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石磨悠悠

  伴随了人们多年的石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我们插队的偏远山区在八十年代初才通了电,因此,在之前一直在使用石磨。

    当时石磨在农村是很普遍也很普通的生活工具,就是在上海这样的都市里,部分家庭也有规格小一点的石磨,用来磨豆浆、汤圆年糕面等,现大多已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插队是在七十年代初,正好处于石磨退出人们生活前夕,因而使用过也很熟悉石磨。

    一个初秋,坐着拉行李的大马车,辗转奔波了九十里山路,进村的第一眼就看见村左面的场边,四盘石磨一字排开,驴拉着石磨悠悠地转动,石磨发出低沉的嗡嗡的响声,已经磨碎了的粮食从两扇磨扇的中缝流出,几位妇女和孩子忙着箩面,给磨扇上添粮食,同时,还大声的吆喝着头牯,那里的人们通常把牛马驴等牲口称为头牯。山里风大,为防止把面刮走,石磨的三面都打着土墙。形成一个相对避风的场地。

    我们村在方圆十里内是大村,有六百多口人。安顿好住处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在村子里兜了一圈,发现农户中另外还有四盘石磨,是合作化前农户个人置办的,属私有财产。场边的四盘石磨是队上的,属集体财产。这样我村就有八盘石磨。村里人很和睦,不论所有权是谁的,大家都一样用。另外,村里还有二盘石碾,也是村民生活必须的工具。石碾是用来碾米和碾黏度大的软米面的,这里过大年有炸软米面糕的传统习俗。石磨与石碾的材质都是红沙岩。石碾由直径两米的碾盘和直径半米,长约七十厘米的碌碡组成,碌碡上凿有直线的浅石槽,比石磨简单。石磨则由直径两米的磨盘和直径五六十厘米的两片磨扇组成。石磨转动时粮食在槽沟中被迫挤压滚动,被槽沟上的石牙挤碎,成粉状从两磨扇的中缝流出,再经过箩面这道工序,便成了面。一盘石磨一天的产量,粗面约一百斤,若磨细面只有七八十斤。

    我是在房东磨面时全过程参与,了解了磨面的程序和所需的工具。房东先和队上说好了用头牯的日期,因是要磨窝窝头面,回来淘洗了一百多斤玉米,凉至九成干,又把磨面需用的工具备好。第二天一早,房东先把磨盘扫干净,在磨扇堆上玉米,我和房东去庙上牵来驴,把带来的木杆绳子把驴套好,进磨道之前给驴戴上眼罩,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磨面。房东教我,驴的眼罩必须在进磨道前给驴戴上,如果戴晚了,驴知道是在原地打转,那就死活不走了,还偷吃粮食。使唤驴要选温顺的听话的,如果牵来一头懒驴或者犟驴,不是拉屎撒尿就是不走,一天磨不了多少面,还尽跟人呕气了。房东还说,磨面也不是一年四季天天都能磨,除刮风下雨不能磨外,还不能与农事争牲口,春种秋收时节,头牯非常忙,那时候绝对不能磨面。冬季头牯赋闲,是使唤的最好时机,大多农户都在这个时节集中几天多磨些,至少在今后的大半年不用考虑这件事。夏天头牯也有闲的时候,但磨面要一早一晚避开暑热。使用石磨有个大忌:就是石磨无论如何不能空转,空转会把磨牙磨坏,磨槽槽沟变浅,出面少,如果那样,只有重新洗磨才能再用。

    这些年,去山区农村旅游的人多了,还能用的两盘石磨反倒成了招徕游客的招牌,广告牌上大字写着:“亲身体验原生态生活,亲自动手用石磨磨面”。来此旅游的都市人,大多未见过石磨,更不要说吃过石磨磨的面,他们都十分好奇地尝试,自己动手箩几箩面,品尝这里原汁原味的窝窝头,吃这里小麦、玉米、红小豆、绿豆掺在一起磨的杂面面条,还有荞面、莜面、油糕等都市里吃不到的特色食品。再加上这里地形地貌特殊,层层梯田,不远处就是太岳山,山上郁郁葱葱。游青山绿水,住农家小院,而且价格也不高,很有诱惑力,来此旅游的人居然不少。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11128;本文作者:王仰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