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系列之十八

紫殿生云——平顺县大云寺

  ●大云院如何“九龙戏珠”?●五代壁画何以人人称奇?●唐僧取经年代另有说法?●是什么人推倒了七宝塔? 

    大云院,又名大云寺,深藏在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的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寺内碑文记载,其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旨改寺名为“大云禅院”。大云院以五代的弥陀殿建筑、精美壁画和寺外的后周八角石雕七宝塔闻名。1988年,大云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25日,记者前往平顺县实地探访这座历经千年几度兴衰的五代遗构。

    “九龙戏珠”堪称一绝

    车出平顺县城西门,沿浊漳河岸边行20余公里,便来到北耽车乡实会村。从村北沿崎岖的S形山路向上爬坡,一座紫墙青瓦的寺院出现在三面环山的苍松翠柏中。随同的平顺县文物旅游局局长段志刚向记者介绍,这就是被人称道的“九龙戏珠大云院”。

    果然,整个寺院背依重峦叠嶂的龙耳山,面临波澜不惊的浊漳河,山环水绕,僻静幽深。山体东西向延伸,南北向则伸出九条山脊,环抱状延探向一个巨大孤立的山丘,活脱脱如九条长龙,刚柔并兼,将寺院紧紧围抱。圆形山丘正位于大云院大殿后,酷似一颗宝珠,欲落欲滚。“宝珠”后有两棵灌木,如同两根龙角微微摇曳,仿佛龙头即将跃然而起。

    段志刚向记者介绍,这样的地形地貌被历代文人墨客会意为“九龙戏珠”。“‘九龙戏珠’对大云院起到巨大的保护作用,除了自然地势有利于避雷,山前的‘宝珠’在康熙年间发洪水时还起到分流洪水的作用,大云院弥陀殿受到的冲击力最小,这一珍贵的古建才完整保留至今”。

    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采用了传统的中轴线布局,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殿一字排列于中轴线上。紫壁巍然的弥陀殿是大云院的主殿,仰望估测,台基高约1.3米,青石垒砌,殿前无月台,其余三面台基随地势渐高而筑。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脊用瓦条垒砌。檐下四周施有檐柱14根,柱头上施有圆和的卷刹,柱础青石雕造,上雕有宝装覆莲。檐柱以上阑额普柏枋,叠交成丁字形,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普柏枋斜向搭交,形成稳固的方形框架体系。

    段志刚介绍,整个弥陀殿屋坡平缓,出檐深远,这样的檐柱侧脚,使殿身正侧两面均呈梯形断面,在视觉上和实际抗御外力上均有很强的稳固性,“这种建筑具有墙倒屋不塌的风骨。在阑额上加施普柏枋,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实例。五代十国的历史较短,而且一直处于战乱中,保存到今天的建筑很少很少,弥陀殿绝对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物”。

    五代壁画国内独有

    “大云院的五代壁画特别漂亮,全国仅存一例,绝对值得一看!”在来大云院途中,段志刚就表情神秘地对记者说。

    在寺院文管员来明带领下,记者踏进弥陀殿内。来明指着墙壁上的壁画介绍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寺院整修时,无意间在中殿东西壁和扇面墙上发现了五代壁画。“整个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保存2l平方米的五代壁画,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雨洗礼,画面看起来斑斑驳驳不大完整,但色泽还很鲜艳。”来明介绍,专家考证此画所用颜料是从矿物质里提炼出来的,“因此不损色”。

    这些壁画着实令记者大开眼界:飞于空中,以歌舞香花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称之为飞天,走进大云院之前,记者只在敦煌图册上见过,而现在她就在面前——弯眉秀眼,脸型丰圆,臂饰镯钏,赤脚外露,体态轻盈,肩上彩带迎风舒卷,飘逸绝伦。记者看着她,仿佛已进入彩云飘浮、香花坠落的画境。

    东壁绘有“维摩经变”图,来明介绍说,这是维摩诘大居士病在家,释迦牟尼派文殊前去探望并进行辩论的故事。病床上,维摩诘身着魏晋士人常穿的淡黄衣,侧身半卧锦帐之中,身体前倾,神态庄严激昂,正在向文殊诉说自己的大乘主张。前来探视的文殊,和维摩侧身相对坐,洗耳恭听,若有所思。画面背景全以人物衬托,舍利佛、香积菩萨、天王、罗汉等多人,体态丰韵,表情各异,均以前方画面人物为核心,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我国现存五代寺观壁画极为少见,而佛教内容壁画除敦煌莫高窟外,五代壁画全国仅存此例,有大唐余韵,它在考古学家眼中价值连城。20014月,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30多位专家站在壁画前,个个竖大拇指。你看天女面形丰满,雍容华贵,画面内容丰富,场景宏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复杂,构图严谨,人物传神,艺术效果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整组壁画在绘制技法上承袭了晚唐时期‘焦墨薄彩’的风格,线条浓淡分明,转折有序,设色丰富,并在重要部位沥粉贴金,画面虽然残损严重,但艺术价值非凡,是珍贵的五代遗作。”来明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向记者介绍。

    浮图宝塔历经劫难

    从弥陀殿出来,来明领着记者来到弥陀殿背后,指着这里存放着的几块石碑对记者说道,这里其中一块石碑,记载着唐僧取经的年代呢!

    来明介绍,一些典籍中记载,玄奘西游是在贞观元年,《西游记》所说唐三藏取经为贞观十三年。而在大云院的北宋碑上,却记载着唐僧取经为贞观三年。“究竟唐三藏是哪年去取经的,我还是比较倾向贞观三年。毕竟北宋离唐代也就300多年,而且北宋信佛者众多,对唐三藏这样的祖师什么时候取经,应该不会马虎吧?”来明这样推测。

    记者在石碑上看到,石碑背面的部分碑文为:“大宋国潞州黎城县礼贤乡双峰山大云禅记,淮唐三藏传云太宗朝贞观三年往西国取经至贞观十八年回至邬州和集县写得三千六百卷遍劝受持难此心秘密灵通诸佛皆因兹法而出世普劝受持同增极果……”碑上还镌刻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随我来,大云院还有一个重要的宝贝在外面呢!专家考证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来明带记者出大云院山门,在院墙外西南角10米处,指向高约6米的八角石雕玲珑七宝塔。

    宝塔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各占高度的三分之一。整体图案共五层,下三层平面呈八角形。第一层雕刻宝装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第二层雕伎乐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层转角处雕蛟龙柱,柱后雕二金刚持剑而立。背面雕假板门,盘龙、金刚,门扉半掩半开,一妇人欲行又止。来明告诉记者,这种形式在宋金墓室砖石门上雕刻中屡有发现,称“妇人半掩门”,而在五代佛寺石塔上属于初例。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塔通体用青石雕凿而成,整体造型独特,设计雕刻精巧。段志刚在一旁介绍,我国五代石塔遗存极少,七宝塔比例适当,雕凿精美,且有确切纪年可考,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稀世之作。

    来明还告诉记者,大云院建成后香火极盛,但后周武宗在显德二年(955年)发起灭佛运动,寺院遭受沉重打击,七宝塔也被掘土掩埋,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下诏复法时才又重见天日。就在2000530日夜晚,一伙盗贼翻墙入院把当时的文管员用绳索捆绑起来,口眼封上,在寺庙内疯狂作案,把七宝塔用绳子拉倒在地,企图运走,但终因塔体用料硕大,这伙盗贼未能如愿,盗走了部分石雕逃逸。案发后当地文管部门及时上报,并申请恢复此塔,2003年对此塔动工进行了修缮,2004年“五一”期间宝塔修复完毕,重现昔日华彩。

本报记者 张文举

 

平顺县大云院

 

 

 

平顺县大云院

 

 

 

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力士像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4-09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