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桥头街大院的温馨年华

  桥头街的中段有个大院。这个院子不同于一般的四合院。从前门看,它像一列狭长的火车。从后门看,又像一条蜿蜒的大龙。院里最多时住过近30户人家。能容纳这么多住户的大院,除了单位的排房宿舍外,在太原市恐怕都是很少见的。

我家是院里的老住户,1948年大哥出生时就搬来了。母亲说,大院原来是新兴印刷厂。公私合营后,变成了公家的招待所。从我记事起,这个院子已是山西省手工业管理局的宿舍。除了几家散户外,其余全是手管局机关里的干部职工。他们大多毕业于大学或大专,上下班总是彬彬有礼地和邻居打招呼。耳濡目染,院里的孩子们都很懂礼貌。

我们院的小伙伴可真多。1964年我上小学时,光同班的同学就有5个,男生有亮亮、二狗,女生有春香、凤凤、建平。老师把我们编成一个小组,下学后就凑在一张或两张小方桌上,几个孩子头对头、本压本,经常不定谁的书本或铅笔就被挤到地上了。

别看全院大人小孩加起来近200人,但邻居们相处得很和睦,打架吵嘴的事情从未发生过。前院人要吃水,半大少年挑上一副空桶叮叮当当到后门的公用水龙头汲水,再回来就变成洒水车了。而后院倒灰渣,也得经过家家户户抬到前大门外50米的地方去,难免撒一地,但过后都要打扫干净。孩子们常在一起,玩恼在所难免,但双方家长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刚刚还乌眼鸡似的两个小家伙三分钟不到就勾肩搭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几乎每天晚上,十几个小姐妹们挨门相邀,呼啦啦地涌出大院,到街道对面的路灯下尽情地悠大绳、玩皮筋、跳格子、捉迷藏……如果谁家在大门口卸了煤和烧土,很快会有热心的邻居小伙子带上自家的铁锹、模子出来帮忙打煤糕。

别看我们院人口众多,却秩序井然。开会是我们院的一道风景。诸如卫生啦、收费啦、防盗啦什么的,只要涉及大家利益或者义务的事情,大院肯定要组织会议。亮亮的父亲赵处长是个老革命,乃当然的组织者。会议一般都在后院最大的13号屋里举行。每家派代表参加,一般都是男家长去,小孩儿们很好奇,早早搬个凳子挤在人群中列席。赵处长戴副老花镜,先讲缘由,然后组织大家讨论。院里的科级干部不少,发起言来一个赛一个有水平,于是形成决议就顺理成章。比方,“文革”期间有段时间社会上很乱,已经危及到居民安全。所以大院的决议是:第一,从即日起,前后院的大门晚上10点插门上锁;第二,不允许街人和小贩从院里通过;第三,全院开始轮值,每班老中青各一名,及时通报情况并做好记录。后来,大院少年还成立了向阳院,几个大点的孩子负责出板报,带弟弟妹妹们出去参观,搞活动。

如今,大院还在,老邻居却几乎全搬走了,后院都长草了。不知昔日的高邻们是否还怀念我们一同住在56号大院的温馨年华呢?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王秋英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