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山人游晋祠 |
||
|
仿照着“北京人在纽约”的句式,我写下了“黄山人游晋祠”这个题目,心中不免有几分窃喜:其一,这是一位来自“徽商”故里的游客对“晋商”故里的拜访。而在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是各自“雄踞神州半壁江山”的两大著名商帮;其二,这是一位来自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的游客,对于龙城太原市著名景点晋祠的游览。 晋祠是一颗闪烁在三晋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晋祠是一处我国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在晋祠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泉、沼等景观,使其水绕楼宇,古木参天,文物荟萃,古色古香,风景十分优美,素有“山西小江南”之美誉。难怪清人宁淳德要为晋祠撰写出这样一副楹联:“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对于晋祠来说,这是恰如其分的赞美。 晋祠的“祠”,指的是北魏时期为纪念周武王幼子姬虞而建的奉祀祠堂,因为建在这晋水的源头,所以称作“晋祠”。而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就是这千年古祠“圣母殿”了。作为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围廊,此为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就在于“殿内那43尊泥塑彩绘人像,基本都是宋代的原塑”。尤其是那些宋塑群雕,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每每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甚至连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当年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女侍的动作神态,还要专程前来这晋祠圣母殿,面对那尊“双面佳人”的侍女雕塑,揣摩侍女的神韵、设计自己的戏魂。 晋祠的“水”,当然是指那被列入“晋祠三绝”的“难老泉”了。泉水从很深的石岩中渗出,又从难老亭下的石洞中叮叮咚咚地流出,流成“晋水源头”绿染三晋,育出“晋祠大米”驰名古今。泉水叮咚,常年不息;泉水涔澈,常年不绝;潺潺奔流不停,侃侃歌唱不休,永葆着不老的青春活力。虽然李白曾用“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的诗句来描绘难老泉的多姿。但是,“难老泉”的名字,却不是来自李白,而是取自《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骊句。 与“晋祠的水”有关的“鱼沼飞梁”,无论是它的命名,还是它的雄姿,都令我顿时陶醉不已。但见那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池中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这种形态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虽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堪称我国古代桥梁中的孤品。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属可贵。”据说,这“鱼沼飞梁”就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晋祠的“树”,不但是晋祠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景观,而且更是给我视觉冲击力最大的奇景——我说的是圣母殿旁边那两棵已有三千多年树龄的周柏。但见它俩一棵依然倔强地挺立着、葳蕤着繁枝绿叶,巍然如鼎——尽管那开裂的树干已经被打上了圆箍却不言败;另一棵也依然倔强地伸张着、葳蕤着繁枝绿叶,横卧如龙——尽管那树干已经呈45度大倾斜却不倒下。望树兴叹,我叹服它们的沧桑,但更叹服它们的苍劲;望树沉思,我想起那句“看见一次,就再也难以忘记”的广告语,就觉得转用在这儿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关于这两棵晋祠的树,作别晋祠好长时间了,却至今仍有一个谜团在我的心中忐忑着,这就是:一般说,大树的营养,都是依仗树皮来输送的;可是,这两棵周柏,却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树皮,浑如木化石般,它们生长的营养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当然,我的晋祠之游,最最欣慰的,还是因为有个自小就在太原长大的、被我昵称作“太原佬”的妻子作陪与导游,致使在晋祠中的每一个景点的导游词中,都会听到她豆蔻年华岁月多次游览晋祠此景时的旧日美忆,这种“王顾左右而言他”式的、天下无二的导游词让我感觉很幸福。于是,便在我的心目中,填补上此前我所或缺的关于妻子那个时段的印象空白。如此之晋祠之游,能不妙不可言么?所以,黄山人畅游晋祠,黄山人感谢晋祠! ■ |
|
|
||
晋祠圣母殿
晋祠圣母殿 |
||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20312;本文作者:江志伟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5-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