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试机人民币的发现

    20089月间,长治古玩市场先后发现三张大小不等、四周残损的印有“中国人民银行”“贰拾圆”“1949”等字样的整版试机钞票,请上党钱币研究会专家进行鉴定后认为,该批钞票是解放战争时期印钞厂印刷钞票报废的尚未裁割的试机钞票,是在已经印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基础上用其背面重新试机的。此版人民币贰拾圆票正是1949年正式发行流通于各解放区市场的“打麦场”第一套人民币。

    据党史资料记载,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在已经是解放区的晋东南根据地冀南银行印好一部分后,并没有来得及发行,即接到停印的命令。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也于这年121日在冀南银行改组先期设立的华北银行基础上成立。新版第一套人民币直接投入到了全国已连成一大片的解放区流通市场。这种情况下,后方太行山里黎城冀南银行印钞厂在印钞纸严重紧缺的条件下,只好用停印的“军用流通券”试机了。

    该整版人民币试机钞票发现地在黎城西村、后背底和茅岭底,而且,钞票主题图也是直接借用冀南银行印制的一枚“1948年版”的“军民收获”冀钞上的图案。冀南银行早在抗战初期的193910月即在晋东南根据地黎城印刷抗币冀南票,1948年过渡改称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一、二、三厂,1949年底才陆续撤出根据地的长治黎城。据当时任三厂秘书、负责全面工作的高文明在《第三印钞厂成立前后》中讲:“冀南银行第三厂是19477月成立的,地址在东西辽城和茅岭底。试机时,先试印一些烟盒皮。正在试印期间,上级领导决定,为支持刘邓大军南下,将永兴印刷公司划归冀南银行领导,以便更快地印刷大军南下用的钞票。”从此段回忆资料中,同样证明了冀南银行19477月以后在太行山老解放区印刷“军用流通券”和印制人民币的事实。

印钞厂旧址的考察

    汽车从长治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98公里,一路颠簸,近两小时后,我们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冀南银行总行、财经学校等我党许多重要机构所在地的黎城县小寨村。村前十多公里的山峦沟壑里是八路军的军械生产要地“黄崖洞”兵工厂。

    步入小寨,在村中大庙北,我们来到了“冀南银行”旧址展览馆。通过对展览室内容的了解和村里老乡的走访发现,冀南银行总行最初并不在此,是从与小寨仅有三五里之遥的西村、东坡、庄上的大山里迁来的,印钞厂却一直在西村后山原址未动。当时冀南银行印钞技师张裕民的回忆资料中说:“1939年夏天,梁绍彭任发行处主任。秋天,在(黎城)东坡成立了印刷三所,郭惠亭、刘宪章、孙书田三人负责。”

    西村是黎城县北面的最后一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村里58岁的蔚张有为我们作向导。“这是当年八路军战士守在印钞厂山口的岗哨,天然的三个洞穴,可避风挡雨。一有敌情可立马进山报信。”走在前头的老蔚介绍说。

    山路突然变陡,此时的脚下根本就没有“路”,脸贴石壁,头顶荆棘,山路难行。再向西进,南北两座高耸的山峰中间,有了房屋的影子,“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八路军冀南银行西村印钞厂。”老蔚用手一指。坐北向南的一排排残墙断垣二十余间,紧贴山壁,顺势而建,数十年的风雨剥蚀印钞厂厂房早已没有了屋顶。屋角草根间有几只油墨残留物,一口能供数百人饮水的大山井至今仍能饮用。向北约200米又有一院老石屋,听老一辈传说也是“印票子”的地方。西村后山里的此处印钞厂是冀南银行印钞一厂,也称一所。我们在《山沟里的印钞厂》中见到了当时在厂部总务科和会计科任出纳的乔容章的回忆文字:“1945年,日本投降,整风结束,我被分配到冀南银行第一印钞厂,直到1949年底解散时为止。这个厂当时大约有1200名职工,设在黎城和左权交界地区。下设一、二、三、四印钞所和鉴定科。”

寻访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三厂 

    出西村,向东再向南约行驶30多公里,过“茶棚滩”一段路程,沿岔路口我们向茅岭底村方向行进。道路两旁一座座大山紧紧相依,边走边打听,源庄、寺底、北河南、五十亩、石背底,五六个村落说话间就去到了我们的身后,又是约15公里的行程。北山脚下“茅岭底”进入眼帘。

    在资料《回忆冀南银行九年》中,当时的冀南银行收入股职工齐登五回忆说:“19484月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署,之后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晋察冀印刷局叫第一局,冀南银行发行处改叫第二印刷局……”

    二局三厂的原工会文教委员李文回忆道:“冀南银行第二印刷局第三印刷厂,厂址太行山区的一道山坳里,原在西辽城,后移到了‘茅岭底’。岭下是水流湍急的漳河,我们在漳河畔度过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大部分岁月,直到全国胜利,工厂才由太行山迁来京、津。”“二局三厂是太行山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厂子,拥有号称太行天字第一号的胶版印刷机和多台电动大石印机,并且引漳河水为动力,担负着印刷钞票和军用地图的重要任务。”

    茅岭山下的村落,五六十户人家,清凌凌的漳河水由西向东川流不息。在村里我们见到了曾在二局三厂做过伙夫的范美庭、王占元、刘顺兴几位80多岁的老者,手中的“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三厂模范奖章”,记录下了印钞厂职工在太行山下、漳河岸边的战斗岁月。

    印钞厂并不在村里,漳河对岸的“七佛脑”山崖边、密密麻麻的杨树林里数十间土坯房早已没有了往日印刷机的轰鸣。如今,厂区前面的五六十间印刷工房早已夷为平地,种着玉米。东边30余间房屋的主人、52岁的张义庭已在此喂牛数十头,维持生计;西边的16间厂房,现居住着76岁的孙大寨夫妇俩,院子里圈着的20余只山羊是他们生活的经济来源。“这样的票子见过,1966年在拆除印钞厂中间二层小楼时,墙壁上贴的报表背后印的都是这样的票子,听说都是印坏和作废才用票子的背面书写报表的,也就没当回事。”“另外,听撤离时的老职工讲,票子不只是在一个地方一次就能印好,要好几处地方分散着印,全部几版印完后,秘密运送到总行再发行,说是为了安全。”“太行山上黎城的后背底、东崖底、西村和涉县的东西辽城都有八路军的印钞厂。”孙大爷和老张你一言、他一语地说着。

    根据冀南银行老一辈的回忆资料和我们的寻访结果确定,太行山里的茅岭底印钞厂,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三厂”,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币的诞生地之一。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10704;本文作者:田秋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8-3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