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70年代的代县农村文艺宣传队

  一听阿宝唱起那些满含乡音的山西民歌,我就情不自禁地随着那些甜润的歌声,回到了当年的农村宣传队。

    那还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唱红了阳明堡镇和代州城。当时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由30多人组成。乐器、导演、场记、演员俱全。导演是一位从内蒙古下放回村里进行劳动改造的专业演员,板主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民间艺人。最得意的乐器是洋琴,不过我们叫它“铮棒铮”。还有笛子、二胡和板胡等民乐。所有演员都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当时我们演的节目大部分是自编自演,反映村里改天换地新面貌的小戏剧,也演一些当时的名牌小剧,如《卖碗》《卖菜》等,这些小戏剧都是声讨万恶旧社会的。

    每年的冬三月,是各村的文艺宣传队集中排练的黄金时间。所有的节目排练好后,先在各村演给自家人看,其实不是正式演出,是在采排,可是各村的人们都场场不拉,看的是有滋有味。观众都是自家人,所以他们是边看边提意见,往往是在演的中间突然停下来修改。有的老子发现儿子演的不像时,就干脆登台示范一阵,直到演的有模有样了,才接着再演。等把各自的节目排练好后,就村和村互换着演出。最关键的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汇演。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毎年汇演,都能从镇里和县里拿回几个奖来。

    在演出中,也经常弄出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来。记得有一年,在参加镇里的正月十五汇演时,第一个节目就是我和一个女孩演的二人小戏剧《一条扁担》,剧情是家有一条扁担,可兄妹二人都争着挑水,参加队里的抗旱。剧中有一个一碗水就能救活一棵秧苗的场面,我要端着一碗水上场,可是那天汇演时,也不知是谁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给拿走了,当我回幕后端水时,一看碗没了,一下就傻眼了。这时场记一急,就把一个小铜锣塞给我后,见我直愣神,怕冷场出笑话,便一把把我推向了台前。这时台下的观众见我端着个小铜锣当碗用,顿时哄笑一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灵机一动,就改了台词:“你们笑个啥呀?啊?现如今是毛主席让咱们端上大大的金饭碗了,你们就一个个地偷乐去吧!”没想到我这一改词,既救了场,还迎来了阵阵的叫好声。等汇演结束后,就在我准备挨批的时候,镇领导和村干部不但没有批我,还一个劲地夸我又机灵又有政治头脑,“真是改得好啊!”最后我们演出的小戏剧还获了奖。

    直到现在,几十年一晃而过,当年的文艺宣传队在演出中,假戏真做的演成了不少对真夫妻,也有个别的演散了真正的夫妻俩。可是农村文艺宣传队演奏的 《小开门》《二人台》《耍孩儿》《打金钱》等曲调,一直又亲又甜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是哼起或听到了这些满含乡音的曲调时,我就想起了家乡,我就想起了那个上联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下联是“万物生长靠太阳”,横批是“毛主席万岁”的农村戏台,还有那令我激动无比的“铮棒铮”。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0614;本文作者:牛润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8-09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