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谷恋村遐想

 

 

 

 

 

  1

    从谷恋村采风归来,我在山西祁县地图上一次次量着它与故乡的距离……

    ——只有20多公里呀,我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个近在咫尺的 “山西历史文化名村”?而我耳熟能详的,却是大寨、西沟、天津的小靳庄……

    ——不同时代如同不同的藤,名村是它结出的瓜。

  2

    谷恋,多么富有诗意的村名!

    它是在表达“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吗?

    它是在表达对那个曾是故土的山谷的怀念吗?

    它是在表达对迁去的谷姓人家的留连吗?

  3

    但是,它周围的村名却不是表达,而是反映,是它们渊源的反映。

    吴家堡、姜家堡、刘家堡、马家堡、张家堡、麻家堡、李家堡、夏家堡……不同姓氏,反映了最早在这些村居住的是这些姓氏的人。“堡”,也许这些村当初都似 “土筑的小城”,都在“筑堡以自固”;也许“堡”就是村,只是叫法不同。

    塔寺村,反映了当初这里有标志性建筑“塔寺”。

    沙堡和东沙堡,反映的也许是它们无论筑堡的材料或耕地的土质或居民的姓氏的相同,因而以不同的地理位置加以区分。

    小贾村和大贾村,反映的是两个村的人都姓贾或都在经商,只是面积大小或人口多少不同。

    ……

    于是我明白了:与“表达”紧密相连的,该是谷恋村的繁荣昌盛。它是因此在表达他们的思想、观念、感情。就像当了作家有笔名,写了书有书名,升了官有官名。就像功成名就后不再用乳名。

    但它怎么会没有“乳名”呢?起码直至“顺治四年”,他还被称为圐圙村。

  4

    “上帝对过去无能为力,只能靠遗忘加以掩埋。”谷恋村的过去也被遗忘掩埋了,我觉得它应该是圐囵村,而不是圐圙村。因为,无论是《辞海》,还是《康熙字典》,都没有这个“圙”字。没有这个字,就没有这个字的发音,自然也就没有“圐圙”这个词和它的意蕴。

    我这样认为,还因为“圐囵村”的发音和当地人对这个村的叫法相近,它的意蕴不仅和当地人的理解一致,也和《辞海》对“圐囵”的解释一致:“北方方言,四围有墙而无屋的空场。多用于地名”。它反映了它最初的环境面貌:荒凉、僻陋、无人居住。

    后来有了居民,就叫成圐囵村。

  5

    这个村的人大都姓高。明朝洪武年初从洪洞县大槐树迁到这里的高仲远,是高姓人共同的祖宗。这个村的闻名,实际上就是高姓人的闻名,他们像一棵高大的树,数百年郁郁葱葱。

    ——全村先后有过22个大财主、8个大老板,都是高姓人。

    ——全村先后考取了8个举人、进士,还有3个翰林,也都是高姓人。

    ——全村先后20多人在外面做官,仍然都是高姓人。

    他们有钱有权有社会地位后做什么呢?

    ——引昌源河入村,受惠的是各种姓氏的人;

    ——在村周围建墙堡,堡顶筑女墙,墙外设护壕,保护的是各种姓氏的人;

    ——搞旧村改造,让布局成为太极形,希望永远吉祥如意的是各种姓氏的人;

    ——办学堂,统一服装、免收学费,招收的也是各种姓氏的学童…..

    于是我想,那时没有 “雷锋精神”,也没有所谓先进主义的引领,这些高姓人怎么却有如此高尚的情怀,广阔的胸襟?

    于是我想,财富、权力、地位、荣誉,就像大树露在外面的粗壮的枝干和茂盛的绿叶,而它真正的生机和力量却是来自深入地下的根——传统文化浸润的美丽的心灵。

  6

    这一切似乎在告诉我:

    贫富差距、不同的身份和观念,都不该成为区分善恶的标准。

  7

在去谷恋村的途中,当我听说这里是祁太秧歌的发祥地,那种感觉,就像去朝圣。

    童年时,故乡也常“唱秧歌”。《放牛》《算账》《金玉缘》《断料子》……我在记忆的荧屏上极力搜索它们的影像,那悠扬的曲调和旋律随之也在我脑海萦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觉记忆犹新。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不是来自某种思想的图解式的灌输,而是来自生活中的善、美和真。

  8

    著名晋剧艺术家丁果仙,曾拜谷恋村秧歌老艺人高锡禹为师。

    多少年过去了,丁果仙仍然家喻户晓,而高锡禹却鲜为人知。

    一个有志气、有追求的人,如何让自己的事业走向辉煌?它是一个平常的事件,却又发人遐想。

  9

    从清末到民国末期,谷恋村的主要财源来自高尔雄、高永庆、高全喜、高昭鉴、高必明、高全秀六大资本家和高宗礼等五户有百亩以上田产的大地主。

    但他们给我共同的感受是,能吃苦、有才能。除前面提过的高宗礼,像高全喜也是“幼时家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饱受饥寒,稍长为谋生计被小贾村和尚收养”,后来是他不甘心被人养活,自己跑出去闯天下的;像高必明少时因贫穷,常是吃了上顿饭没有下顿饭,被人讥笑“炒菜没油,生活流求”,他是因贫困而感到羞耻走上创业之路的;他们“人穷志不穷”都是自己出去闯江湖的,像高全喜、甚至是“沿路乞食,忍受着饥寒”到北京谋事;他们能吃苦又有才,像高昭鉴,是在祁县城设摊营商时,因被瓷器店主赏识招入店的。

    也重修养,重品行。像高永庆,最初是因为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而被东家暗中器重被收为养子的;像高全喜则总是教导小辈“要为人正直,贫不谄,富不傲,不义之财不可取”;像高昭鉴则是“一生清廉,有求必援”;高必明更是独资为村里修建了财神庙……

    但是,因为他们富裕,因为他们招有店员、雇工,在“文革”前和“文革”中却都成了“阶级敌人”。

    于是我想,如果他们是在现在,一个个都会成为致富典型和为国家分忧解难解决就业难的典型,甚至会成为县的或市和省的政协委员,被宣传被称颂。

    ——他们生不逢时,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反而成为那些时代的殉葬品。

  10

    听说上面正在考虑巨额投资,恢复昔日的谷恋村。通过发展旅游重现谷恋村的富裕和繁荣。

    为此,我为谷恋村人感到幸运。

    但我又想:如果那些建筑未遭到破坏该多好啊!那可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啊,既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又节省了纳税人的资金;如果解放后农民分的土地不再收回去,不搞公社化多好啊,免得后来又把土地分给个人;如果过去那些重品行、勤致富的资本家和地主不被定性为“阶级敌人”多好啊,今天那些官商勾结、靠捷径致富的暴发户和腐败分子就会有标杆,有收敛,就会和他们一脉相承……

    于是我想,在恢复谷恋村的旧貌时,也该像文学大师巴金所建议建立“文革博物馆”那样,同时也建立谷恋村自己的博物馆。以便以史为鉴,让不该发生的事不要再发生。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0905;本文作者:马晋乾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9-1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