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岁月深处寄骨寺的踪影

 

 

 

 

 

  庭院深深深几许,无意留春住。

    湮没于岁月深处的寄骨寺因手抄的《重勤碑铭》重新浮现在世人面前

    627日,记者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局看到手抄在宣纸上的《重勤碑铭》,形状和真实的碑一般大小,是大东关83岁的王忠义老人按照碑文的字样誊写的,附带七张真实的碑文照片以及寄骨寺二门照片。

    据记载,《重勤碑铭》是道光22年修建寄骨寺时,因第一通碑所记四至不详,重新立的碑。

    寄骨寺坐落于乐善园内,乐善园和继善园合称浙江义地,也叫浙江义园,是当时山西省浙江会馆的坟地。乐善园和继善园分别位于大东关街临建设路的路北和路南,四面都有围墙,各占地2.4万平方米和5.4万平方米。乐善园里的寄骨寺,坐北朝南有前后两个院,大门坐西向东,前院有东西房供管理的陈玉居住,进二门后,院里的三间北房为正殿,供奉着 “地藏王菩萨”,菩萨的像画在墙上,殿里有三尊铜像,正殿的房檐下有三通石碑,院内长着两棵大柏树,正殿旁的东西房用于存放棺材。寄骨寺后院有一个里外院,共有30多间房子,全部用于存放棺材,一般是夏天存放,冬天由主家运回原籍。

    《重勤碑铭》内的四至以及乐善园与继善园的占地面积从侧面反映了当年浙商在山西的辉煌与兴盛。

    72日正午时分,记者与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局宋建伟局长一道来到位于大东关临建设路的路北寄骨寺原址,看到了经历过169年风雨侵袭的寄骨寺二门在烈日中静静地默立,古老的木门挺着艰辛挺着破败几近腐朽。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寄骨寺的主人浙江会馆往昔的芳容与今日的落寞

    据记载,山西省浙江会馆位于太原市南肖墙23号、25号院内(原88号),与关帝庙毗邻,是目前太原市保留下来最完整、最典型的清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唯一现保留的外籍在晋会馆。1980年被太原市文物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09月被太原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的浙江会馆是在并经商的浙江商人在商业街柳巷北口、鼓楼街东口紧挨关帝庙东侧的城隍庙旧址上建起的,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会馆主体结构为大屋顶式建筑,歇山顶,周围廊,廊柱间有雀替,有正殿后殿,东西厢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会馆正殿面宽7 52小),进深4间,殿高10米,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前廊后厦,富丽堂皇,造型庄重,舒展华丽。前廊有两排16根黑漆巨柱支撑。檐下是白色象头拱,四角有龙头雕拱,廊柱间雕着舒卷的荷叶,内有荷花、菊花、牡丹、兰草的装饰物。翘角飞檐,蔚为壮观,宛若从西子湖畔飞来的华屋琼宇。大殿前有1000平方米的小广场,为浙江商人集会、祭祀之所,东西厢房为初来的浙江商人临时住所,后殿为客死在太原的浙江商人存放灵柩之地。

    73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被太原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西省浙江会馆疮痍满目,破败不堪,墙体严重损毁,墨漆木柱已层层剥落,周围被临时建筑包围,里面住满了居民,与周围林立的高楼广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漫嗟更替念往昔,曾湿西湖雨。

    听寄骨寺的见证人杜居士诉说被尘封的岁月

    74日午后,天阴沉着,微风徐来,给多日的暑热带来一丝凉意。记者再次造访。小巷细细长长,曲曲折折,宛若一声幽幽的叹息。寄骨寺二门的院里,杜居士小院的铁门虚掩着,老太太身着黑色的短袖,坐在门口台阶上,手里握着一串念珠。一丛旺盛的指甲草花在旁边吐蕊。

    杜居士说她17岁结婚时就住到这里,刚开始住在外院,外院的房子倒塌后,就搬进来住到寄骨寺旁的平房里,和守园的陈玉住对门,那时的陈玉有50多岁,是河南逃荒过来的。寄骨寺大殿左右两边各有三间平房,她家现在的小院是大殿西边平房的旧址,大殿前有两棵大柏树,有三通石碑,大殿里的佛像是彩绘到墙上的,佛像两边是画上去的花,殿里供有三尊约1米高的铜佛像。大殿是红柱瓦房,用的都是虎头瓦,很高大气派。当时,去世的老人被亲人抬到这里,请旁边宝林寺的师傅来超度后,棺材就放到寄骨寺的后院里。寄骨寺旁边的平房里本来也是放棺材的,后来都被守园的陈玉移到后院的窑洞里,平房都住满了人。那会,后院满满当当地放满了棺材,一到节日,来祭奠的人特别多,哀声一片,供放的瓜果点心之类也很壮观。当时一口四面放光闪亮的大镜棺最引人注目,儿孙们还来寻过夜明珠。再后来,1956年,劳改队来了20余人起骨迁坟,把寄骨寺拆了,几通碑拆迁时遭到损坏。王忠义手抄到宣纸上的《重勤碑铭》是当时把碎碑拼到一起抄下的。

    杜居士名叫杜玉如,家是河南安阳市里的人,母亲早逝,父亲花了一百块大洋买来了小其二十岁的第二任妻子,继母对她们几个姐妹很凶,让她们睡到厨房。这日,十几岁的小玉如得罪了继母,逃到太原,结了婚住进寄骨寺。寄骨寺里到处放满了棺材,一到晚上,玉如便很害怕,对寄骨寺的恐惧压过了对继母的畏惧,又悄悄地回了安阳老家。男人去把她寻了回来,至此,一住就是几十年,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育有9个子女。当时,寄骨寺乐善园大门很高大,后来倒了后,她们家搬回来垒成了床,9个孩儿都睡在上面。

    杜居士带着记者在周遭转了转,寄骨寺的二门边还有一截残垣断壁,属当时的遗墙。来到当时乐善园的大门处,原来大门口的梧桐树依然粗壮依然巍峨,广阔的枝节在高空中纵横着,却失去了绿色的生命。大树旁原来有一口井,供当时的人们吃水。不远处是当时磨房的遗址。

    比杜居士大一岁的她的侄女,小时候在这里长大,说,好像每一个义地里都有寄骨寺,印象中却不记得有佛像。当时大东关街只是一条小土路,整个大东关地区都是荒郊野外,义地相连。

    在繁华闹市中,这块当时被称做乐善园的地方,寄骨寺曾经的往事已如烟飘渺,如今,这些建在寄骨寺旧址上凌乱的破败的建筑期期艾艾地拥挤在车如流水高楼林立的城市一隅,如泣如诉着湮没于岁月深处的心事……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0712;本文作者:史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8-0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