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应以“一区多园”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陈川平同志指出,打造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我市要坚持走“新兴化、高端化、园区化、集群化、循环化、信息化”的路子。其中“新兴化”、“高端化”、“循环化”是我市产业战略发展的根本要求,“园区化”、“集群化”、“信息化”则是产业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如何结合太原实际,把握园区化承载产业集群的基本规律,走好园区化与集群化的路子,是我们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园区发展及其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发区规模较小,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有限。太原经济区和高新区,2010年分别实现GDP5915亿元和5026亿元,两区合计仅占全市GDP615%。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60亿元,占天津比重约537%。

    二是各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趋同或重叠,内部相互竞争,缺乏外部竞争优势。各县(市、区)纷纷掀起开发区热,有的县(市、区)沿线几十公里就布局几个开发园区,各园区紧靠相连,相互达界,发展空间极为狭小。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相差无几,导致开发区从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出发,不惜血本推出优惠政策,都搞“两免三减”,“三免三减”。最终造成产业重复发展、无序竞争和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各大型开发区之间产业形态或者产业发展战略交叉重叠,有趋同倾向。如“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将重点发展煤化工技术研发、新材料、软件(服务外包与物联网)、文化创意、环保节能与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经济开发区则要形成“四大产业基地,一个专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定位打造国际级新材料加工基地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

    三是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目前,4个开发区中除不锈钢园区外,土地开发已经殆尽。太原高新区实际可用于开发的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经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用地已基本开发完毕。太原经济区初期规划的96平方公里已全部开发完毕,二期开发项目还未启动。民营区现有规划范围已开发完毕,城东地区也未纳入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和《太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发展空间的不足,必然导致许多新项目不能入园落地,园区内产业链条延伸困难,产业集群化发展严重受限。

    四是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我市各开发区虽然有的已出现了产业集群雏形,但特征并不明显,且产业集群中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产业链短,结点少;二是空间聚集多,内部关联少。园区企业之间,多数属空间聚集而不是以其产业关联和内在机制为基础的组合,企业间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没有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因而,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不强,技术、产品、信息、人才等带动效应也不强。

    二、太原应以“一区多园”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1.“一区多园”是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可以有效化解开发区发展的困境。实践中,“一区多园”因弥补了开发区发展中遇到的很多瓶颈问题,因而受到很多开发区的追捧。第一可以有效拓展园区发展的空间,将促进产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得到更广范围的使用。第二可以促进“一区多园”范围内产业的进一步集群和专业化,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质量。第三,以多个园之间功能的分化,主要是专业的“科技服务园”与“专业园”的功能分化,以及专业园在产业链分工上分化与配合,一方面促进开发区更好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对于区域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尽管“一区多园”模式也受到一定的诟病,如开发区产业政策“泛化”、以多园模式“圈地”、管理协调存在困难等,国内很多开发区仍然选择“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并认为它是开发区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开发区更优发展的重要选择。

    国内外实践证明,“一区多园”能够有效地促进开发区的发展,进而带动所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综合考虑园区发展与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我市应在对产业发展状况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太原市产业发展的宏观布局,借鉴“一区多园”的思路,合理推进“一区多园”战略,提出充分发挥园区承载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同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一区多园”的具体内涵与模式。对于什么是 “一区多园”,学界与实践层面并无统一的看法,部分学者探讨了相关的内容,可以大致了解“一区多园”的内涵。

    他们有的认为,所谓“一区多园”就是“开发区由一个主园区加上几个分园区共同构成,主园区通常为国家批准的政策空间范围,分园区则大多经由地方政府认可而实行与主园区同样的政策。有些分园区为新建设立。”如此,可以拓展园区的发展空间。

    有的认为,“一区多园”中的“园”,主要是专业的产业园,“一区多园”通过专业产业园企业分工协作,形成局部竞争环境和内部合作关系,并不断完善区域产业链,打造行业竞争力构筑产业生态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区多园”通过专业产业园与外部区域的分工协作,避免区域间的恶性竞争,避免区域间的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另外,“一区多园”通过专业产业园方式实现区域性联合和优势资源叠加,解决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弱、企业资源分散、重复浪费严重、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秩序混乱等问题。

    还有的认为,“一区多园”是弥补现有的“多区多园”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病而出现的。从“多区多园”向“一区多园”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依托现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理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的运行体制和管理体制,对现有各级各类工业园区的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园区间的产业布局进行空间优化,更有效地发挥高新技术园区的引领、辐射和扩散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既不是创新“孤岛”,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园区,而是一个“一区多园”的组织系统,一个创新资源汇聚的科学城。在这个系统中,既有以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和核心,也有由多个成员共同组成的“园区群”,从而形成有效的创新聚集和创新扩散效应。“一区多园”运行模式着力于努力实现产业聚集和创新扩散的适度均衡和有机统一,其中“一区”强调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多园”则强调创新的扩散。

    综合国内“一区多园”的发展形态和实践,“一区多园”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是“区内园”模式,即在一个开发区的总域面积内,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在本开发区内建立“核心园”和“专业园”的形式,将园内产业进行优化整合、集群发展。第二是“区外园”模式,是以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进行辐射、带动、整合城市内新建或者已建成的工业园区、新的产业发展带,形成空间布局上虽然分散,但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和产业之间互补发展的园区发展格局。第三是综合型“一区多园”模式,即在“区外园”基础上,又加以县域产业园区的挂靠,形成虚实共建的“一区多园”。

    从实质上看,“一区多园”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涉及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问题,如产业的空间布局与产业集群化发展。第二涉及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深刻变化,以形成更高层级并更具协调能力的管理和组织体系为保障,实现“一区多园”的优化整合与发展。

    三、我市发展“一区多园”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路

    结合我市各园区发展的实际,每一个单个的园区都无法单独承担我市打造“三个产业集群”和“四个中心”的重要任务,无法完成全市产业集群战略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使命。而行政壁垒与目前单个园区分别考核的方式,成为最大的体制障碍,使得“区内园”模式不能更好发挥园区的功能,以提升产业集群水平;故而应以“区外园”的“一区多园”模式构建我市产业集群与园区化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可将高新区作为更高行政层级的整合单位,由市级领导挂帅,可以对其它园区产业发展进行更多协调和产业布局。同时,在本区内打造核心的高新技术服务园,服务、辐射其它各区,形成以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集群为要求,形成具有可持续的市域产业竞争力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第二、依托高新区专业园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依托装备制造业专业园区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依托不锈钢专业园区打造不锈钢产业集群,依托民营区打造物流产业集群。

    第三、适度调配原各经济区相关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经济区的区域优势,并区分经济区与高新区及其它园区的产业类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清徐、古交的县域经济园区采取“挂靠”高新区的形式,享用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带动两县、市以形成清徐煤化工产业集群,古交镁合金产业集群。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刘锦春(作者系太原社会科学院院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12-0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