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在战斗中成长——太原五中、进山中学、成成中学师生进步活动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七一”前夕,记者走进太原五中、进山中学和成成中学,在感动中重温了这三所学校进步师生的革命历程。他们所走过的热血青春之路,将永远激励后人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第一支部″在这里诞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太原五中的前身、山西省城太原官办的第一所公立中学——“山西公立中学堂”正式创立。1912年(民国元年),民国政府“废除府置”,“山西公立中学堂”更名为“山西省立模范中学堂”。1913年(民国二年)8月,山西军政府颁令,对全省官办公立的中学统一命名,“山西省立模范中学堂”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简称省立一中)。

    太原五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期共产党人高君宇及王振翼、贺昌、王瀛、张友清、张叔平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曾在这里就读。他们叱咤风云,鼓动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诞生;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临时省委机关、中国共产党太原市南部委员会,在这里创建。这里曾是20世纪20年代山西革命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出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载入太原、山西乃至全国革命史册的山西革命运动和山西学生运动,诸如,“省城五四运动”、“山西新文化运动”、“反房税斗争”、“五卅泸案后援运动”等等,都率先从这里发起,波及省内外。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校园传播,学生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省立一中,一批率先走上革命道路的学生成为太原学生运动的中坚和骨干,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920年初夏,北京共产党支部的前身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负责人李大钊派高君宇回太原开展革命活动。高君宇利用暑假回乡的机会赴母校与王振翼、贺昌联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青年团体———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51日在省立一中旧制中等科第13班教室正式成立。它的创立,使山西的革命和进步青年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并担负起了在当地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准备工作。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积极活动,让阎锡山当局甚为惊恐,查封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 《山西平民周刊》,加紧迫害进步学生。当局的卑劣行径,引起一中广大师生的愤慨,同学们开始罢课,声援被逮捕的学生。阎锡山深恐一中的罢课波及省城,酿成学潮,最终只好妥协,罢课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19245月,在共产党员李毓棠、傅懋恭(彭真)的协助下,高君宇对团组织中的骨干分子进行了考察,吸收了3名新党员,在省立一中青年学会驻地,成立了太原第一个党小组,后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共太原支部。

    1925年春,阎锡山为扩充军备,把财政预算由700万元增加至2000万元,下令对农村所有房屋连同马棚、猪圈估价,征收房捐税,搞得民怨沸腾。面对这一情况,刚建立不久的太原党支部决定发起“反房税”斗争。

    反房税斗争之火率先在省立一中点燃。518日,省立一中和太原各校学生一万余人,集结在文瀛湖畔,整队出发,到省议会、省公署请愿。队伍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反对征收房捐税!”等口号,在省城各界的支持下,包围了督军府,捣毁了省参议会,其声势震撼全城。阎锡山被迫发出指令:“房税当即取消,已收者全数退回。”至此,反房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一场由中学生发起的反房税斗争,拉开了太原学生运动和山西革命运动的序幕。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阎锡山紧步后尘,在山西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人,省立一中成为反动派“清党”、“清校”的重点。中共山西临时省委的领导人、省立一中学生王瀛、邓国栋、汪铭先后被敌人通缉,壮烈牺牲。党团组织转入地下,中共山西省委机关由学校转移到中校尉营一所僻静的院落,为了保护一中的广大学生,党领导的太原学生运动中心,也由一中转移他处。但一中师生仍然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在暗中与敌人周旋。

进步思潮在这里弥漫

    进山中学创办于1922923日,当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已相继爆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潮弥漫全国,影响甚大。在世界和中国革命潮流的推动下,更有早期共产党员何雁秋、谢赞尧,进步教师马天启、邓初民的启蒙教育,进山中学追求进步的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园里蔓延开来。进一班学生纪廷梓、进七班学生赵宗复、师二班学生乔亚等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纪廷梓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广州参加国共合作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五卅惨案爆发后,全国各地举行示威游行,声援死难同胞。在纪廷梓的组织和领导下,进山中学学生办起各种小报,开展反帝爱国运动。1932年初,进山中学成立抗日救国学生会。六七月间,又建立了“中国教职员联合会分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分会”,这些组织的建立,更加推动了进山中学师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进山中学的斗争形势,一直持续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

    1941年秋,进山中学在晋西隰县复校,在赵宗复同志领导下,学校革命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

    赵宗复1933年参加“反帝同盟”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受党中央直接领导,做情报工作。1941年至1947年在进山中学担任校务主任、校务长、校长。复校初期,学校的进步力量比较强大。以赵宗复为领导的进步师生,紧密团结,艰苦奋斗,一面坚持上文化课,一面积极开展学生民主运动,并且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运用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联系广大群众,团结革命力量”。同时,学校还采取多种方式,举办以宣传抗日、倡导民主进步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运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岳飞的《满江红》以及杜甫、陆游的诗词,林觉民、鲁迅等人的诗文和法国作家都德的名作《最后一课》,聂耳、冼星海等进步作家的歌曲,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学们高歌:“壮志饥餐日寇肉,笑谈渴饮倭奴血。”

    开展课余演唱活动。学校成立合唱团和剧团,演唱革命歌曲,排演进步戏。一个时期,《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青年进行曲》、《跌倒爬起来》等歌曲在校内非常流行,师生人人会唱,激昂的旋律时常在校园回荡。1943年赵宗复从延安带回《兄妹开荒》、《一朵大红花》、《牛永贵受伤》等秧歌剧本,为迷惑敌人,稍加修改,经过排练后,在学校操场公演,引起轰动。

    以图书馆为阵地,开展新文化宣传活动。尽管当时学校经费有限,但在购买书籍方面,学校还是不遗余力,尤其是进步书籍。据进山老校友连士奇(解放后曾任太原七中校长,已故)在《“七七事变”前进山中学》一文中所写:“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我一到进山中学,就看到学生们的革命斗争性很强。那时候,学校图书馆公开摆着马列主义的书。”由此看来,进山中学师生阅读进步书籍的历史由来已久。

    建立社团组织,出墙报,编写小报。从1943年开始,校本部初二二班李成泉、白忠祥等学生办起一份油印小报《晨光》,其他学生纷纷效仿,其中尤以杨盛钦等人办的《投枪社》最为突出,报纸内容旗帜鲜明,富有斗争精神。不久,4个分校就办起了二三十个社团组织,同学们用小报或板报的形式,探讨人生的价值、青年的出路、社会的发展以及文艺的形式等问题,开始是以学习为主,之后渐渐成为学校开展学生运动的阵地。

    实行有进步特色的军训和军事管理,成立射击团,练就杀敌本领。当时赵宗复提出的口号是:“全国人民都当兵,我们亦当如此;全国人民都劳动,我们亦当如此。”他从延安归来后,还亲自编写了一首劳动战斗歌曲,大意是:“生产生活战斗一起合,我们来唱劳动歌。全国人民都当兵,为国家,保人民,进山儿女一起受军训。”军事训练课,每周四课时,分两次进行。训练科目,从兵制式到排连野外勤务,均进行过训练,时刻准备着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

抗日烽火在这里燃烧

    今年620日,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成成烽火》在太原首映。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支年轻的武装力量活跃在抗日前线,他们就是由太原成成中学广大师生组成的抗日游击队。他们在校长刘墉如带领下,弃笔从戎,举校从军,抛头颅,洒热血,被誉为抗战初期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

    成成中学自1924年建校至1937年组建抗日武装前,先后有数十名中共党员和党的外围组织成员、进步知识分子执教。这批教师遵照党的指示,一面辛勤教书育人,一面广为播撒革命火种,学校中进步组织蓬勃发展。193610月,经中共太原市委批准,成成中学建立了第一个学生中的中国共产党支部,成为阎锡山统治下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唯一学校,党员人数最多时达到六十多人,是当时太原革命运动的重要阵地。成成中学一度成为中共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工委的所在地,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都曾在这里居住、工作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成成中学师生毅然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19371010日,经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批准,“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在山西清源县(后与徐沟县合并为今清徐县)成立,115日奉命改编为“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全校四百余名师生在共产党员刘墉如校长带领下,整建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193712月,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编入“战动总会”所属的“抗日游击四支队”。1938年,他们配合八路军120师转战晋西北,参加了粉碎日军五路围攻收复七县城的战斗,完成了由学生向战士的转变,部队增加到642人。193827日,成成中学全体师生在晋西北抗日前线发表了《为号召全国青年参战宣言》:“我们反抗奴役,反抗压迫,反抗侵略。我们的意志是坚定的,心胸是热烈的,我们的力量是伟大的。捍卫祖国的责任是我们的,我们应当为了祖国的生存流尽最后一滴血!”19388月,四支队全体成员奉命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和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总动员委员会晋察绥工作委员会挺进大青山地区,共同开创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12月,游击四支队又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0师骑兵支队独立营。

    义勇队的学生队员,最大的十八九岁,最小的才十三四岁,有父子兵、兄弟兵。父子兵是刘墉如和刘海清,兄弟兵如焦国鼐和焦国柱,阎焕景、阎焕曜和阎焕春等。在挺进绥西,在武川十区乌兰乌苏村的两次战斗中,都是由阎焕景率领的二连打的。在第二次激战中,侦察得知通往萨县的公路上,将有一支日伪运输队通过,阎焕景带一个班接近到距公路最近的东侧山地伏击。当运输队进入伏击地域时,阎焕景指挥战士们发起攻击,不料公路西侧山区内驻扎的敌军闻讯赶来救援。在撤出战斗时,连长阎焕景为掩护战士突围时不幸牺牲。抗战中,阎氏三兄弟都为国捐躯。

    在绵延三百多公里的广袤大青山,游击队机智英勇,敢拼善战,开辟并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后由步兵改建为骑兵,杀敌更为勇猛,多次粉碎日军大扫荡。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游击队300余次打响战斗,建立3个专署、7个县政府。

    抗战8年中,先后有三百多名成成师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大都十八九岁。解放战争时期,成成师生参加了察绥战役、绥远战役、绥包战役、平津战役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了中国学运史上的奇迹。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傅晓玉 申毅敏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8-3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