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原平如何打“梨花节”这张牌?

  桃染山色,梨绽春风,前不久,记者随忻州日报社新农村建设采风团来到全国酥梨基地、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原平同川采风调研。同川,这个令无数文人墨客神驰向往的"世外桃源",同样令这些"采蜜"的记者们忙得不亦乐乎。而笔者更为关注的是同川一年一度的"梨花节",这种或自发的、或有组织 的"梨花会 "能否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打造提升中产生影响力和辐射力,能否拉动整个同川地区乃至原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梨花节"这张牌该怎样打呢?笔者有如下想法,与关注原平发展的有识之士商榷。

  "梨花节"要大打"香"字牌

  同川地处原平东部,为驰名全国的梨果产区,依仗其独特的小盆地自然条件,栽培梨果树具有悠久的历史。同川总人口7.3万人,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梨果园占到一半,境内总计有梨树50多万株,至今依然有两株唐梨,明清以来的老梨树约10万多株。其种植历史始于北魏,盛于隋唐,驰名于宋代,明洪武年间被誉为"梨果之乡"。1986年,"同川酥梨"被评为全国名优稀特产品,同川也被确定为酥梨基地,是全国四大产梨区之一,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川梨素有"金瓜"之誉,是山西传统名果之一,古代曾为宫廷贡果,如今产品已远销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地区。

  每到梨花盛开季节,同川地区晴雪绽放,香风不断,整个一片香雪海。清代诗人王佩钰便留下了"十里香风吹不断,万株晴雪绽梨花"的佳句。千百年来,同川形成了独特的民情风俗--花会。盛行于唐代,流传至今的东社玉泉寺阴历二月初十庙会为"迎花会",梨乡人为祝愿梨树多出花芽而祈祷,同时祈求神灵保佑,幸福长寿;上庄玉皇庙阴历三月十五为"冻花会",当地群众为防天寒冻花而举行祭祀活动;南白柏塔寺的四月初六则有一个"梨花会",实为"壮花会",是梨农企盼开壮花、挂壮果,此俗兴于北魏年间。为挖掘古老深厚的梨文化底蕴,扩大"同川梨"的知名度,同川人于1993年将盛花期的阳历4月23日定为"梨花节",曾连续举办两届,1995年原平市委、市政府主办了"梨花节",使"梨花节"声名大振。但自1995年以后,在全市范围内再没办过这类活动。

  笔者以为,"梨花节"的香风不该减,这种影响广、辐射力强的节庆活动应该大力加强。并且要以"梨花节"为主打品牌,大打"香"字牌,推出以"花香、梨香、饭香、菜香、书香"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融资、企业和农民唱主角"的办法运作。不仅要举办梨花节,还要举办"金瓜节"、"红叶节"。要把"梨花节"的花期做足做尽,"迎花会"拉开"梨花节"的序幕,"冻花会"成为"梨花节"的延续和发展;梨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梨花绽放,十里香风不断,举办"梨花节"使这种花会达到高潮;梨果收获的季节,各种果实竞相吐芳,果香满川,梨乡的秋景别有一番情趣,一条条沟一道道梁,硕果累累。正所谓"梨园捧金瓜,果园挂红灯,珍珠玛瑙缀满枣树,葡萄园架起重重翡翠楼,叠叠宝玉塔"。酥梨、夏梨、油梨、苹果、槟果、红枣、核桃、杏桃李令游客流连忘返,游客到此可摘果尝鲜,举办"金瓜节"再合适不过。梨农不出家门,就卖掉了梨果。这样不仅发展了旅游,而且带动了本地梨果产业的发展;初冬季节,一株株满缀红叶的老树虬枝傲立山野,像一把把高擎的火炬点缀于这山那坡,霜叶红于二月花,壮美之情油然而生。驱车前往,朵朵红云翩然而至,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张力,"红叶节"会成为短线游的首选。同时同河贯穿全境,沿岸谷地平原带的玉米、高粱、谷子、黍子、薯类、豆类、油料及各种瓜果蔬菜应有尽有,美味的高粱面鱼鱼、小蒜囤囤、榆钱钱窟垒、豆面抿面、烧土豆、烧红薯让游客一饱口福……吃农家饭,住农家乐古窑洞令游客乐而忘返。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为当地土特产品,如干鲜果、寿山麻、壮羊肉、白塔岗烟叶、尧山大葱等找到了销路。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花香、梨香、饭香、菜香之后,同川还有一味"书香"令人陶醉。东社镇上社村的晒书堂、此君轩,北河底村的万卷楼依然飘溢书香。晒书堂是为东晋贤士郝隆所建,"郝隆晒书"的故事妇孺皆知。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排调》记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郝隆仰卧"晒书",是表示自己满腹经纶。如今,晋贤故里上社村石碹门楼、郝贤祠、石牌坊、隆公祠、魂塔碑、宏阁楼、木牌楼依然巍立挺拔,昭示后人奋进不已;唐梨宋槐,根深叶茂,福荫东川千秋荣华。教学大楼,宏伟壮观,窗明室净;新居院宅,红砖碧瓦,雕门画壁,街巷笑语声声。另有此君轩为金翰林郝俣建,也在上社,万卷楼为金进士武伯英建,在北河底村,至今风韵犹存。古风今韵交相辉映,书香袭人,和乐融融。

  同川还有过读书会。1943年冬,为推动同川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由当时的革命青年裴缮、郝冰然发起成立了以返乡知识青年为核心的革命组织"同川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有三四十人,成立了"野星社",出版了刊物《野星》,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不少青年被充实到当地游击队和八路军主力部队,为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 由此笔者想到,在"同川读书会"的基础上,建立"同川书院",展示同川的历史文化发展演变,展示梨树的千年发展史,以及同川的民情风俗,同时将名人雅士咏同川的佳句雕刻成碑林,供后人赡养,将同川设立为书画创作基地,岂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在同川,我们不仅闻到了花香、果香,品到了饭香、菜香,而且感受到书香的熏陶浸染,由此,同川不就"吃香"了吗?

  铜川--桐川--同川,同川旅游要打文化牌

  提到打"节庆牌",不少人会担忧节庆活动的短促,旅游期的短暂,其实业内人士和旅游者大可不必担忧。

  同川三面环山,一河贯川,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尽管原平地处边地,是历朝历代厮杀的战场,但相对而言,同川偏居一隅,受祸乱影响较小;同时这里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山富水美,正是犁耕的好地方,历来被文人雅士喻为世外桃源,我们从其地名的演变可窥其一斑。

  史料记载,隋开皇初年置"铜川"县,县治在今西城头村。铜川自置至废,经考证在公元581年至609年。同川曾有铜川、桐川、同川三种称谓。同川山藏铜矿,故旧称铜川;同川有"檬桐"(楸树)、溪水,故美称"桐川";境内桐溪、石门涧与福寿山泉三水南流汇为同河,所以称为同川。还有一种说法是同川地形酷似一个"同"字,故称为同川。同川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古城、古村落遗址,历史文化村、历史故事、历代名人佳句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这些丰厚的文化遗迹经过保护性开发利用,与优美的自然风情画卷相结合,完全可以打造成优势旅游产品,使游客在尽享自然生态之美的同时,有一次丰富的文化之旅。

  同川可保护利用的历史古城、历史文化村、古建村、古人类遗址至今留存众多,极具开发保护价值。

  同川三处古人类活动遗址:南寨遗址、胡家崖遗址、古城遗址。古城遗址至今仍叫古城,出土过陶器、青铜车篷顶等文物。三处遗址均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原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川三古城:春秋战国赵古城,位于上社与王北窑村之间古城地,约十平方华里;隋初县邑铜川城(今城头村西)、北魏军事重镇永安城(今里城西南)。

  同川历史文化村:晋贤故里上社村(东晋南蛮校尉参军郝隆故里)、元都督故里都庄村(元李居祯、副都督元帅)、隋代县邑城头村(铜川县城)、赵国后裔赵村(现存唐碑及明代钟)、明代古镇北河底村(明洪武初年设同川卫北河镇)、崇义之乡西坪村(明代崇义都)、义贤之村南河底(明代郝世荣)。

  古建村落有遗迹的村:上社村、南旺村、朱东社村、王东村社、北庄头村、西坪村。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1-1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