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一、抗战文化传播地

    1931918日,日本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921日,太原各校学生及各界人士即开始集会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24日召开了数万人参加的抗日救国大会。12月,太原学生在学生联合会组织下发起抗日请愿活动,请愿学生遭到国民党省党部义勇队镇压,进山中学学生穆光政中弹身亡。惨案发生后,激起全市人民的愤怒,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当局查封了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抗日救亡运动达到高潮。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催生了抗战文化的出现,新文化在太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继“五四”运动后的又一高峰,为山西、华北乃至全国的新文化树起了一座历史丰碑。

    太原是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和出版抗日刊物最早的地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国民师范学校学生霍九荣、杜德(杜润生)等成立了“九一八读书会”;1932年,共产党员张衡宇、李舜琴、杜心源等教师组织成立了太原教职员联合会,共产党员杜连秀负责成立了太原社会科学家联合会,李延年(共产党员)、赵石宾、高沐鸿等成立了太原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田际华、赵宗复等成立了榴花社,张柏枫(李雪峰)、高耀夫等秘密成立红军之友社;1934年,中共地下党员杜任之和周北峰利用阎锡山标榜“学术自由、真理战胜”,联络邢西萍(徐冰)、张友渔、侯外庐、温健公等成立了中外语文学会。这些群众救亡团体和党的外围组织创办了抗日刊物《亚野风》、《子夜》、《秋天》、《榴花》、《中外论坛》、《文艺舞台》等,宣传抗日主张,传播进步思想,抨击社会黑暗。其中,《榴花》出版后,鲁迅认为是新文艺在太原的“开垦”工作,并告诫田际华“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中外论坛》翻译转载了《共产国际通讯》和苏英德法日等国共产党、工人党发表的理论专著,出版后不仅在山西发行,还派专人向北平、西安等地分发,仅上海一地每期发售五百余册。此外,共产党员冀云程等创办的《乡村小学教育周刊》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原是抗日文化传播最广泛的地区之一。1935年华北事变后,太原和山西实际上已处于抗战的第一线,割据山西20多年的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最终也不得不选择了守土抗战、联共抗日的道路。在“一二九”运动、红军东征、绥远抗战、牺盟会成立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下,太原的抗战文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一二九”运动的推动下,太原青年为宣传抗日创办了《新文字报》、《学生运动》、《为民族解放》等,宣传抗日主张,要求当局支持北平学生运动。在红军东征后,田景福组织了“太原青年文学研究会”,亚马、卢梦等成立了“太原青年文学工作音乐会”,关芷萍、史纪言等打出了“太原拓荒社”、“最后生路社”等文学社团的旗帜,《山西党讯》副刊和《太原日报》副刊都开始发表宣传抗日的文学作品。在绥远抗战期间,太原文化教育界组团赶赴前线演出独幕话剧《塞外的狂涛》劳军慰问,西北影业公司组织战地摄影队奔赴前线拍摄了山西早期的电影纪录片 《绥远前线》。薄一波主持牺盟会工作后,出版了旗帜鲜明的抗日刊物《牺牲救国》、编印了抗战大鼓词《亡国后的东北》和《村政协理》,山西军政训练委员会出版了《政治周刊》,牺盟会太原市委创办了《大众园地》,牺盟会领导的抗日救亡先锋队还创办了《抗生生活》。1937年元宵节牺盟会组织了3天救亡歌咏大游行,继而又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红五月”宣传活动,太原的舞台、公园、广场、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演唱《放下你的鞭子》、《新莲花落》、《五月的鲜花》等救亡戏剧和歌曲。范长江在《塞上行·太原印象》中曾记述到:“我到太原的时候,正旧历正月十五前后,一切旧式的游艺组织,如秧歌、高脚、社火、梆子戏等,都一起搬了出来,热闹非常。但是这些旧东西,却完全换了新的内容。一种有组织的力量,支配这些东西,他们唱歌和演戏材料,或是已经成为抗日救亡题材,或者夹入许多抗战的唱歌和口号。”如火如荼的抗日热潮吸引着东北、河北、河南以及平、津、沪等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爱国进步青年奔向太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太原是全国进步文化精英集聚的地区。193777日,以日军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随着平津的失守,国共合作在山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太原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全国各地的文艺家们在“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鼓动下,涌进山西。演剧队、战地服务团、访问团,从延安、上海、武汉等地纷纷来到山西前线,从事战地动员、战地采访工作。829日,李公朴带领桂涛声、柳、周巍峙等来到太原,进行为期半个多月的考察,在太原期间李公朴创办了“全民通讯社”(自任社长、吴奇寒主持社务),有本有末地记述一件事或一个人,宣传抗日军民的英勇事迹,创造了新闻界“记事本末体”的独特风格。1012日,丁玲、吴奚如率40多人组成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延安来到太原,运用大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动群众、宣传抗战。1018日,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及翻译周立波一行来到太原,展开战地采访。太原沦陷前夕,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从太原撤退出的文化团体多随军或随领导机关进入战地,桂涛声、高沐鸿等进入太行地区,赵石宾、亚马等进入吕梁,太原新生剧院则活跃在晋西北和晋东北,成为各根据地抗战文化发展的骨干。二、红军东征路经地

    1935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任务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并将打通抗日路线作为红一方面军的中心任务。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并以实际行动表示红军抗日的决心,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实行东征,首先向山西、绥远进军。1936220日,抗日先锋军冲破阎锡山部队的防线,渡过黄河。红军的东征行动遭到阎锡山部队的阻挠,蒋介石也调集10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增援阎锡山。312日,毛泽东在郭家掌主持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分兵三路,以红15军团第78师、第75师及军团直属队为左路军,向灵石佯攻,北上进逼太原,并向晋西北出击,掩护红1军团和红15军团第81师组成的右路军南下作战。320日,左路军在徐海东、程子华、周士第等率领下进抵交城瓦窑头、清源高白镇一带,而后派1个团及骑兵连向太原晋祠进行游击活动,作出进攻太原的姿态。左路军在太原郊区盘桓数日后,继续北进,进攻古交、阳曲、西铭、娄烦等地。329日,红军离开娄烦转战岚县、兴县。5月初,为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并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决定红军撤回河西。55日,红军全部撤回,东征结束。东征期间,红军路经今清徐、晋源、古交、万柏林、娄烦等县(区、市)的广大地区,尽管只有区区10天左右的时间,但由此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首先,东征红军进逼太原,牵制了阎军的力量,为红军东征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条件。红军路经太原时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不顾刚刚养好伤的衰弱身体,亲率骑兵连游击晋祠一带,掩护主力红军在文(水)交(城)一带的发展,迫使阎锡山改变部署,调动兑九峪晋军退守太原,原进入陕北的两个师也星夜东调回晋,造成敌晋南空虚,红军右路军得以挥戈南下,打破阎军汾河堡垒线,发动群众,扩大红军,筹粮筹款。

    其次,红军东征宣传了党的主张,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播下了抗日的火种。红军左路军逼进太原时,毛泽东、彭德怀就电令徐海东、程子华等要“广泛的扩大宣传,分发财物,发动广大群众”。红15军团开赴到哪里,就在哪里宣传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唤起民众,发动群众。红军到达太原清源时,太原一批青年学生和爱国志士追寻红军的脚步来到高白地区,向红军介绍太原城内的情况。在古交,红军除张贴《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布告》外,徐海东亲自召集群众大会,讲解和宣传红军抗日的意义,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娄烦,红军一路张贴标语,宣传民众,至今在天池店柳树岩沟中还留有红军东征时的标语壁石。在古交、娄烦期间,红军还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打破了阎锡山的反共宣传,改变了红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少青年参加红军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10617;本文作者: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执笔:杨云龙)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8-3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