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找不到的长治雄山书院

 

 

 

 

 

  常常听一位九江的朋友自豪地说起白鹿书院,觉得羡慕得很,却不知长治也有这么一座与白鹿书院同时代的雄山书院,只可惜,因为年代的久远,雄山书院被厚厚的时间尘埃淹没了。

    据《潞州志》载:雄山书院,上党最早的书院,创建于宋靖康之际,元泰定乙丑年荫城儒士李恒捐资重修,并以二顷田地、万株松树赠作书院讲学资费。元末兵部尚书李维馨尤助家乡“雄山书院”之声威,特聘礼部敕书匾额,公诸天下,并辞尚书之职,回乡教学,与杜斅、章诚结社雄山,被誉为“雄山三老”。“雄山三老”在雄山脚下建立 “可已堂”“知非斋”“万松亭”。雄山书院对本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启蒙发展及造就人才起过重要历史作用。

    雄山又称老雄山,位于长治县城东南16公里的荫城村南,方圆60里,主峰海拔1419.5米。整个雄山,三峰鼎立,中高侧低,盘于荫城、西火、南宋三乡之间。雄山书院原址就坐落在雄山的怀抱里,历尽700多年的风霜之后消失于无形,只剩一些破碎的文字记载于泛黄的纸页间闪闪烁烁。

    在一个初秋的下午,借着灿烂的秋阳,我们踏上了寻访雄山书院遗址的路途。能不能在茫茫的沧海桑田之中找到一些往日的蛛丝马迹,我心里没底。

    荫城到了,满目的繁华。来来往往的人流、嘈杂热闹的集市、青苔遍布的老屋、华丽明亮的新房……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一种按部就班的和谐。但是,我们转悠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历史上记载的雄山书院。

    第一次寻找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再去寻找,已经在来年的四月了。这次,我选择了从荫城镇的西陕村上山,因为,上次返回后我重新查了一下资料,并结合县里一些老师的意见,在排除了荫城旧街上的几个遗址之后,觉得还是山上的可能性要大点。

    还是顺着羊肠小路曲曲折折地一路攀爬,居然遇到了两位旧地重游的邻村老人。老人指指正南方一圈山梁环绕的一个所在对我们说:“那边,再往上走走,有口圣井,那儿就叫圣井背,不过有没有你们要找的那个啥就不知道了。”

    井边无人,也无任何的标识,离井200米远的地方,好像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安然地依偎在山的褶皱里,山突兀地伫立着,一声犬吠昭示着这里还有人烟。依次寻过,发现村里的房子大部分青砖灰瓦,是清朝到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依稀可以看到还有精致的石雕砖刻点缀其间,想来当初这里应该经济不会太差,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如今却没有人居住。呆在空空的村落里,恍如隔世。

    小心翼翼地走下石梯,走过石头砌就的桥洞,一条被荒草掩埋的石板路通向另一个方向。那边,就是如今的荫城镇。

    除了半截石碑,我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到底哪儿才是传说中的雄山书院。但是,朋友说这里好像是一座废弃的先师庙,而书院,就应该在我们刚刚穿过的那个无人居住的村子里,但不能确定是哪一间,也许这个不大的村子就是整个书院的遗址。

    想想,也是。书院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如今即使找到,也不过是多一些唏嘘的叹息罢了。

    找不到也罢。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1107;本文作者:和飞燕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1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