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躲过大炼钢铁的铜水瓢

  我家有一把铜水瓢,约三斤重,有半个篮球那么大。从爷爷那辈到现在,铜水瓢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摔打磕碰,但仍然完好无缺,光滑锃亮。

    过去的老家,家家户户有一把水瓢。水瓢不光是厨房用具,更重要的它是野外挑水时的舀水工具。那时,方山县的大部分村都缺水,人们吃水需要到远处去挑。我所在的村离挑水的后山有一公里,水源是从石头缝里渗出来的一丝细流,十分钟流不出一桶水。挑水时除用水桶外,一把水瓢是必备的。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排队,轮到取水时,要蹲下身子,把积在小水坑里的水一瓢一瓢舀进桶里。在我的记忆中,最开心的事就是跟上小叔去挑水,因为小叔排队等水时,我有足够的时间捉蝴蝶、逮青蛙,全然体会不到等水时的焦急和烦躁。

    村里用的水瓢有三种类型,绝大部分是木水瓢和铁水瓢,铜水瓢不算多。相对来说,铜水瓢漂亮、耐磨、不易生锈,是水瓢中的“上品”。因此爷爷家的铜水瓢经常在村里借来借去,谁家办喜事、办丧事吃饭的人多,用它当舀饭的勺子,一瓢下去舀的饭菜能分三四海碗,几百人吃饭不发愁;谁家吃草药有几味需要特殊炮制,铜水瓢又是炒药、焙药或熬药的药锅……

    突然有一年,铜水瓢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年秋天,大炼钢铁的烈火在全国各地迅速点燃,一时间钢炉林立,浓烟四起。就连我们老家这样的小村小社也是炉火通红,鏖战正酣。老家方圆几百里没有铁矿,又没技术,炼铁等于“笨媳妇做无米之炊”。为了完成任务,只能以铁变铁,用废铁回炉的办法“炼”出铁来。公社的“工作队”三天两头进村入户收“废铁”,大至铁锅、铁盆,小到铁锁、铁钉,统统“回炉”炼铁。“废铁”的“潜力”很快挖尽了,后来只能找“废铜”凑数。当年冬天,为了完成全年产量指标,前几天才砸了爷爷家一口大黑锅的“工作队”,那天又来爷爷家收“废铜”。幸好小叔当时去后山挑水拿走了水瓢,铜水瓢没被收走。

    不料这件事后来让“工作队”知道了,说爷爷让小叔挑水是故意躲避,专门转移“废铜”,是反对“三面红旗”,是和“人民公社”唱对台戏,是“村里的右派”。天寒地冻的让爷爷给炼铁炉背炭“劳动改造”。父亲觉得事情严重,和小叔相跟,主动把铜水瓢交给了生产队,并情愿和爷爷一道劳动改造,将功赎罪。

    就在父子三人“赎罪”的第五天,村里传来了特大喜讯:全国钢铁产量提前实现翻番,大炼钢铁告一段落。爷爷家的那把铜水瓢因此躲过了厄运。小叔想找生产队把铜水瓢要回来,惊魂未定的爷爷死活不许,生怕再次带来灾难。从此,那把铜水瓢一直保存在队里,队里的饲养员经常用它给牲口灌药汤,加饲料……

    1982年,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牲口和农具都拍卖给个人。那把铜水瓢也出现在拍卖场上。当场有知情人作证,铜水瓢应当无偿还给爷爷。可惜爷爷已经过世,只能由父亲认领。失散了二十多年的铜水瓢总算“物归原主”。

    到如今又30年过去了,那把铜水瓢最后传到我的手里。去年腊月家里大扫除时,儿子看见样式古老的铜水瓢笨重不实用,顺手给了串巷收破烂的。幸亏我及时发现制止,才没被收走。儿子对我的做法很不理解,说我把旧物当宝贝,太恋旧。

    是啊!那把铜水瓢经受了巨大的磨难,见证了时代的交替和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几代人血浓于水的情结,和它自然有割不断的情愫。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20120817;本文作者:李润平(方山)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10-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