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鸡鸣三省河曲湾

 

 

 

 

 

  盛暑时节,我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沿黄之旅。

    从偏关到河曲,公路紧贴黄河,远望宽阔的河水、俯瞰高深的河谷,不由给人以惊恐和壮美之感,此情此景,令人情不自禁地走走停停,远眺母亲河宽广博大的胸襟,思念之情骤然拉近。

    在这片开阔腹地黄河湾,黄河有了浅滩小岛,娘娘滩和太子滩的人间烟火世代相传,摆渡的船工在岛上修屋建舍、栽树种地。河中茂密的芦苇给小岛带来无限绿意。在这里隔河相望,西岸陕西府谷县的十里八村近在咫尺,府谷县上游内蒙古准格尔旗的村镇一览无余。“鸡鸣三省黄河湾”便由此得名。

    河曲县城的最西端是古老的西口古渡,站在美丽的西口古渡广场,夕阳映在黄河水面,凭栏放眼五光折射的河水,空气中满是泥腥草味,岸边一只只轻舟,由不住让人勾起悲凉缠绵的送郎西口去逃荒的潸然情景,“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泪长流……”一曲苍凉的《五哥放羊》从山西唱到内蒙古,又从内蒙古唱到山西。我在内蒙古的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从武川到四子王旗,从达茂旗到乌拉特前旗、中旗、后旗……河曲人的后代比比皆是。黄河湾啊,黄河湾,河曲人的情殇,河曲人的泪。

    如今的河曲,“五哥放羊”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站在这座黄河边的小城,河曲如数家珍:千余米长的街道从西排到东,最西的是西口古渡广场,紧邻的是县委、县政府,河曲中学……

    早上八点,一队英姿飒爽的女交警来到县城十字岗指挥车辆,美丽的河曲姑娘指挥起车辆来也是风姿绰约、柔中透威。街道隔离带的通道口有允许车辆掉头或禁止掉头的醒目标志。我们的车辆几次想越过“雷池”随便掉头,但看到当地车辆都遵守交规时,愧疚之感油然而生。一刹那,我在心底默默说,如此街道交规,其他小县城不妨学学河曲,彻底破除山高皇帝远的陈旧观念。

    上午,柔柔的阳光已开始准备加热,县委对面的宾馆楼前,一部小县城奢侈的立体音像电子屏正在播出精彩的节目,驻足观看的河曲人越聚越多。

    夜幕刚刚降临,西口古渡广场灯火通明,霓虹灯映照在河面上,流光溢彩。醉人、缠绵的舞曲响起,一群现代河曲女性跳起轻快的舞步。东端的“白朴公园”又飘出今年刚成立的河曲二人台剧团淳朴、悠扬的民歌情调,民歌之乡的河曲终于又将传统小戏回归到从前。以河曲历史名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命名建成的“白朴公园”古朴素雅,小巧的四合院灯光璀璨、火树银花,在这里上演民歌舞剧,与这位古代文人极其相配。

    走出戏场,漫步大街,美丽的夜景、喧闹的夜市给这个僻壤小城带来无限快乐。

    河曲富了,因黄河水建成的龙口水利枢纽、因丰富的地下资源整合重组的多家能源公司和鲁能发电厂,带动了河曲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久负盛名的海红果加工而成的海红蜜饮料;因特殊气候环境推广的脱毒马铃薯种植;由大学生村官的 “民情日记”到“心得体会”;由过去的高考达线羞涩难表,到近年每年有一名到三名高考生踏入清华、北大校门;由开发旅游资源渡船游 “娘娘滩”,到挖掘地方剧种成立民歌二人台剧团,河曲可谓全面开花。

    河曲笑了,河曲的孩子们笑得更甜了,全县7600余名中小学生和教师每人每天免费吃到一颗煮鸡蛋,高中住校师生每人每天免费吃到二两肉。

    河曲人民的心儿醉了。河曲宣传部干事王招斌自豪地说:“河曲是我的家乡,河曲人最宜居的地方是美丽的河曲城。过去是黄河石牛镇河曲,如今是三块石头美河曲:教育后代有‘河曲革命烈士纪念馆’‘山西作家影视文化拍摄基地’;在河曲成功拍摄我国首部25集原生态民歌电视连续剧《西口情歌》;‘山西作家创作基地’又成为河曲肥沃的文学土壤。”

    河曲太小、太偏僻了,但河曲被描绘得太美了。

    我的感慨发自肺腑、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远方的朋友们,河曲欢迎您!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0409;本文作者:刘净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4-1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