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同川梨乡记行

 

 

 

 

 

  仲春4月,正是梨花烂漫时节,我随着太原市美协裴文奎、王爱忠两位先生,在迎泽区文联副主席刘铜明的导引下,到原平市的同川地区采风赏梨花。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的南白乡辖有24个自然村,人口约15000人。前几年这里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种上了速成林牞由于对老梨树的管理跟不上,经济价值降低,被刨掉了许多。现在,三四百年的老梨树已难觅踪影,一二百年的也在急剧减少。我们就是冲着这些越来越少的百年老梨树而去的。

    2111时许,我们一行人到达原平沟北村。转过一个山坳,一路上阴霾的天突然间露出了笑脸,阳光照在坳间崖壁和树上,就像一位丹青手掀开了一幅水墨画,让车上的人齐声赞美。相机咔咔声中,远远望见坡顶上走下一个人来。刘老师指给我们,那就是植树种地能手、农民诗人刘本勤。

    走进刘本勤的泥墙土院,炭块、砖瓦、薪柴、石头,所有的物件都码放得高低成型、错落有致,院东面辟出一方小果园,畦垄井然,树花飘香,干净整洁中,俨然一派田园风光。无怪乎这位土生土长的高小生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

    几树桃花含第芳,学童高诵正西厢,

    蔬畦日暖风轻动,坐看娇娥越画廊。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先后到南白乡的中原岗、西坪、东社镇的上社、薛家庄等十多个村进行了走访。处处犁田处处景牞我们走一路赞一路。老干虬枝,昭示着一番沧桑古意;新嫁枝条,盎然起一树勃勃生机;灵花仙瓣,绽放出片片绰约风姿。看不够树枝树冠千姿百态,看不尽娇叶琼花争奇斗妍。

    大致看来,南北同川的景致不尽相同。南同川沟壑纵横,丘陵突兀,田间种着隔垄相望的梨树,道旁崖岸长满枣林。中旬刮了几天西北风,梨树推迟了花期,黑黢黢的枝干上点缀着嫩黄泛绿的叶芽和花蕾,青葱中间着锌白;北同川除沟底有些杨柳外,漫山遍野尽是梨树。由于四面环山,风力较小,花上的又早又多,大树小树连枝连朵开满白花,更显得妖娆丰妍,仪态万千。

    刚到南同川时,我们奔跑在田间地头,围住一棵棵老树细细品味它身上呈现出的几百年梨文化,干有多粗,枝有几弯,对斜逸穿出的、横曳平挺的、转曲又突起的各拍下一张,并连呼叫好;到了北同川,触目皆白,目不暇接,心情由惊奇、震惊、激动渐渐地转入麻木,“千树万树梨花开”已不能表现此时的情怀,更不记得哪一株是一百年的,还是二百年的,也分不清到底是哪株树的长势更奇特,更迷人。当裴先生背着画夹兴冲冲翻丘越岭来到中原岗的一块田里,准备为他去年钟情的一棵老梨树写生而发现已被砍伐时,那种失落和遗憾,曾让大家的心情一齐为之黯然;而到了上社村,他却徜徉在这梨花的海洋中,踩着松疏的土壤,悠然走着,看着,只让处处美景一次次在心中沉淀、再沉淀,所有的遗憾已被平复得不见了踪影。对此,王爱忠开怀而幽默地总结说:“上社村的梨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梨乡’、‘梨(黎)民’、‘梨(礼)多人不怪’,真是‘踏遍梨田人未老,梨花这边独好’呀!”我们都被他风趣的话逗笑了。

    四天的走马观花结束了。梨乡之美,不仅表现于梨花之美;梨乡之美,美在自然,也美在人性。这里清新的空气,宁静的小巷,淳厚的民风,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苍崖古巷,画意民情,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思和感怀,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5-2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