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也谈山西“文化家园”构建设想

 

 

 

 

 

  “十二五”期间,山西这个“资源大省”将要转变成“文化强省”,文化与实体经济一样将挑起经济发展的“大梁”,成为山西 GDP 增长的另“一轮”、另“一翼”。2010年末,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87.37亿元,增长幅度达25.4%,占山西 GDP 比重的3.12%。根据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规划,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6%左右。这些数字,让我这个普通的山西人,对自己未来的“文化家园”感到异常神往和期待,不由得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以文化养城市之“心”不同的城市留给一个陌生访者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但真正有文化素养的城市,一定会给访者留下一个整体的、美丽的印象。就像九寨沟碧蓝、宽厚、宁静又不失生命力的湖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城市之“水”,就是城市之“心”,它是城市中所有个人、组织之“心泉”的汇集;是城市“历史之水”的沉淀和凝聚。

    同样遇火警警车鸣笛,有的城市车辆不仅不让路,还想办法加塞;有的城市却是所有车辆立即靠边,就像给疾驰的火警车行注目礼。此水之浑浊,彼水之清纯,已判然有别。

    同样是城市美化建设,有的城市色彩统一,建筑和谐,家家窗前鲜花盛开;有的城市却杂乱无章、你挤我占,户户防盗网包裹。此水之美丽、祥和,彼水之无序、隔膜,也显而易见。

    同样是历史悠久,有的城市爱古、护古;有的城市却伤古、毁古。此水之睿智、厚重,彼水之无知、浅薄,也自然端显。

    农民进城打工多年,孩子没资格在城市上学,外来户的心理阴影无法拂去;我们去另一个国度的城市短期访问,履行简单、规范的手续后,就取得了与其他公民无异的待遇,孩子两天内就进入了社区最好的学校。没有人会为我们的融入感到不安,也没有任何制度为我们的进入设置特殊的门槛。此水之狭隘、封闭,彼水之宽容、开放,也不可同日而语……

    毫无疑问,城市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能折射出其“心”的状态,更能折射出组成城市大“心”的各个小“心”的状态。城市之“心”的健康与城市“肢体”的健康,城市“生命力”的强弱,环环相扣、紧密相关。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养个人之心、城市之心、国家之心,甚至世界之心的唯一“方剂”。但倡何“文”、如何“化”,则有“养心”与“伤心”之别。

    山西“文”多、“化”少山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拿历史文化来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是山西拥有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明证。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一、史前文明遗存数量居全国第一、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数量居全国第一……但是2011年山西的旅游收入,仅居全国第15位——由“文”“化”出的直接产值并不多。

    晋商文化是山西人值得自豪的文化。晋商相关影视、图书、大院旅游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财富。但是身处当代晋商故里,却体会不到晋商最深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信义利”。商家的短视,常让游客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为什么守着晋商文化都不能“开化”呢——由“文”“化”开的“心泉”也不多。

    马刺队主场比赛时,圣安东尼奥市民,不仅排着蜿蜒的长队,在郊外的赛场外等候观看,还差点将商场中有马刺队标志的T恤抢购一空。比赛期间,几乎全城的人都穿着有马刺队标志的T恤,大家手机里发送的都是关于马刺队的短信,当马刺队夺得冠军后,所有人都自豪地说,马刺队可以做得更好。山西汾酒队战绩卓著,但除了球迷们热情高涨外,普通的山西人却鲜见激动。太原主场效应的市场涟漪,仅在小范围内微波荡漾——由“文”“化”出的“热情”,“化”来的“产业链”也不多。

    政府需择“文”、重“化”乌兰巴托和恰克图,是当年中俄茶路贸易的两个国际重镇,恰克图更是因茶而生、而富、而衰。285年后,恰克图由当年的富足繁荣,变成了现在的宁静祥和,历史遗迹保存完整,每年茶文化节,人们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当年茶叶贸易的盛况。遇到来自山西的来访者,他们会热情地说“快让晋商的后代来看看他们祖先的足迹吧”、“我们向往山西,欢迎你们……”,那种对历史文化的深情,令我们由衷感动。仅国境线之隔的,当年中国商人居住的“买卖城”,现属于蒙古的乌兰巴托,如今仅剩些许的残垣,寂寞、悲凉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乌兰巴托早已不属于中国,文字改得类似俄文,街道上能看到世界各国的汽车,交通秩序却不如我们的一个小县城,建筑、治安都给人以混乱不堪的印象,民族文化之美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倒是末代汉王宫保存完整的,几乎全部“中国味”的宝贝和装饰,让我们知道这里曾经被中国文化深深地浸润过。

    两座紧邻城市的不同命运,告诉我们,自己的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不发扬自己的文化,就会被别的文化同化或浸染,城市人心涣散、政体秩序混乱,人民的自信、自豪,城市的繁荣、和谐更无从谈起。

    作为主宰城市命运的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时,更应“择文而化”。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从养心的内在需求——“养智”、“养德”、“养神”、“养气”的角度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化。

    “化”涉及几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相互转变;二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相互融合;三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兼容并蓄。理顺这些转化的渠道,疏通其中的壅蔽,是政府推动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化”文之“策”、之“标”城市如身体,文化似心灵。如果身体的关节、脉络相互沟通,形成一个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各司其职。那么,身体之痛痒,就会迅速传导至心;心念一动,手臂不用下命令就会到达痛痒之部位。有了尘埃,会迅速清除;外面的风雨、灾祸,也会及时躲避。如此心身合一,岂有不强健、富足之理?但如今,媒体不报道,官员就视而不见;百姓不以极端行为申诉,冤情就得不到伸张;从家庭到社会,大小细胞均积满尘垢,却不知清理,还习以为常。不对身体做全面清理,再好的“文”,也难以得“化”。

    那么,政府的“化”文之“策”,又该如何呢?我认为是四个字“静、顺、守、悟”。“静”乃“静心”。静则能避开尘世间的嘈杂、纷扰,内观其心,知所欲所求,思缺补之道,而不偏离正轨;“顺”乃理顺身体关节、脉络,五脏六腑之运行机制,让清者上,浊者下,气血贯通,滋养全身;“守”为“内敛”。“文”需点滴化开众人的心泉,然后才能聚成城市之“水”。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去做点滴润化之功,不能珍惜、收集城市生命之泉,那么城市刚刚萌芽的灵动生命之火,会在躁动中燃尽;“悟”为“洞悉”。只有达到“悟”的境界,才能承历史之精髓,聚天地之灵气,观四时之变化,以先知先觉之智,引领城市前行。

    城市文化程度之“标”,又是什么呢?是来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GDP 数字么?还是其深层变化的表征?纵观国内众多城市的“文化建设”之举,全然不顾文之润物无声、化之无形的客观规律,而是像打仗一样轰轰烈烈,一拥而上,财政巨额投资,百姓被迫买单。似乎一夜之间,我们都变成了欣赏高雅音乐、钟情精致美景的上等市民。殊不知,没有心灵的感应,建筑便没有生命,知识不再是财富,徒留更多待再次清理的障碍。GDP可能上去了,城市文化水平反而下降的可能更快!

    那么,何不舍末求本,以心灵感受的指标来衡量城市文化的水平呢?比如百姓的幸福指数、健康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环境友好指数、政策透明指数等等,都是可以衡量的标准。或者更直接一些,看看那些尘埃和壅蔽的现象是否减少。比如中小学放学时间,是否还有家长云集,汽车拥堵半条马路的现象;遇排队加塞,是否所有人都能投去不屑的目光?遇不平申诉,是否会很快有人审查,不用求人、送礼,就能心愿得偿?遇陌生人,是否可以友好地微笑,不论他是“老外”,还是民工,就像在家里遇见自己的兄弟?

    城市文化不是追求表面的花哨,是在追求一片心灵的绿洲;是每一个水滴,沉浸在如九寨沟之水中的那种美丽和满足;是城市人心所向,共同期盼,如天堂般美好的家园。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20309;本文作者:张亚兰(作者系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4-1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