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凌井沟有个三郎洞

  在太原市所有的旅游景点中,三郎洞大概是最远的一个。这地方位于阳曲县最西北地带的北小店乡,紧邻静乐县的康家会。从市中心出发,上康西公路北行,驱车要走两个小时。当然,路上的这两个小时也绝不是索然无味,因为汽车一进了天门关,沿途的景色绝对让你拍手称奇。

    前年10月底,酷爱旅游的宋春阳从日报领导岗位退下来,跟刚刚从晚报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贾文清说:“听说你刚买了个越野车,不开出去遛遛?”贾文清说:“遛遛就遛遛,你说去哪遛?”宋春阳说:“叫上老战,咱去三郎洞。”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清和的日子,我们踏上了去三郎洞的康西公路。从新建路到天门关,汽车行驶了将近1个小时,市内车多走得慢,当然也就没什么风景。而一进天门关,不仅路平车少,而且山势巍峨,沟壑幽深,林木茂盛,植被丰厚,那就是气象万千了。

    见同行的人连连地赞叹着天门关外的景色,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问答题,说:“你们知道‘四郎探母’的故事发生在哪里?”见他俩面面相觑,我说:“就发生在这天门关。想当年,宋辽大战,天门关就是两国的边界。杨四郎当了北国的驸马,驻扎在天门关外,他的母亲佘太君挂帅,大营就在如今的向阳店,一天黑夜,四郎悄悄地跑到向阳店看他妈,这就是‘四郎探母’。”宋春阳说:“这天门关的关怎么没看见?”我说:“这险峻的山谷其实就是天门,北宋时曾经有过一个险关,可如今已经过去了八九百年,那关早就难觅踪迹了。”

    自踏进天门关,汽车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过西凌井、扫峪、蔓菁几个村落,拐往通向忻州的省道,来到了一个叫六固村的地方。宋春阳让开车的贾文清往村里开,说:“进村再往前走,就不远了。”这六固村位于大山之间,几十户人家,粉墙黛瓦,如世外桃源一般,十分幽静。沿村中街道走到头,也没见到个人影。宋春阳说:“本来想找个老乡聊聊三农,算了,咱直接去三郎洞吧。”

    从六固村到三郎洞,汽车走了不到十分钟。拐上一道土坡,山崖上硕大的“三郎洞”三个大字便直扑眼帘。刻字巨石的前面有一座古庙,供奉的应该是杨三郎或杨家诸将,只是不知什么原因,庙中神像已了无踪迹。只在庙门前立着一块古碑,字迹也已残缺不全。庙旁是一溜儿石圈的窑洞。传说是当年杨三郎屯兵之所,而庙前一亩地不到的平地,就是三郎的练兵场。我们疑心这叫三郎洞的地方可能还有更大的山洞藏在山中,便四处张望。见刻字的巨石下树荫掩映,便爬上去寻找,但终无所获。

    宋春阳说:“三郎洞景区的景其实不在‘三郎洞’,人们只不过是用了这个称呼罢了。这里的美景尽在凌井沟。”于是,我们又跟着他往前走。前行不到百米,“凌井沟自然保护区”几个大字已是赫然在目。进得沟来,只见流泉、飞瀑、奇石、草坪、松林、古树、小溪、灌丛纷至沓来;只听溪流声、松涛声、野鸡鸣叫声,百鸟和鸣声不绝于耳。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又来到了美丽的庞泉沟,便说:“这就是个小庞泉沟吗!”贾文清则兴奋得大声喊了一嗓子,喊声刚落地,立即引来山鸣谷应,仿佛远处有人学他的呼喊。他好奇地问宋春阳:“你怎么就能找见这么个好地方?”宋春阳说:“你不知道我爱旅游?双休日没事,我就找上车满世界地寻觅,这可是我费了几年功夫才找到的宝地呦。”

    凌井沟里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片黑松林,占地少说也有十几亩,如果在这里拍摄《水浒传》“智取生辰纲”那一段,绝对是最好的外景地。松林里多年落下来的松针,堆积有几公分厚,踩上去就像走在地毯上。松林里不知道什么人扫出两片空白的地方,转圈摆着几块石头,大概是游客在此野餐时留下的遗迹。宋春阳说:“等明年夏天,咱再来一次,带上吃喝,也到这黑松林里消遣一番。”

    走出黑松林,悠然见南山。南山上森林密布,高的是乔木,低的是灌木,长了一夏天的野草密密麻麻,有的已经有一人多高,时有野兔窜出,瞪着惊奇的眼睛,然后若无其事地钻进草木深处。更有不知名的野鸟、山雀,披着艳丽的、花花绿绿的羽毛,“吱吱”地鸣叫着落在身边的树枝上。南山下是一条小河,无休无止地唱着欢快而单调的歌。这时,我忽然嗅到了一股奇异的香气,说:“这地方肯定有灵芝,这味我熟悉,在咱们石千峰的老林里,我捡到过的灵芝就是这个味。”果然,在一棵古树的树干上,我们看到了几棵长得有如纸扇般大小的灵芝。这种长在古木上的灵芝,学名叫“树舌”,也是一种菌类,只不过没有真正的灵芝那么好看、那么有价值。但就凭它那奇异的香味,这也绝对算作好东西了。我等思忖再三,没有伸手去摘这被唤作“树舌”的灵芝,一是不想破坏这里的自然生态,二是想给后来的人留个景致。

    整条凌井沟也只有一条小路,小路则基本上是沿着这条小河朝前走,有时要攀爬高低不平的石头,有时要绕过结满果实且荆棘密布的沙棘丛,有时要俯身在密集的树枝下穿行,沿河的风景数不胜数,有像黄山“飞来石”的,有像北武当“大象守山”的,有像三门峡“中流砥柱”的,也有像三亚“擎天一柱”的。眼看红日偏西,我等才一步三回头地依依惜别这仙境一般的地方。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10313;本文作者:战富国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6-1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