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故乡冬天的回忆

  童年的冬天是挂在岁月枝头上的一枚诱人的红果。

    收获了的农人把所有的秸秆都收集在田间堰头,成堆成堆地放着。这些秸秆是我们农家一冬的温暖。放学了,几个小伙伴相互照应着,拿着绳子和一根二尺多长的棍子,绳子是捆柴用的,棍子呢,是用来打柴草上的土块用的。一切准备好了,伙伴们说说笑笑来到田野的渠边堰头,先把绳子拉开,再把一根根秸秆上的叶子摞掉,只剩光溜溜的一根秸秆,有时还用火把秸秆上的叶子烧掉,我们叫它“火燎秆”,去掉叶子的秸秆耐烧火旺,每次背柴,母亲都叮嘱最好背些“火燎秆”。我们在旷野里奔跑、寻找,不过,田野里不缺这些,我们把秸秆实实在在地捆上一捆,厚厚实实的,然后用棍子挑在绳子上背回家里。

    每次背柴都是背到自己的极限,好像背得少了自己就吃了亏似的,虽是冬天,脸上的汗水与草灰和成的黑浆,把脸涂得三花脸似的。谁顾得呢,背到家里就是温暖,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因此,冬天农家院落里都有这样的柴堆,黑乎乎的,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心细的主人还在秸秆中间用绳子扎两道,免得大风把它们吹散。那是农家人一冬的生活,一冬的温暖。

    那时煤炭倒不缺,家里有劳力的两元钱自己到山里就能推二百来斤炭,那时大都用独轮车推。且都是看着黑亮黑亮的上等炭。没有劳力的家,自己买着烧。农家人生活仔细牞懂得安排生活。走进农家,炭堆里都是满满的,而且大都是大块的炭垒着边上,让人看着心里温暖,实在,踏实。平时谁都舍不得大块大块地烧。冬天的灶台边总是放着一堆柴火,早上生着一灶炭火,然后用煤把火续着,到了中午,用火棍扎开个小眼,火苗就呼呼地上来了,上来了,一个火苗连着一个,不一会,整个炉灶就亮堂起来,炭火互相逗着燃着,不一会整个炉灶都红了,伸出来的火苗儿舔着锅底,一闪一闪的,十来分钟,锅就丝丝地响了起来,响起来,热气就蒙不住地从锅沿周围升腾开来,一会儿,满屋里都是热气。冬天的家是热气充盈的家。开水的热气,炒菜的热气,红薯上锅的热气,把小屋挤得满满的。午饭是我们最奢侈的饭菜。那时白面缺,不是每天都能吃上面条的,主要是粗粮,母亲变着法给我们做,母亲给我们做玉米面饸。那时候吃的饸不是机器加工,而是人工做的。一个人工做的木质的很简单的道具,我们叫它“饸床”。母亲用开水把玉米面烫一半,然后再用热水把面和好,和到不粘手,不沾盆,不用酵面,就用死面蒸,蒸出来,趁热把馒头放在“饸床”里一压,就行了,从下面的铁丝眼里一把一把金黄色的饸瀑布似地泻了下来。一看就让人眼热的。我们凉调着吃,也浇菜吃。记得胡萝卜、白菜、菠菜若再加上一些筷子头似的豆腐块就更是上等的饭菜,那红红的辣椒漂在碗里,一看就把你的食欲提起来了,嘴吃得红红的辣在嘴里,烧在心里。一碗吃完,碗里还留有一圈红红的辣椒油。就是那样困难的年月里,我们总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冬天的晚上是最冷的,但在我的记忆里是最温暖的。风在屋外拍打着,叫喊着,农舍里窗户上的塑料纸跟着风呼吸着,抽搐着,一出一进的。虽时紧时慢,但是有节奏的。记得一盏油灯下,一面大的竹筛里金黄的玉米穗盛得满满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剥着玉米,说着闲话,我们家家教严格,大人说话小孩子是不能插嘴的,只有听的份。尽管这样晚饭后的这段劳作可说是一种幸福的消遣,是一家人一天的沟通、交流。家里人能动手的都参与,这个时候是家里最温暖的时候,大人们谈论着事情,自家的,邻舍的,还有国家的,不过都是有趣的话题。与土地打一辈子交道的长辈们整个冬天大都是在土炕上度过的。

    冬天是年的前奏曲,衣服虽破破烂烂,但有年的诱惑,整个冬天是在期望中度过的。感觉中,好像攀登一样,每过一天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上一个台阶就增加一份欲望,一份兴奋,一份收获,一份触手可及的幸福。年像一串糖葫芦,在冬天的眉梢上晃动,诱惑得我们跟着冬天气喘吁吁地跑。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李秀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