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写不尽的太原千古风流

 

 

 

 

 

  2007年年底,孔庆东在自己博客上发了一篇名为“山西何止好风光”的博文,开头写道:“近有山西朋友请我写写对山西的印象……数不尽的秦晋之好,让我从哪一段谝起呢?”作为一个外乡人,在接触些许太原文化以后,多少算是体会到了他的这种感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汾河下游的这段历史赋予了山西在华夏文明中的原创性,而太原作为“唐尧故地”、“天王北都”,更有“雄藩巨镇,非贤莫居”(李白诗句)之气魄,连李世民、李存勖也先后以“太原公子”自居……为此,谁想一笔写尽它的千古风流,都绝无可能。

神哉叔虞庙

    “神哉叔虞庙(晋祠),胜地出嘉泉……此意谁可穷,观者增恭虔……”(范仲淹《咏晋祠水》)不清楚太原文化之根是否就扎在晋祠?在这股从远古流到今天的“嘉泉”(晋水)中,或者,在那株历时三千年的周柏里……那株周柏,在宋代,欧阳修曾为之叹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到了明代,傅山还立石撰书:“晋源之柏第一章”……有一点可以肯定,太原西南悬瓮山下的这座祠庙,作为“三唐之地”(尧唐、虞唐、大唐)的代表符号,“唐”音甚盛也是自然。

    李白就曾两次来到太原,并在晋祠里留下了《太原早秋》、《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诗篇。后者记录的是开元二十二年,35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太原,在友人谯郡参军元演父亲家里备受款待后的心情。“……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此前,他与元演一同自东都洛阳而来,经太行山道,途中备尝“摧轮不道羊肠苦”,历时半个多月才来到当时的太原。

    在这首回忆诗里,他还对晋祠的难老泉大加赞叹,“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并对那次“艳游”记忆犹新,描写入微——“浮舟弄水鼓萧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人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一路有歌舞姬相伴,亦鼓亦吹,复醉复吟,不愧是盛唐最浪漫的诗人!

    同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祖籍就是太原,晋祠里自然也少不了他的墨迹:“旧有潢污泊,今为白水塘。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这首诗的名字叫《和裴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裴令公即是裴度,诗名也很大,后来他成为了唐朝的一代名相,但当时他还在任太原市市长(太原尹)。诗里记述的是裴度在任上组织环保工作的一段有趣经历。他对太原故城内的龙泉进行了污水治理,显然为美化当时的太原做出了贡献。

    裴度是山西人(河东闻喜),后来还被封为晋国公,世称“裴晋公”。数百年后,他的后辈同乡中又出了一个大名人柳宗元(以“河东”自称)。柳河东著文无数,有一篇《剪桐封弟辨》,说的也是晋祠里的事。他认为,“剪桐封弟”应为“翦唐封弟”,即翦灭唐地分封给叔虞,其依据是古时陕西一带“桐”、“唐”同音。关于“剪桐封弟”(叔虞封唐)的故事在《史记·晋世家》、《吕氏春秋·重言》均有记载,而且,当时柳宗元质疑的到底是什么,后人众说纷纭,但他与南北朝时期大诗人庾信打了个对台戏,确实有诗可据——“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之以德,乐以歌薰。天子无戏,唐有其君。”(庾信《成王刻桐叶赞》)

    历史有时也如云如雾,如这神奇晋祠的显世,它成于何年如今谁又说得清?能见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郦道元的《水经注》:“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面对高龄的晋祠,我们也只能说:即使从北魏算起,距今也一千好几百岁了。也难怪当范仲淹跨进晋祠的大门后,会增了一份恭虔!

三晋之胜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刘大鹏《晋祠志》),三晋之胜,最胜的大概还是文化。其文化之庞杂,可以造就出罗贯中、柳宗元、傅山这样的千古名士,也能诞生出土得掉渣的“山药蛋”;其文化之深厚,可以让刘大鹏这样一个土著文人写出煌煌42卷、一百多万字的《晋祠志》。这样一座城市,也难怪历代描画之词如晋水般连绵不绝。

    比如描画太原傍晚的诗歌,张颐一人就留有两首:“晋阳古城称嘉丽,舞村歌楼弦管脆。繁华富贵一朝空,独有斜阳在天际……”(《古城夕照》)“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回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汾河晚渡》。太原文脉一直强盛不衰,有其内在成因,有资料显示,即使是阎锡山统治时期,仍十分重视以“启迪民智”、普及为主的国民教育。在陈启天的《近代中国教育史》中有记载:“民国十二年间,小学教育以山西最为普及,其他各省均落后很多,以女生受国民学校教育之人数而言,仍以山西省占第一位。”

    然而,历史有时也令人疑惑,一如这晋祠被凝固的瞬间。同在民国年间,当时全国只有三所国立大学,太原的山西大学是其一。校内有个1000座的大礼堂,国立大学绝无仅有,这曾令胡适惊讶而羡慕,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娘子关外的新潮流》,慷慨激昂,对当时山西的保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算是过了一回瘾。鲁迅先生也曾认真关注过太原的新文化运动,在他的书信集里有记述:“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似以浅显为宜,也不要激烈……”是的,当晋祠凝固成历史之际,历史还在前进在变幻。为此,曾经的“三代京华,五朝别都”也有过“走西口”的悲怆,那一声“哥哥你走西口”,或许也吐露出了晋祠的些许苍凉?

    鲁迅先生只一次踏上过山西的土地。那是19248月,他在离太原300多公里的芮城县永乐镇稍作停留,登黄河岸观赏风景,还买了一大筐花红果,与同行的孙伏园等大快朵颐,吃得十分开心。他还特爱吃山西的糟蛋(松花蛋),在193518日的日记记述道:“下午得王冶秋从山西运城寄赠之糟蛋十枚,百合八个。”上述的事件中,或许,我们无从看到一个横眉冷对的鲁迅,却看到了一个激进甚至稍失儒雅的胡适。或许,历史有时就是这样? 

不是漫话的结尾

    其实,当年演讲《娘子关外的新潮流》的胡适,到晚年还牢牢记着这件事。那一次他应邀赴张庆恩(山西人)家宴,对在席的所有人深情地说:说山西有娘子关,外面的不能进来,里面的不能出去,现在我已进来了……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都市?一座盛产皇帝的“龙城”,街面上还满布商号,而街上往来的人既有如汾酒一般“其润也慢,其入也深,其力也绵,其性也仁”的中华品格,又有“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的燕赵气概……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至理的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窦鸣犊),也可以听到至情的绝唱:“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雁丘词》)。

    “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还是沈唐对太原的赞美最为冷静而自信:“山川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上太原知府王君祝尚书》)

    刘大鹏故居“赤桥”,据说正是“豫让刺赵”的事发地。这个故事感觉像是属于太原的某种寓言,更是流淌在晋祠血脉里的血液,有情有义有礼有节……

 

文来源:;本文作者:浪子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8-27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