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老太原的供应票证

 

 

 

 

 

  提起老太原的供应票证,立即想到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太原商品票证》一书。因为这些票证已成为老太原的历史见证,此书收集了从1953年到199240年间我市发行的上千种商品票证,并彩色印刷了各种票样,真实再现了计划经济时期太原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粮票、布票、油票、肉票、鸡蛋票,小到口杯、奶粉、白糖、饼干、尼龙袜、钢精锅、暖水壶等五花八门的供应票证应有尽有。那时的老太原人保存好家中的各种票证,和金钱一样重要。《太原商品票证》已成为收藏市场的珍品,价值已由原价的150元增到千元以上。

供应票证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政府为稳定市场,保障居民生活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那个物资短缺、生活穷困的艰苦岁月。

据说,太原是全国发放供应票证最早最多的城市之一。原因有二,一是商品票证的起始地在太原,阎锡山政权是始作俑者。当时的《民众日报》报道,早在上世纪40年代,阎政权就实行了计划生产管制消费的政策。比如太原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布匹、食油、煤炭等都按人定量分配,尤其粮食管制更严更细,军人凭票吃头等饭,市民一律吃二等饭,为的是“减食省用”。194211日的《山西新民报》,就有阎锡山绥靖公署颁发食盐配给证的详细报道;1948329日的《民众日报》报道标题是《所有来并人员需自带粮食》,可见当时太原已实行严格的粮食管制。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尤其三年困难时期,太原的票证供应和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制度,为当时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在全国走在了前列。正如曾任山西省省委书记的王茂林同志所说“方寸之物曾系国计民生,商品票证记载着历史发展进程。研究商品票证能更好地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弄清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当时太原的各种供应票证最多时可达100多种。现就笔者记忆中的主要几种票证与老太原人重温。   

粮票油票猪肉票

19531017日,太原市政府制定了《粮食计划供应实施方案》,供应分产、机、普、临四类。“产”指产业工人,按劳动量大小每人每月发粮票48斤到60斤;“机”指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员工,每人每月供应30斤到40斤:大中学生供应36斤;“普”指普通市民,“临”是临时户口人员,一律成人每人每月供应26.5斤,10岁以下儿童供应22斤,3岁以下婴幼儿供应8斤。到了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减产,物资稀缺,供应大大减少,不论干部市民每人每月仅发粮票22斤,食油2两,猪肉3两。人们开始过着饥荒年的艰苦日子。由于供应定量繁琐,票证也多种多样,仅粮票就有全国粮票、省粮票、市粮票、军用粮票、饲料粮票;票额有100斤(军用)、10斤、5斤、1斤、半斤、2两、1两。布票则从10尺到5寸、3寸、2寸、1寸。

方寸小票系生命,市民没它活不成。莫道方寸小天地,记载经济大风云。   

布票日用品票

1954年起,太原实行棉布供应。职工干部每人每年40尺,农民22尺,如有结婚、丧葬,每户可增发布票30尺。从1959年起,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肥皂、电灯泡、毛线等紧缺商品开始凭票购买。票证每年发放数目不等,1960年困难时期,票证多达100多种。为了分类更细,改为按户口本发放居民购物证副劵。副劵编成号码,按号码购买指定物品,有的副劵干脆写着商品名,如“醋”、“酱”、“食盐”、“糕点”等。当时所有的日用品,几乎全发证号,火柴、香烟、炉子、烟筒、煤块、煤球、绒衣、绒裤、皮鞋、帽子、尼龙袜、水果、茶叶、白酒、味素、代乳粉,等等。有钱没证不能买,当然有证没钱也不能买,可以说当时票证的价值和人民币一样重要。

灾荒之年靠供应,号证多到数不清。一盒火柴半瓶醋,有“钱”没票买不成。

节假日的供应票证

每年法定的“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春节四大节日,市民可领到增加的供应票证。如从粗粮的供应中,每人调供大米2斤,每户增供猪肉1斤、鸡蛋半斤、香油2两、豆腐1斤、豆腐干半斤、腐乳3块、粉条1斤、水果糖半斤、香皂1块、洗衣粉1袋,等等。这些增供票证,各个节日有多有少,每年也不完全相同。总之,经济困难时期的政府就像管家婆一样,把不多的物品用票证的办法,分配到各家各户,尽量给市民增添节日的快乐。

大米猪肉增斤两,孩子闻香眼放光。今日生猛海鲜宴,不如当年烩菜香。以上讲述的这些繁琐供应票证,可能年轻人听起来不可理解甚至觉得有些可笑,但和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聊聊,他们可都有过亲身经历,都会留着永生难忘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丰富繁荣,太原人过上了温饱有余的小康生活,告别了贫困。各种票证也早已消失,但这段沧桑岁月会永远留在记忆中。激励我们为创造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贡献力量。

 

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许一友 梁枫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8-0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