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系列七十九

砥洎古城——阳城县润城镇砥洎城

  ●是谁何时修建“坩埚城”?●城门城墙为何非一字排列?●城内还有“城市规划图”? 

    沁河,发源于长治市沁源县西北霍山脚下的二郎神沟,流经临汾市安泽县后,由沁水县苏庄乡冯岳村进入晋城,经阳城、泽州两县,从泽州栓驴泉出境流向河南。当清澈的沁河水一路欢腾来到阳城县润城镇时,竟然被岸边一块呈椭圆形的天然巨石所阻。在明清时期,沁河润城镇段名“洎水”,而一座外形椭圆的城池就建在巨石之上。远望其城,三面环水,如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砥洎城所在的润城镇,是阳城工商业最发达的古旧镇之一,历史上冶炼业相当发达,砥洎城高大的城墙就是用冶铁后废弃的坩埚修砌而成,可谓铁壁钢墙坚不可摧。砥洎城始建何年,史料并无确切记载,但从城内现存一通明正德十二年的《重修黑龙庙》石碑考证,该城至少有500年的历史。

    2006年,砥洎城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坩埚砌城墙

    424日,记者从晋城驱车驶入晋阳高速公路,一路西行向阳城方向而去。快到润城站出口时,向西南方向放眼望去,沁河岸边有块天然巨石,一道三面环水、高高低低的斑驳城墙赫然屹立其上。这,就是砥洎城。

    砥洎城坐落在润城村西北部的沁河之滨,是座三面环水的“半岛”。在村民指点下,穿过很窄的小道,记者来到砥洎城下。由于所处位置较为特殊,整座城堡仅有南北二门。南门为正门,上书“砥洎城”,是城内居民出入的唯一通道。

    从外表上看,砥洎城城门用青砖砌墙,与其他城墙无异。然而由正门进入城内,沿一条幽邃的古街道向西行走,沿街而立的高大的内城墙则让人内心产生巨大的震撼: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的孔洞,形状与“蜂窝”极为相似。原来,砥洎城城墙所用材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古城堡建筑中十分罕见的建筑材料——坩埚。“砥洎城的外墙,下部多用石条和鹅卵石砌成。”晋城博物馆馆长张广善说,“内城墙上,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是熔铁用的坩埚,这在沁河流域的诸多堡寨建筑中是罕见的。”

    坩埚是我国古时炼铁、熔铁用的一种耐火容器,呈圆柱形或上大下小的台柱体形,常以耐火黏土烧制而成。在晋城,坩埚炼铁是有悠久历史的。炼铁用的坩埚,铁水冷却后是留在锅底的,需要打碎后将其取出,因此炼铁的坩埚无法保存,只有熔铁后使用的坩埚才能保存完整。从冶炼业的角度来看,坩埚是一种生产废料。而众多的坩埚被当做建筑材料来用于城堡建设,自然与润城周边自古以来发达的冶铁业密不可分。明清时期,润城的冶炼业达到最高峰,自然会产生难以数计的坩埚。“为有效利用这些废料,润城一带的工匠们在实践中,琢磨并总结出一套使用坩埚砌墙的技术。”对晋城古建筑颇有研究的张广善说,“用坩埚筑城墙,材料易得,工艺熟练,坚固耐久,造价低廉,更重要的是能处理一大批工业废料,应该是百利而无一害。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一项既环保又节约的工程。”在润城的周边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以坩埚为材料修建的窑洞、房屋、墙壁等种类繁多的建筑。

    砥洎城内城墙体约5米宽。坩埚砌墙后,并以炼铁渣和石灰调浆,将5米宽的城墙一层层用铁渣和石灰碾铺好后,用坩埚烧好的铁水浇充实,冷却后形成无缝的铁质墙体,然后再一层层铺碾。这种墙体不仅防水、防蚀,更重要的是能防破坏和防枪击。用坩埚造出的城墙,坚韧程度完全超过如今的混凝土,实属筑城史上的特例。这也为砥洎城在经历数百年风吹雨打后,依然屹立沁河岸边威严不倒,找到了答案。

  城内玄机重重

    砥洎城城墙总长704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用坩埚修建如此坚固城墙的目的不言自明,就是为了防御战乱。三面环水的特殊位置及城门内缩的形制,外加炮台、马面墙、城门楼等建筑,防御功能均显而易见。

    正门城墙高约12米。很奇怪,城门与城墙并非一字排列,而是由西而来的城垣做出北折的举动,使得三层高的城门正好修建在北折又东延的城墙上。“这小小的一折,为守城者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防御条件。”张广善说,“这使进攻者到达城门时,必须经过这段凌空而设的城墙,将自己暴露出来。”

    砥洎城内的玄机,并非仅此一处。

    正门城墙是砥洎城唯一与陆地相接的地方,三面环水的城墙高度在20米,有的甚至超过30米。“在冷兵器时代,二三十米高的城墙,外加周边河水的阻隔,无形中给砥洎城形成无法逾越的屏障。”在张广善看来,砥洎城的防御功能并非紧靠天然屏障和高大城墙,城内所有建筑都考虑到了防御功能。“城门洞深约5米,门洞的两头各有一道大门,守门者只要进入门洞,将内外门关闭,就变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城外人进不来,城内人也出不去,即使有内奸,也无法袭击守门人,难以实现里应外合。”

    为将防御功能发挥到极致,砥洎城不仅城垣上周匝通达,就连城下也筑有一套四通八达的内环城路。“城内所有建筑分为十个街坊。”张广善说,“街坊间既相互通达,又有坊门相隔,可各自为阵,形成了又一道防御线。”

    城内的街巷多为“丁”字路。张广善解释说,这样的街巷,对于熟悉者来说,既便于躲藏,又便于防守;而对于入侵者而言,则危机四伏。因为每条街巷,只要关住巷门,就会变成一条死巷。“既没有良好的视线,也无通达的交通,更得不到相应的救援,一旦进入,便无生还希望。”

    通过城内东面的一条窄巷时,有一过街楼,上书“世泽坊”。原来,城堡内的街巷里还凌空设有过街楼。“这是院与院间的隐秘通道,便于人们的救援和撤离。”这种平战式建筑态势的民房建筑,在中国北方十分罕见。

    狭窄的街巷一眼看不到出口,心里没底总想向居民打探一番。一位村民说:“随便走,没有断头路,都能走通。”可让人奇怪的是,虽说再狭窄的街巷总能过去人,但城内巷深墙高的街巷,却极易让人迷路。而略显昏暗的街巷,总是让人内心产生不寒而栗之感。“开放的砥洎城危机四伏。”张广善认为,砥洎城街巷设计之诡秘,确实会给外来者无形中产生心理压力。

  明代“城市规划图”

  “谦益居”“静谧居”“敦厚居”……走在砥洎城的街头巷尾,古民居门楣上各式各样的字样,文雅之气徐徐而来。

    砥洎城中的民居多为明末建筑,是典型的晋东南地区民居的建筑风格,院落皆为二进或三进院,院内房屋多为两层楼房,一般都设有楼道。正房亦有三层或四层的,但没有楼道,呈阁楼式。院内房舍、客厅、卧室、厕所一应俱全,生活起居非常方便。“一巨砥基筑城台,三面水绕门南开。脉气造就多奇景,风华荟萃出人才。”这首描述砥洎城的诗,曾被书写在五层高的祖师阁内,是从小就生活在城内的张安民老人记录下来的。

    作为历史名城的砥洎城,自古就有“一城三进士”之说,官做得最大的是陕西巡抚张瑃,学术成就最高的是张敦仁。张敦仁是乾隆四十年进士,当时年仅20岁,以后为官江南,多有政绩。张敦仁的价值更体现在学术领域,除历史、文学等方面的造诣,他是清代数学领域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

    砥洎城内住有60多户,200人。张敦仁第九代孙张根深至今仍居住在祖上留下的二进式四合院老宅内。记者前往张家时,恰巧大门上锁。虽说未能谋面,好在记者曾在20093月采访过张根深。据村民们讲,张根深家中有块“宝贝”,就是刻于明崇祯十一年八月(1638年)的石碑。当年采访张根深时,他曾告诉记者,这通石碑当年是被遗弃在倒塌的文昌阁台基上的。担心丢失,张根深于是将其搬到自己家中保存。这通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山城一览”等文字清晰可见。《山城一览》石刻以平面绘图的方式,绘出了砥洎城的外形轮廓,城内道路、院落、庙宇、炮台、水井等一切建筑和占地面积,并按八卦方位标出每院的位置和面积。诸如“乾三号院二分五厘七毫三毛”等记载得非常清楚。

  古城何年修建成谜

    虽说石刻《山城一览》有准确纪年,是现存的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但砥洎城到底建于何时,仅凭现有史料却无法确认。城内居民对砥洎城的具体修建年代也存在“宋”“明”之争。

    有种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明代,润城人杨贲时任北京大兴县知县。崇祯四年,惊闻农民起义军从陕西进入山西,当地流寇乘机作乱导致乡亲死伤无数的消息后,杨贲便带银两和修城工匠从北京星夜兼程赶回家乡。众人商议后,选中一块三面濒河、易于防范的半岛之地修建砥洎城。“壬申、癸酉,经流寇之变,杀掠殊惨。里西北偏高阜,三面濒河,公相度高下,量广得若干亩,计亩敛直费数千金,筑砥洎城,屹然金汤,此不朽之功也”。这种说法,明臣张慎言所撰《明故承德郎大兴县贲闻杨公及元配赠安人王氏合葬墓志》中有记载。张慎言祖籍为现润城镇屯城村。

    从上述史料分析,砥洎城应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竣工。从城门来看,建造者是有防备之心的,“既然有防备之心,就说明城堡内有外族人居住。”张广善通过考察,发现城内东北角有座重修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黑龙庙,明显早于砥洎城的修建年代。他认为,从张慎言撰写的铭文来看,杨贲购买土地、创建砥洎城,而不是聚众公议,主张或创建砥洎城。“可见,砥洎城是杨家的。也以这样设想,在建堡前,这块三面临河的半岛高地上已经有了一些建筑,是杨家用银两换取了土地使用权,同时对居住在上面的原住民、公共建筑做出了相应的承诺和安置。这就使先于砥洎城而修建的黑龙庙等建筑记载的出现,有了合理的解释。”另外,在砥洎城中心位置,还有关帝庙、三清庙、土地庙、三官庙、文昌阁等风格迥异的公共建筑出现,这与家族型古堡多以简略的原则特点相比,有很大不同。也证明了这些建筑是在杨家建堡时,将其圈入堡中的。

    近年来,砥洎城内的居民不断对明清时期老宅进行修缮。有村民说,在挖掘地基时发现老房子下还有旧地基和平地砖。据考证,这些古建遗迹有宋元时期遗留。这是否说明砥洎城在宋、元时期已具有一定规模?或者说,砥洎城始建年代可能早至宋代?

 

砥洎古城——阳城县润城镇砥洎城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李吉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6-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