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向汾河要地

  上世纪70年代,汾河的水位急剧下降,在汾河的西岸,衍生出大片的湿地和泥沼地。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向汾河要地、向汾河要粮是当时农村工作的重点,太原市南郊区在南起清徐边缘,北至南内环桥段,开始轰轰烈烈的围田造地运动,各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是这场运动的主流。

1975年,一队队知青打着红旗,坐着几辆大车陆续来到了杂草丛生、芦苇遍地的汾河滩。扎好帐篷后,我们点起了篝火。空旷的河滩上,苍凉的夜景与大堤工程蓝图交替地闪现在脑海,一切是那样奇妙,那样新鲜,我们激动万分,在那里唱呀、跳呀,忘了时间。第二天就开始了劳动竞赛,两人一车,你追我赶,吆喝声、呼叫声此起彼伏。工地上,红旗如海,车行似水。大喇叭在不断地播出工程最新进展和表扬先进的通报。一天下来,虽然累得浑身像散架一样,但激情仍然不减,每个帐篷都燃着蜡烛,女知青们在那里清洗着衣服,男知青们则躺在铺着稻草的“炕”上,吹着口琴和笛子,嘴里哼着“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谐而安宁。

几天下来,这些欢闹劲就被劳累驱赶得荡然无存。两个多月过去,虽然大堤上仍然车水马龙,大喇叭仍旧播放着革命歌曲,但吆喝声、口号声和呼叫声,很久都听不到一句。人们都把有限的力气用到装车、推土、垒堤上了。随着堤坝的升高和延长,劳动强度增大,大家都超负荷地劳作。白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晨打霜头,挑灯夜战。女知青们不再天天清洗她们的衣衫,男知青们也不再唱那迷人的歌曲,工地上静极了,偶然听到的是大师傅的烧水和劈柴声。

最糟糕的是那连阴天,粮食和水的供应是个大问题。男知青们常常吃不饱,黑夜里饿得没办法,就腰上系一条草绳,敲着饭盆、脸盆等一些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嘴里哼着怪调,到女知青帐篷前要吃的,结果多半是徒劳的,女知青们从来不会把自己攒下的食物给她们不喜欢的男知青,

但又不时传来一句:“张某某,把你的脏衣服快脱下来,给你洗洗!”“李某某,把你的笔借用一下牞写一封信。”不久,这些被荣幸点名的男知青们就隐没在夜色中,剩下的那些“老蔫”们,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嘴里还不忘哼着怪腔怪调。

大堤雏形初现,工程更加艰难,推车爬坡的高度在不断增加,运输土方的距离在逐渐延伸,知青们晒黑了,消瘦了,有的累病了,病好后依然再干,没有人退却,没有人叫苦。有个17岁的女知青身材娇小,弱不禁风,超强度的劳作使她不时地病倒。黑夜中,人们常常听到她的哭泣。但第二天,在劳作的工地,人们依然能见到她的身影和那倔强而又坚强的眼神。

所有的知青都在拼命。大家的信念是一致的:高质量地提前完成工期。当最后一车土填上,工程验收合格后,大家都没有表露出更多的喜悦,没有振奋地欢呼,没有激情地拥抱,只是重重地用脚将堤坝踩了踩就回到帐篷,收拾东西等待回去的大车,一切都是那样平静和自然。

“汾水两岸沃,并城万乡连”,赞美的诗篇,总会激发出知青们的豪情壮志,总会凝聚起知青们的赤诚和力量。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