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难忘家乡粗粮饭

  时隔十多年后,又回到家乡,乡间的小路还是那么熟悉,变化不大。外甥也已经有了孩子,外甥媳妇知道我们稀罕家乡的一些饭肴,变着花样地给我们做,两天的六顿饭就没有重样的。

  我最爱吃的还是那些在儿时就深深喜欢的粗粮面,当然,那时候是纯粹的高粱面,红面的粗涩和现在加上荞面、莜面或者白面的面食是有所不同的,但那种味儿还没变,这也是一直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小时候最爱吃的当然是面食居多,谁让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平遥人。俗话说的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晋中面食在平遥。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生活拮据,在吃的上面也仅仅是能够糊口,没有挑剔的资本,但回忆起来仍旧兴味隽永。

  圪搓搓:小时候吃的是纯红面的(高粱面),如今已经掺了莜面或者少数的白面。做法其实很简单,用沸水将高粱面和好,取拇指大面团,在案板上搓成一尺长、两头尖的细圆条,入笼蒸熟。再做一些“蘸水水”,就是佐料水、盐、辣椒、蒜水、醋等滚熬而成,食用的时候把圪搓搓蘸着吃就可以了。喝着小米黄豆稀饭,吃着圪搓搓,脸上汗涔涔的,但吃得有滋有味、回味无穷。在城市,根本没有口福能吃上这种地道的圪搓搓,没有了儿时的那种苦涩,更多的是一种甜蜜。

  搓糊糊:搓糊糊的做法要费一些力气了。倒不是原料有多么复杂,玉米面、小麦面、高粱面、荞面都可以。我们家乡一般是高粱面加一些荞面或白面的居多。将面均匀撒入铁锅内正在加热的凉水中,用擀杖或小平铲不断搅动,使面粉渐熟而不糊锅,呈凉粉状,当然越搅动越有劲,吃起来也就越筋道。记得小时候就常帮着妈妈搅动铲子,挥汗如雨,热气腾腾的糊糊在不断地搅拌中变得越来越黏稠,然后拿碟子或者大海碗盛出来,要先晾一会儿。待晾到不烫嘴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当然还是要加“蘸水水”吃,也可以蘸西红柿酱吃。

  嬷嬷菜:嬷嬷菜是我最爱吃的,也叫做黑菜饭。它的原料很简单,就是把胡萝卜缨子洗净煮熟,切成五分长短节,入瓮发酵后可以当凉菜或者咸菜吃,也可以做成菜饭。我最喜欢吃菜饭。铁锅内加水、放黑菜、黄豆、小米进去,煮开后,拌一些白面,也可以加少许的粉面。在我们老家,胡萝卜缨子是从来不扔的,都做成黑菜或者菜饭了。小时候,吃嬷嬷菜的时候,也常常吃“煮疙瘩”,就是将粗玉米面和好后,拍成拇指厚、直径约4厘米的圆形片,入锅同嬷嬷菜同煮,饭好了它也就熟了,吃的时候,和吃馒头一样,就着咸菜。

  掐疙瘩:小时候吃的掐疙瘩有红面的,包皮面的(将小麦面擀成圆形薄片,中间包入玉米面或高粱面片),但很少有白面的。因为当年吃不起白面,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吃一些。家境好一些的,偶尔也能吃上一顿,在我们老家有“白面掐疙瘩香煞个人”的说法。可见,那时候这种面食是多么吸引我们。 它的做法也很简单,把面和得软硬适中,先将面捏成片状,一手拿面,一手用拇指和食指揪成指甲盖大小,略捻凹陷,入锅煮熟加菜和佐料水食用。依稀记得小时候还经常帮妈妈往锅里掐呢,虽然大小不等,但那种期盼,等待着面熟出锅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当然还有很多花样让人记忆犹新,“握溜溜”、“切板板”、“擦圪蚪”、“抿圪蚪”、“拖鱼儿”等等。而平遥碗 饣乇更是深得人心的一种小吃,无论是赶庙会还是在古城内都可以品尝到平遥的这一特色。小时候的苦是一种磨难,也是一种历练。那时的面食铭刻在我心,虽然在大都市吃了很多的大鱼大肉,但一想起那些家乡的面食还是垂涎不已。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马振贵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