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建设节水型城市迫在眉睫

  太原市是我国水资源极为匮乏的省会城市之一,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平均降雨量只有4671mm,目前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3立方米,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界限,属于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

    一、太原市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全社会节水意识亟待加强。一些政府和部门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与水行政部门的管理不能协调统一,管理上形不成合力;在发展本地经济或本行业生产时,对区域内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不够,没有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到本行业、本部门的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中;宣传、倡导、社会监督力度不够,致使法人及公民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全民节水意识比较薄弱。

    2.用水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太原市由于地下水超采和采煤漏水,造成了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含水层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加深扩大等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地下水超采和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却是引黄水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2003年引黄入并后,供水能力为32亿立方米,而且目前太原市每年利用黄河水量仅8000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黄河水只有3000万立方米,仅占全市工业用水总量的15%,由此造成了引黄工程的巨大浪费。

    3.污水治理及中水回用建设相对滞后。由于污水收集、处理、排放、回供工程建设滞后,大量的污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汾河及其支流,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河道生态功能已基本丧失。目前全市平均每天污水排放量为64万立方米,实际日处理量只有41万立方米,处理率只有65%,污水日回用量仅有11万立方米,回用率只有28%。

    4.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缺位。当前,太原市水资源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水,政出多门”的问题,难以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和中水的统一调度与优化配置;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不健全,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无偿使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依然存在;合理的水权、水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难以调节用水行为;缺乏推广应用节水产品(设备)的激励政策;农业用水运行管理机制匮乏,重建轻管、重建轻修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太原市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紧紧围绕太原市都市圈核心区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合理调度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再生水基础条件,运用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纳污能力三条红线为管理手段,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紧紧围绕水利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和谐的目标,通过整合、新建、更新改造全市水利工程,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水和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以水网为纽带、以水文化为依托,将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水文化意识与城市网络、悠久历史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实现人水和谐的人居理念,使水环境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相得益彰,构建出具有特色的生态城市。

    1.做到六个坚持。(1)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2)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3)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4)坚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解决好水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5)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6)坚持统筹兼顾、政府主导,水务事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

    2.构建五个支撑。(1)构建防洪减灾支撑体系。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二是加强防洪减灾配套工程体系建设。(2)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支撑体系。积极利用空中水、优先使用地表水、合理使用黄河水、科学利用地下水、统一调配外来水、充分利用再生水,加快污水净化工程等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城乡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3)构建节水型社会与民生水利支撑体系。建议太原市首先要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强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4)构建水利发展管理体制支撑体系。推进依法治水,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5)构建水利稳定增长支撑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研究制定吸引农民资金、信贷资金以及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10916;本文作者:韩潮峰(作者系太原市城市学院研究员)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12-0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