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欧阳修眼中的上党货币文化

 

 

 

 

 

  上党有一处古村落,即现在高平市的王降。小小村落,中国版图没能见到它的坐标,在晋东南这张旧地图上进行扫描,这里也只是一个“点”的概念。就是这么一处名不见经传的“点”,其丰富的铁矿和精湛的铸币冶炼技术,北宋时期,却牵动了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一代散文宗师欧阳修。欧阳大人来到上党,激扬赋诗,赞美潞州柳林佳景的同时,并书下鸿篇钱币经济巨著《乞罢铁钱》收入《欧阳文忠公集》,千古传世。

    由京师汴梁出发,徒步来到河东上党的欧阳修,何以要魂牵梦绕地乞罢上党铁钱?又是在何等的性情中抒写下 《潞州城南柳林二首》?文宗欧公在潞州的情致究竟如何?带着诸多问题、诸多的思绪,阳春三月,我们一行人等从长治出发,向西南方向的高平市行进。

    去往王降村的公路两边杨柳吐翠,婆裟多姿。田埂间平整土地的大嫂告知进入王降村的路线,道路弯曲倒也平坦,数十里的路程,到达目的地已是上午。

    村子不大,270多户,近1000人口。村中大庙前,七八个歇息的村民当中,我们见到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秦志强,说起王降村在北宋时就开始铸币、冶铁的历史,秦书记只是惊讶不已,并不太清楚王降村用铁铸写的辉煌过去,他只知道王降村的正南方叫“炉上”的地方至今铁矿渣堆积如山、冶铁缸锅横竖遍地,铁渣上“杂草不生、种田难活”。说话间我们一起来到了村南正在修建新房的悦喜才老人面前,73岁的悦老汉放下手里的活,津津乐道,带我们去往“炉上”遗址,他边走边指着脚下成片成片、僵硬无比的铁矿渣说:“炉上为朝廷炼铁的事,一辈传一辈,具体哪朝哪代?距今几百年?老百姓哪能说得清楚。”接着,悦老汉又弯腰搬起一块硕大的铁渣结晶体说道:“这些再进行熔化又能成铁,附近的小炼铁厂不断地来此购买,一直到1958年大炼钢时,整座的硫铁和铁渣山被挖去了一大半,炼了钢。至今这里的铁渣还剩多少?无法记算。”

    王降村的冶铁遗址 “炉上”,这地方很特别,约2000多平方米的高台上,东高西低完全由硫铁、矿渣堆积而成,薄薄的一层黄土是近年村民覆盖上去的,要试种田禾。偏西的铁矿渣山上建有元、明、清三朝的官府冶炼工匠们的作坊场所,40余间不同朝代的建筑群组成院落,而且均为上下两层结构,特别是中院10间上下两层的明朝楼房建筑,用料十分讲究,工匠留在建筑物上的手艺技巧相当精细。经考证,这处地方应该是明朝廷置的“铁冶所”,据《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1374年)四月,命置铁冶所官,凡十一所,每所置大使一员,秩正八品;副使一员,秩正九品。”但遗憾的是房屋所有门窗早不翼而飞,顶塌墙倒,空荡无物,荒草丛生,多少年来,村里的百姓一直都未有人敢来利用和居住。“炉上”再向西七八百米处,有“洞祯观”,考其寺观建筑风格,应为元末明初遗存,空空寺观,已无道家,据说里面供奉的是炉火之神 “太上老君”,他能将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那朝廷匠人冶铁、铸币之事,在“太上老君”的保佑下更是小菜一碟了。难怪乎寺观世代修葺,为百姓崇尚、敬奉,香火不断。

    北宋的欧阳修关注河东上党铸造铁钱的经济事迹,发生在庆历四年(1044年),这年,38岁的欧阳修时任朝廷的太常丞、知谏院事。太常位尊事繁,下设的丞,为太常的副职。这年五六月间,他接受朝廷“计度废麟州及盗铸铁钱并矾课亏额利害”任务,“命公使河东”60余天。此次来到上党的欧阳修为朝廷办理了几件大事,一是精算了上党泽州的铁钱铸造数量、利润及铁钱交易流通中的问题,上奏折要求朝廷罢铸铁钱;二是发现了上党当地的进士,精算数学、通天人祸福的大家刘羲叟,举荐到朝廷为官;再有就是他留给上党的不朽诗篇《潞州城南柳林二首》:“一路黄沙白日寒,柳林秋色送征鞍……野路篱花放蕊新,古墩残柳阅黄尘。”

    此行单说欧阳修《乞罢铁钱》中的货币经济言论贡献非凡。首先,他将河东的晋州、泽州在庆历三年(1043年)全年铸造大小铁钱汇集了总数目,“臣寻至河东,取索晋、泽二州铸钱监及诸州军,见使铁钱数,又将都转运司到庆历三年一年都收支钱数,大铁钱自起铸至目下,其铸到四万四千八百余贯,小铁钱自起铸至目下,共铸到一十一万七千七百余贯。”然后,欧阳修就为当朝皇帝开始算账,而且,越算越觉得铸造铁钱的“利害”事关重大,不如提倡朝廷考虑多铸铜钱,罢铸铁钱:“泽州大钱计用六千四百余贯,省陌铜钱官本,铸成大钱一万六千余贯当一十六万余贯铜钱,凡用六千四百余贯本,得一十五万三千八百余贯利。其利二十三倍有余。”一贯贯的钱数,让大家目眩、费解,但欧阳修总的是想说明,朝廷铸大铜钱比铸大铁钱合算,铸铜钱是铸铁钱23倍的利润。当然,这当中欧阳修还计算了泽州铸造小铁钱的成本,而且,铸造小铜钱的利润是小铁钱的两倍。在他的次篇货币经济高论中,我们还收获了北宋庆历初年时“铸钱监”每日、每年的铸币和利润情况:“铸造工课约算两监,逐日共铸不过四百贯文,一岁不过铸得十六万贯,内除六万贯为官本外,只获得净利十万贯。”算来算去,欧阳修反正是要建议朝廷罢铸铁钱,为什么?他还有理由:“一是小钱利薄不足,铸大钱犯法者日多,皆可以罢铸;二是今开厚利之门,而致人死,法则诱愚民以趋死,若贷其死,则犯者余多;三是币轻物贵,唯奸民盗铸者获利,而良民与官中常以高价市贵物,是官私久远害深,其可罢。”事实上,北宋庆历年的铁钱铸造数量在欧阳修的呼吁下,铸量确实大大减少,至今收藏研究钱币者都会发现,北宋铁钱品种繁多,庆历铁钱却罕见。在“罢铸铁钱”的问题上,不能忘记一位与欧阳修思想苟同者——上党当地的泽州知府李昭遘:“昭遘,字逢吉,饶阳人,授馆阁,累迁陕西转运使度支判官,知泽州,初,阳城冶铸铁钱,民冒险输矿炭,苦其役,为奏,罢铸钱,百姓德之。又言河东铁钱真伪淆杂,不可不革。”《宋史》里记载了泽州知府李昭遘罢铸铁钱的一些情况。

    庆历朝过后,当朝者并没有照着欧阳修的《乞罢铁钱》谏言去坚持到底,不仅庆历年的铁钱没有完全停铸,而且,这之后的“至和重宝”“治平元宝”“熙宁通宝”“元丰通宝”“圣宋元宝”“大观通宝”“政和重宝”等铁钱越铸越多,越铸而越不可罢停。

    北宋王朝结束了,欧阳修的河东之行也只是上党冶铁铸钱大典里的一个注脚,在冶铁铸币的历史长河中,王降村这处地方仍然铁流不息,它不仅仅只是北宋王朝在此冶炼铸币,当炙热滚滚的铁水咆哮地进入元代时,政府哪能忘记继承前朝的惯例!哪能忘记用铸铁创造“财富”的王降村!铁渣矿堆积如山的王降村依然出现了朝廷铁冶铸币机构 “铁冶提举司”的设置,而且规模宏阔,数十年冶铁没有间断。《元史》记载:“太宗八年(1236),立炉于西京州县,拔冶户七百六十煽。立炉于交城县,拔冶户一千煽。元贞二年(1296年),置山西铁冶提举司,大德十一年(1307年),听民煽炼,官为抽分。至大元年(1308年),复立河东提举司掌之。所隶之冶八:曰大通、曰兴国……曰益国、曰润国。”这其中的“益国”就在泽州高平的王降村,“润国”在潞安府的炉坊巷。

    明朝,王降村的冶铁仍然处在冶炼生产之中。洪武初年,冶铁机构同样称作“益国”存在于王降村 “炉上”,大约是在明永乐年间,益国冶的位子北移,有所变动,并结束了冶铁之事。《泽州府志》里记载很明确:“益国铁冶,北十里王降村,元大德间置都提举司,益国冶至正中废,明洪武初徙冶县北二十里,永乐中奉工部勘合罢炉冶事。”潞州润国冶、泽州益国冶明初冶铁质量受朝廷青睐,且产量也很高,从《明太祖实录》得知:“明洪武七年(1374年)四月,命置铁冶所官,凡十一所,各所岁炼铁额:潞州润国冶、泽州益国冶岁各一十万斤。”“炉上”冶铁,所铸造的成品历来保密,“益国冶”为朝廷铸币的事更是不能对外泄露。所以,很久以来,王降村及周围百姓只知“炉上”炼铁历史悠久,但具体到冶铁后所出什么产品,则一无所知。

    来到村口,秦书记和悦老汉介绍着高平冶铁的历史:“在高平市的村镇里见到硫铁渣山不稀罕,冶铁需要铁矿、煤矿,高平四周不缺的就是煤和铁,煤铁从古至今非常丰富,仅著名的煤窑就有北沟、大凹、冯庄、庞村、苏庄、石门、桥家等百余座。高平的铁矿更多,在龙顶山、南米山、白方山、黄王山等地方。”翻看1917年日本出版的《山西省志》发现,上党泽州高平在清末时,冶铁产业仍然不减前朝,而且,相当的发达。当时,此地有蔚泰昌、福金山、隆兴山、魁兴山、永泰山、晋生昌、隆泰义、裕泰昌、益盛永、山和义等等炼铁炉坊30余家,铁炉292座。一座铁炉按“采掘、运输、冶炼、铸造、加工”生产用工百人计算,清末上党泽州这里从业的铁匠人数应该在3万以上。

    上党王降村,炉上益国冶,还有那熊熊燃烧的冶铁炉火,一切的一切早已熄灭有年。当此次调查就要结束、我们即将告别时,身后巨大的渣山泛着血红的铁色,青中透赤,红中见青,仿佛益国冶依然“炉火冲天”、仿佛此处的地表温度比别处高了许多。漫步经过村民院落,此时才发现几处院墙、低矮的猪羊圈、田埂边沿多由零星的大块铁矿石垒砌而成。此时此刻,脚下是铁、周围是铁、脑际里浮现的还是《铁花》词:“洪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灭……世间怪事真有此,百炼柔钢成绕指。”用铁铸就的深厚文化是此次“上党寻觅欧阳修”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0326;本文作者:田秋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4-16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