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发鸠山下的老院

  我不知道那座院子是不是该叫做四合院,但记忆里它曾是那个小山村最中心、也最奢华的建筑。正房共7间,一律灰砖挂面,屋檐下的木雕鸟兽有些残缺,砖墙上风雨剥蚀的痕迹诠释着年代的久远;住在正中3间的姓李,住在东边两间的姓郭,住在西边两间的姓宋;李姓郭姓都是河南逃荒来的,偏居一隅的宋姓是本地人。东屋郭家的本家弟弟住着3间西厢房,西厢房也是灰砖挂面,但屋檐下没有木雕,尖尖的屋脊挡去宋家多半的光线。3间东厢房早已坍塌,前一半塌顶的空房做了郭家的猪圈,那砖墙的猪圈是村子里最好的猪圈;后一半郭家用干草重新搭了屋顶,这屋顶一直遮盖到郭家的屋檐下,郭家的两间正房一年四季不见阳光,不过郭家从来没有在白天点过油灯。东西厢房的南墙角各有一道角门,角门通向东院和西院;角门紧靠的院墙几乎与房子等高,院墙中间的大门没有门楼,墙头上的一排蒿草长得十分茂盛。院子铺满青石板,略比3间房基大,呈长方形,院墙高砌,蒿草摇曳,整座院落给人一种井的感觉。大门台阶下原也是一座院落,可惜西边只剩3间条石砌成的宅基,东边用乱石垒了猪圈,宅基已难分辨。这座院子的台阶下还有一个院子,3间新盖的西房无论年代还是建筑水准都难以和那些老房相提并论。东边的空地上有一棵榆树,榆树越过屋脊,终年在错落的院落间遮下一地阴凉。

    那是1976年一个寻常的傍晚,我和玉生坐在大门两厢的石门墩上。那座院子经常是孩子们聚集的地方,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变得十分安静。望着暮色四合的天空,我对玉生发誓说,我再也不会上山砍柴了。

    玉生坚决地摇着头,显示出一个大我四五岁孩子的阅历和成熟。

    玉生上学晚,在我的小学同学当中,玉生是最勤劳、最善良的。玉生的头顶结满疮痂,常年戴顶软舌的蓝帽子,印象中他从不曾与人红过脸。那天我与玉生他们一起结伴上山砍柴,那是我12年乡村生活中唯一的一次砍柴经历,那年我11岁。在那次经历之前我特别喜欢劳动,我常常因为挑的东西比同龄人重,采的药材比同龄人多而受到祖母和邻居们的夸奖。然而,那次经历彻底把劳作的愉快从我的生活经验中剥离出来,我开始认识到了艰难。那次砍柴过程中,第一件让我感到棘手的事是捆柴禾。选择什么样的柴禾并不难,把砍好的柴禾分成均等的两份也不难,难的是把那些带着枝枝杈杈的柴禾捆绑结实。我无法很好地完成捆绑的过程。玉生他们帮我捆好柴禾之后,把柴捆轻松挑放肩头是我遇到的又一道难关。把尖尖的扁担插进柴捆容易,掌握平衡却并不简单。我第一次遭遇到这样的挫折,当柴捆终于歪扭着放上肩头时,我对艰难维持的平衡几乎失去了信心。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双手扶着扁担,感觉路越来越远,柴禾越来越沉,我恨不得连柴带扁担都扔进路崖下面的山沟。那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暗自下定决心,这辈子再也不上山砍柴了。

    在那个傍晚,想起下午的经历,我对玉生说了我的想法。玉生微笑着摇摇头,看得出来,他根本不相信我的话。玉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生活在那样的山村,砍柴的重要性仅次于耕种,要想一辈子不上山砍柴,除非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1981年夏末秋初的一个下午,我怀揣山西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坐上通向山里的长途客车。那趟车早上从公社出发返回县里,下午再从县城出发到乡里,车上的乘客一多半都是大山那边的。我赶回老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上车时车上已差不多满员,我只得坐在客车的最后一排。一路无话,中途时公社党委秘书也上了车。党委秘书站在车门口,和车上的人一个个打着招呼,嗓门很大,一看就像干部。最后,党委秘书才看到我,他和我父亲比较熟,知道我那年参加高考,看见我就大声问我考到了哪所学校,我低声回答110109到,山大。党委秘书非常兴奋,他摇晃着身子,对满车的乡亲激动地说,我知道,北大是一大,清华是二大,你考上了三大。

    我无言以对。

    那时,客车正翻越发鸠山,傍晚的阳光在山顶上照出一片迷离。

    我是恢复高考以后全公社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学生,自从众人仰望的党委秘书说了那番话之后,我立即成为车上的名人。可我没有当名人的快感,当我走下车,当我在众人的注目下穿过公社那条不算宽也不算长的街道的时候,我有一种被人剥光的感觉。

    此后的许多年里,我常常会想起那个四合院,想起与玉生的对话,也常常会想起那趟从县城驶向乡村的客车。那座四合院里住着的长辈们都已经先后去世了,他们的子女在别的地方修盖了新的楼房。那趟客车翻过的那座大山却依然在故乡的大地上耸立着,那座山叫发鸠山,那座山上曾经发生过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叫“精卫填海”。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10109;本文作者:赵树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