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近现代经济的起落兴衰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纵观百年以来的太原经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的起落兴衰在太原建城史上是少有的。本文重点论述从1892年太原出现机器生产起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历时57年的史实。

    五十多年中,太原经济经历了四个阶段。

    1892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为太原近代工业的起步阶段。1912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为发展阶段。1937 “七·七事变”到19458月日伪统治时期,太原经济呈现了殖民地色彩。19459月到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太原经济遭受破坏。

    下面从洋务运动与太原机器工业的创立;反帝保晋矿权斗争的兴起;抗战前太原经济步入发展高峰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衰落的阶段特点等四个方面作简要概述。

    洋务运动与太原机器工业的创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开,一些先进的国人看到了世界的进步与中国的落后,开始提出富国强兵的主张。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者也认识到,中国不敌外夷,是由于西方国家船坚炮利、武器先进,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方免受制于人”的朝议。加之,出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需要,清政府开始购买洋枪、洋炮。同时,着手筹划建立工厂,生产新式枪炮。这就是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思想基础。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他们在国内创办军事工业,带动了采矿、炼铁、炼钢、炼铜的发展,同时设立工艺学堂、翻译馆,培养技术人才,传播先进技术,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性进步,功不可没,应予以肯定。1894年,山西成立招商局、1898年创办山西机器局,这是洋务运动影响下的产物,是洋务运动在山西的体现。从此,太原经济中的工业比重逐年增加,工商兼备成为太原经济的特点。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山西手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种类繁多、产品丰富,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很有影响。

    太原近代工业始于十九世纪末期。当时,山西布政史胡聘之看到沿海城市大办洋务,名利兼收,遂于1892年创办太原火柴局,首开机器生产火柴之先河。1894年胡上奏清政府成立山西招商局。获准,遂筹集白银百万两,筹设太原机械局及绛州纺织厂。l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兵战败、向日求和。胡聘之升任山西巡抚,欲有所作为,于1897年再次上疏,呈请成立山西机器局从事军火生产。胡聘之提出用整顿归化关税、长收盈余的五万两白银,作为开办经费。清政府觉得自己不拿钱就可办起军火工厂,甚为合算,皇帝就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一下诏:从速开办以重军需……总期有备无患,是以仓促应变。是年,山西机器局宣告成立。

    当时的机器局,胡聘之派候补道徐桂芬为总办,王颜曾为提调,张振才为总管。这几个人虽然拥有三品、四品官衔,但不懂生产技术,一派衙门作风。从天津外聘的四个厂长,也是敷衍塞责,空耗时日。直到1917年英国留学生王梦龄到厂后,才整顿管理、有了起色。

    从该厂的产品看,除修理枪械外,主要是老式火枪,枪身长22米、口径25厘米,射击时,前面一个扛枪,后面一个发射,俗称“二人抬”,十分笨拙落后。月产量十几支,年产量百十支。此后,曾用英国提供的零部件组装过18毫米的单发步枪,也曾试制过37毫米火炮,组装过57毫米火炮,但均未形成规模批量生产。

    在筹办机器局的同时,胡聘之于1898年又创办了山西通省工艺局,地址在太原城内西羊市街。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于1917年关闭。

    在官僚资本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民族资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的空隙,也积极兴办工业。

    1902年,渠本翘、乔雨亭合资兴办双福火柴公司,日产四五小箱,以后规模扩大,日产100120小箱,行销晋秦两省。

    1904年,山西襄汾人刘笃敬在太原开办“王封磺矿公司”,从事煤炭生产。

    1906年,山西稷山人薛见山开办“新绛工艺公司”,从事棉布、毛巾生产,日产棉布十余匹,毛巾十余打。以后增设翻砂设备,生产纺机铸件。

    1906年,晋阳日报印刷厂创立,从事铅字活版印刷。

    1909年,刘笃敬创办太原电灯公司,占地30亩,购得60千瓦直流发电机一部,由蒸气引擎带动发电,供官府照明。

    1910年,刘玉珍创办玉成永铁工厂,地址在太原城内桥头街,由天津购回旧机床,承揽轻工机械维修。

    1910年,晋丰裕磨房创立,开始用机器加工面粉。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原料与产品的运输成为当务之急。山西巡抚胡聘之奏请清政府兴办铁路,获准后开始筹建正太铁路。直到1932年还清借款本息后才收归国有。山西近代工业初创阶段的殖民地色彩十分明显。

反帝保晋矿权斗争的兴起

    在兴办近代工业过程中,发生过一起人民反帝保晋矿权的斗争。事件的大致过程是,1897年,时任巡抚胡聘之,假以晋丰公司名义向意大利商人罗沙第(福公司主持人)。借款1000万两白银,商定共同开发孟县、平定、泽州、潞安、平阳五处煤铁矿,并签订 《清办晋省矿务借款合同》和《清办晋省矿务章程》。“章程”规定,矿务工程、财务收支均由洋董事经理;矿产盈余分配,福公司占50%,清政府占25%,山西商务局占15%,晋丰公司占10%,实质是把山西资源开采权出卖给意商福公司。

    这件事情泄露后,遭到山西人民的强列反对。清政府被迫于1898年与意商福公司重新修订了章程,517日经光绪帝批准,21日双方签字生效。

    这时,福公司主持人更换,由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哲美森出任总经理,福公司隶属英国,山西矿权转卖英国。

    接着,1905年,清政府铁路大臣盛宣怀又与福公司签订了《山西溶化厂并合办山西铁路合同》,激起山西人民更大愤慨,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保晋运动。

    190623月,山西各界代表进京到外交部交涉,力争收回矿权。英商和清廷屈于山西人民的斗争,遂于1908124日,双方签订了《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协议山西商民筹资275万两白银,赎回福公司在山西的矿权。赎金先交一半,其余分三期付清。清廷为此上谕:“对前山西巡抚胡聘之及其道员贾景仁、知府刘鄂严加斥责并革职,永不叙用,以儆效尤”。这样,山西人民历时10年的反帝保晋斗争,在政治上取得了胜利,在经济上则受到巨大损失。

    在反帝保晋斗争中,山西各界协商成立了山西省保晋矿务有限公司,1907年经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准,渠本翘出任总经理,地址在太原城内海子边街。1908年赎回协议达成,渠本翘出面向各票号借款100万两,交付福公司。此后,保晋矿务总公司先后在平定、寿阳、大同、晋城设立分公司开展业务,发展生产,从l908年到1937年,先后经营30年,共生产煤炭570万吨(最高年产量为1934年,达45万吨),行销大江南北,成为山西近代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山西民族资本工业管理队伍,也在斗争中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

抗战前太原经济步入发展高峰期

从辛亥革命成功到抗日战争爆发先后历时25年。在阎锡山统治下,太原经济的发展呈现马鞍形。期间,1912年到1930年,太原经济发展较快,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官僚垄断资本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为阎政权的经济基础,1930年蒋阎战争中阎锡山失败后,太原经济日落千丈,跌入低谷。1934年后经济恢复发展,生产能力增加,城市人口增多,到1935年,城市人口达十四万多人,其中,职业人口九万多人。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1、官僚资本聚集,居于垄断地位,完成原始积累。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在太原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30年以前,以太原兵工厂的设立为标志(1927年),是官僚资本的初步形成期,兵工厂总资本300万元,极盛时期拥有工人一万名,为阎军装备基地。第二时期以创办西北实业公司为标志(1932年),官僚资本达到鼎盛期。西北实业公司总资本2000万元,下辖26个企业,职工13万人,除原有的军事工业外,还包括了钢铁、煤炭、机械、轻纺卷烟工业,资本集聚达到空前程度。

    2、重工业体系形成,达到一定规模。抗战前的1934年,是太原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年,为太原以后成为重工业城市打下基础。

    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例,26个企业中,包括了采煤、采矿、炼铁、炼钢、耐火材料、水泥、发电、机械制造、炸药、机车修造、汽车修造、基础化工以及众多轻工产品生产,可谓门类齐全,自成系列。据《中国近代工业资料》统计,1935年,全国钢产量414万吨,当时太原的钢产量达到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举足轻重。

    3、民族资本工业成长壮大,形成一定规模。

    当时的民族资本工业主要集中在采煤、机械加工、纺织、面粉、烟草、印刷、食品行业。民族资本在第三产业中也是主力。据统计,1935年,太原商业企业2851家,餐饮业159家,洗染业103家,银行业近三十家,外地同乡会馆54家,全市常年流动人口三至四万人,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原工业兴盛、经济发展的盛况。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衰落

    1937118日,日军攻占太原。此后的8年,太原经济遭受严重的掠夺压榨,居民处于被奴役的深重灾难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以战养战”的口号下,对太原主要工业企业实行“军管理”(当时日伪的提法如此),企业主权属日本占领军。19424月,由“军管理”″改名“山西产业株式会社”经营。

    “山西产业株式会社”由13家日本大资本家集团共同投资组成,资本总额8000万元,社长由河本大作担任 (此人系少壮派军人出身,从东北调来)。日本军国主义以“会社”名义控制经营,包括采矿、制铁、炼钢、铸造、耐火材料、森林采伐、面粉、制纸、卷烟、发电、化学、制革等原属西北实业公司的全部企业。残酷掠夺资源,控制整个经济,奴役广大工人。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1、拆走机器设备,维持侵略战争,毁灭我方经济实力。日军占领期间,仅从原西北实业公司所属各厂拆走的机器设备就达三千多台套,运到日本或伪满洲国。

    2、实行掠夺开采,疯狂榨取资源。

    日本军国主义为实现其扩大侵华战争,征服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对沦陷地区的资源实行掠夺性开采,其中,对太原煤炭资源的掠夺尤为突出,仅在西山地区,8年掠夺煤炭近二百万吨。除煤炭开采外,日军还疯狂掠夺钢铁、焦炭资源用于侵略战争。

    3、奴役职工,榨取血汗。日军占领期间,产业工人受到的剥削压迫最多,处于社会最底层。

    4、日商趁机扩张、日货充斥市场,社会经济的殖民地色彩浓重。

    日本商人凭借政治军事特权,往往以战争需要,军需物资为由,控制了市场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日占领军特权保护下,民族资本工商业受到排挤,处境岌岌可危。

    由于日军占领期间对太原工业的掠夺榨取,主要工厂设备破坏严重,加之,解放战争开始、太原陷入围困之中,这三年的太原工业整体处于衰落下降中,不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本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1、战争破坏经济,生产停滞,工业产量锐减。以西北实业公司炼钢厂为例,l946年到1948年三年中,该厂的焦炭产量仅为1934年的一半左右。

    2、阎政权残酷剥削,苛捐杂税繁重,民族工业走向衰落。

    阎政权为适应内战需要,强推 “兵农合一”、“平民经济”政策,将兵役负担转嫁企业,控制商品买进卖出,企业不堪重负,纷纷倒闭。据统计,l946年太原共有私营工业和手工业883户,到1949年解放前夕仅剩411户,倒闭一半还多。

    3、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居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中。城乡居民食不裹腹,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10930;作者:许一友(原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4-16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