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中台顶览胜

  从吉祥寺启程,越野车沿着沙石路直驶中台顶。

    来前从《清凉山志》中得知,中台高三十九里,台顶平坦宽广,翠绿的烟霭浮在空际,因此以翠岩峰为名。与西北二台接臂相连,向南眺望晋阳,向北俯瞰沙漠塞外,山间有五条溪水发源,二条溪水向左注入清水河,三条溪水向右从西台流下,流出峨口,汇入滹沱河里。《水经》说:“峨谷的水,从中台流出”就是指此而言。

    神呵诸怖远,僧定百魔休。遍山生灵草,一夜鬼见愁。你们看这沿路山坡的土丘岩石上簇簇茂密的荆草就是这首明朝邢云路作的《鬼见愁》诗中所说的鬼见愁。鬼见愁茎硬叶密,层层叠翠,小白花朵,素雅纯洁,但因其满身带刺,所以只能看不能触……师傅,停车!这就是中台顶的文殊讲法台,传说是文殊菩萨开坛讲经说法的地方。

    大伙下了车之后,导游边带着我们向四角有四个覆钵式石塔的汉白玉石雕砌的1米高左右的四方台走去,边继续介绍:“传说这里是文殊菩萨开坛讲经说法之处,所以建有文殊菩萨说法台,讲台上中间的覆钵式汉白玉祈光塔为明成化年间秋崖法师同晋主祈光遂愿所建,是中台的一大灵迹。1987年维修该塔时,在塔座东南一块一米见方的大石块下面挖出了数千枚弥足珍贵的稀世之宝,宋代淳化年间纯金佛币‘淳化之宝’。明代僧人觉玄有诗赞曰:一上中台自激昂,却将身世两相忘。彩虹五色圆光现,人各居中不在旁。”

    参观完矗立于平旷的中台之上的文殊说法台和塔的上部置一圆形塔盖,盖上为13级相轮的祈光塔后,我们又游览了唐朝时传说水深一丈多,位于中台顶上面西北角的太华池。为了保护好这海拔2895米高山上的平湖,几年前台顶演教寺的僧人用汉白玉将池子的四周砌了起来,并加了围栏,使这一奇池更加清澈见底,诱人无比,站在水深近两米的池边看水中的影子,让人心神凝静。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在海拔这么高的台顶上还会有这么一池澄碧如镜、不涸不溢的湖水呢?!

    从太华池到中台顶寺院的路上,只见四周到处堆积着大大小小有棱有角的石头,它们有的如立象,有的似卧牛,有的像奔马,有的赛游鲸,朴实天然,形状各异。众多的巨台表面生满了青黄色的密密麻麻、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苔藓菌类,与周围碧绿青翠的草地和馒头状的草甸珠联璧合,熠熠生辉。

    中台顶是五台山五座台顶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台顶平广故又称平顶山。同时,它又位居东、西、南、北四台的中心,四台环绕连绵,气势磅礴。大家看到台顶之上到处堆着的这些石头被称作龙翻石。相传,文殊菩萨当年从东海老龙王处借来歇龙石,也就是清凉石,以改变五台山当时叫五峰山的恶劣气候,后来,龙子们布雨回宫,汗水淋淋,要到专供他们布雨后消热和解除疲劳的歇龙石上休息,否则他们必须连睡三日方可复原,可找来找去也不见那歇龙石,一问父王才知是被文殊菩萨借走了。于是,燥热难耐的龙子们,来到五峰山找文殊菩萨讨还歇龙石。文殊菩萨知道龙子们是来要回歇龙石的,就有意不见,龙子们因找不到歇龙石,所以就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将五座山顶扫成了平台,虽然文殊菩萨收服了龙子,可山顶上的巨石却已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五峰山从此也就改名为五台山了。也有传说是精卫填海时剩下的,还有说是女娲补天时堆成的,也有的说是八仙过海时与龙王斗法时留下的等等美丽的传说是很多的,但近年来,经过五台山申遗专家组考证,中台顶发育着石环、石玫瑰、石海、冻融草丘,就是咱们脚下这馒头状的草甸等和这些龙翻石都是距今1万多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典型的冰缘地貌及冰川遗迹。由于台顶四季多雨多雪,多雾多霜,所以,经常湿润的龙翻石上久而久之就长出了漂亮的苔藓,明代山西左布政万仁甫曾在《咏五台·西台》中写道:“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虽然是农历的五月份,但大伙因都是穿着半袖T恤,阵阵微风吹来,冷得大伙不由得纷纷跑到车上,穿上了备用的衣服。

    导游见状,笑着说:“这台顶上够凉爽的吧!那今天还是好天气咧,有时这个季节上台顶还得穿大衣呢!走吧,咱们现在到演教寺参观,这个寺也是中台顶上的惟一的寺庙,创建于隋代,唐代重建,明弘治年间由玉禅法师再建。明正德七年,武宗赐‘演教’匾额,使演教寺再次得到修建。清康熙第二次来五台山朝山期间,赐银再次修葺。”

    从文殊殿出来,殿前有一座造型奇特,蚀迹斑驳的石砌舍利塔,导游介绍说,传说这座塔是唐代的兰谷法师向梵僧索要来若干舍利,先建铁塔藏于其内,后又建筑了石塔将铁塔包在里头,可谓是塔中舍利塔。

    古文殊殿出来是新建的文殊殿,主供的文殊菩萨前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达赖和班禅。

    演教寺最后是新建的大雄宝殿,也是该寺规模最大的殿。该殿为面开五间的二层楼阁,殿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汉白玉护栏,雕梁画栋,色彩艳丽,不仅外观富丽堂皇,气势宏伟,颇有点皇宫气派,而且从外面看似两层的殿宇,进得殿内却是一二层为一体的,殿正中供的是高大雄伟的释迦牟尼、左为阿弥陀佛、右为药师佛趺座横三世佛贴金塑像,前面是普贤、文殊、观音、地藏、弥勒、除盖障、虚空藏、金刚手等八大菩萨的站立贴金塑像,大殿两侧左、右为关羽、韦驮和十八罗汉,后墙塑的是西方三圣等。

    参观了大雄宝殿后,时间已经快十四点了,尽管导游说,西台的灵迹很多,尤其是离中台不远的凹里,有被明代滕季达作诗咏得:壁立中台万丈峰,半空空翠落芙蓉。千年古塔函金像,满谷寒冰卧玉龙。晴壑倒悬南涧瀑,春雷隐约下方钟。青鞋久混缁黄迹,徭草天花处处逢的盛夏三伏,依然有冰数丈,九夏不消,俨若隆冬,但两旁山坡上却是草盛花浓的被人称为“万年冰”的千古奇观。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10530;本文作者:高峰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6-1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