结束了。房主家要把供桌上的烟酒及花馍分赠于木石匠人,连大梁上的红布不论大小也要扯分给帮工,以图吉利。中午时分,房主再备席款待工匠及帮忙的众人。其实也就是一锅大烩菜,里面有几片炖猪肉,外加几瓶二锅头,就着馍馍人们吃得津津有味。一天下来,房主满心喜悦,众人乐乐呵呵。现在想来,那时候清贫单调的日子,也只有如此热闹罢了。“文革”开始后,绝大部分民间习俗被看成是“封资修”的黑货,“上梁”仪式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小洋楼越来越多,房屋结构由土坯砖木变成了砖混或钢混现浇,结构不仅牢固实用耐震,布局也合理;施工方式也由自家请工帮忙改为专业队伍一揽子承包,工程不仅省时省事省力,质量也有保障。上梁的仪式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地淡化了……

    如今,即使偶尔有上梁仪式,但场面大多显得冷清,就连孩童们也懒得跑到跟前,只是远远地听听鞭炮的响声。或许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或许生活节奏的高速运转,使人们把更多的精神注意力投向了物质欲望的诉求,很少有人在意那些糖果馍馍,也没心思凑那份热闹了。只有主人家知道,他们抛的不是馍馍,是寂寞。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20121011;本文作者:彭庆东(太原)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10-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