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垂棘之璧”潞城考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四计是 “假途伐虢”,说的是公元前658年,晋国的晋献公为开拓疆土消灭虞国和虢国,采纳上大夫荀息的计谋,向虞国行贿借道攻打虢国。怎么借道呢?就是用“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送给虞国的国君,换来虞国的通道去攻打虢国。灭掉虢国后,晋国在返回来的途中就顺手把虞国也消灭了。

    这个故事中有两个重要的 “托儿”,一个是“屈产之乘”,即屈立所产的名马,一个是“垂棘之璧”,即垂棘出产的美玉。晋献公就是靠这两样东西搞定虞国的。当时,上大夫荀息给晋献公出这个主意时,晋献公还有点舍不得。荀息劝道:“只要虞国肯借道给我们,这两件宝物只不过是在虞国寄存些日子罢了”。果然,三年后,晋国利用虞君的短视先后消灭了唇齿相依的虢国和虞国,良马和美玉又重新回到晋献公手中,只是“马齿长矣”。

    据我国最权威的百科全书《辞海》解释,屈,“古邑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吉县,盛产良马。”古今学者都基本公认。而那个比和氏璧还早的中国第一美玉 “垂棘之璧”在哪里?则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解释。有人说垂棘在临汾市安泽县,有人说垂棘在晋城市泽州县,也有人说垂棘在长治市潞城市。那么,“垂棘之璧”到底在哪里?

    “安泽说”源于中国文联出版社的 《刘姓演义》,该书中解释到,垂棘在今山西安泽北九十里。安泽是当时上大夫荀息的故乡,而“假途伐虢”又是荀息的主意。荀息会不会给晋献公出个送玉的主意又建议晋献公拿他老家的玉去送?相信荀息不会。因为研究过春秋历史的人都知道,晋献公是一个疑心成癖的人。荀息要想使自己的主意被采纳,就决不会犯投鼠忌器的错误。因此,垂棘乃安泽一说显然不会成立。

    那么,“泽州说”会不会成立呢?“泽州说”源于《路史》。《路史》曾记载,夏桀残淫荒暴,“不务德,不申于国,始迁于垂”。方志又根据魏将吴起所言“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作旁证,认为夏桀所迁之都“垂”就在今泽州县境,进而认为“垂”与春秋地名“垂棘”同为一地,晋献公重贿虞公的“垂棘之璧”就是这里特产的美玉。现在泽州县的高都镇有垂棘山,山上有垂棘洞,洞口题刻“夏桀迁都处”五字,洞中石壁坚实而润泽,晶莹而光洁,当地人说“垂棘之璧”就是从这里凿出后琢磨而成。其实,这里对“垂”的理解有失偏颇。垂的本意是将近、邻近的意思。《路史》:“始迁于垂”,是说夏桀无道,内外交困,将统治中心迁到中原一带,并非泽州。

    这样看来,垂棘乃潞城所产的可能性极大。首先,文献中多有提及。杨伯峻在 《春秋左传注》说,“垂棘,地名。”沈钦韩《地名补注》认为“垂棘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其次,垂棘与赤狄渊源颇深。《礼记·王制》云:“屏之远方,西方曰棘”。郑玄注:“棘当僰”。认为棘是西方游牧民族之一。而春秋时盘踞潞城的赤狄恰好来自西北。《诗经·小雅·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等句,其中,猃狁、棘都是戎族的部落名。《左传》也有“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的叙述。赤狄还曾与晋国联姻,潞子婴的夫人就是晋景公的姐姐。《韩非子》说,荀息建议用“垂棘之璧”贿赂虞公时,晋献公曾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据说,晋灭赤狄后曾获得了不少狄戎珍宝,“垂棘之璧”就是其中之一。但很快,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垂棘之璧在国乱中丢失。其后,“垂棘之璧”不见下落。金代皇帝完颜亮曾掘地三尺苦心寻找,但一无所得。再次,今潞城境内“棘”迹频现。从字面上理解,“棘”就是酸枣树,垂棘就是在一个邻近酸枣树的地方。潞城历史上有一个成规模的酸枣林,且有酸枣树成精的传说。多年研究长治地方志的马书歧先生在他的著作《新聊斋》中就有一个潞城酸枣树成精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末,山西化肥厂筹建时,确曾在潞城境内遭遇面积惊人的老酸枣林。上世纪80年代初,公安机关在广州破获一起倒卖文物出境案,主犯则供述夜明珠是从潞城县潞河村,也就是潞子国的“国葬地”所盗。

    史载虞国的国君虽然贪婪,但却是一个玩玉的“主儿”。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个美玉鉴赏专家。想搞定他,绝非一般的美玉可以糊弄。

    而品相高的美玉又是山石千百年来受日精月华而变化的,自古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只有经过高级玉师的精雕,拿在手里感觉才温暖,才不像普通的石头那样冰凉邦硬。

    而在春秋时期能够将玉石精雕成“垂棘之璧”的高级玉匠,恐怕只有潞城境内的潞子国才有。因为潞子国是晋国疆域内最强大的诸侯国。其势力北至山西昔阳县,南至河南济源市,西至山西安泽县,东至河北涉县,境内有大批来自赤狄的能工巧匠。而安泽、泽州当时仅仅是赤狄统治区内的一个小邑,还算不上一个诸侯国或子爵国,因此也不具备加工美玉的客观条件。而潞城,则有可能是“垂棘之璧”的生产地。

    “垂棘之璧”受到古人如此之垂青,但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只知其名,未睹其物,成为一个千古之谜。“垂棘之璧”是何种材质,至今尚无定论。后世专家学者倾向于一种珍贵的美玉。那么它究竟是何种美玉?还是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因为史籍中关于“垂棘之璧”的记载很少,所以留给后人巨大的争辩和猜测空间,

    我国地质学泰斗章鸿钊先生在其名著《石雅》一书中提到,古籍典册之中“其名之仅存者,有如、砥厄、结绿、悬黎、垂棘之伦。”令人遗憾的是,章老对上述诸宝也未加以详细论述。今人虽苦心研究,但终因资料不足,无从着手,也无法破译。“垂棘之璧”到底为何方宝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重要作用。“垂棘之璧”与和氏璧、随侯之珠都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民族瑰宝,虽然价值连城,但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给我们留下的只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唇亡齿寒的千古遗训。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0116;本文作者:戴玉刚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4-16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