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赤桥村的兰若钟声

    晋祠镇赤桥村西北的兰若寺在当地很有点名气,既是古寺名刹,自有它的特别之处。该寺倚山面川而建,景色绝佳。背后是卧虎山,峻岭危崖,排列千仞,山上松柏苍翠,山脚槐柳摇风,雨后的山林间不时逸出轻岚薄雾,如飘带般在山腰盘旋缭绕,这就是赤桥十景之一的“卧虎浮岚”。由古寺向东看去,近景是晋水、稻浪、莲畦、村落,极目远处是广袤的晋中平川和若隐若现的太行山。兰若寺还有“真明禅师知因果”等传说,那些故事中的因果报应虽然神秘而无可稽考,却是告诉人们做人要本本分分行善积德。

    该寺规模宏大,除主寺外还另有禅院。登二十余级台阶,穿过牌坊进入前门殿,殿内塑观音菩萨、韦陀、方伯、方相像,左右设钟鼓楼。正殿奉大佛像五尊,寺后有洞三穴,内供白衣大士。洞上有飞阁,阁内祀关圣帝君。寺院中配殿厢房众多,供奉许多神佛。因为原来赤桥村人以造草纸为生,配殿中还塑有造纸术的发明者东汉蔡伦神像。山门前五十步建有乐台,名“悬鉴台”,附近有清泉两眼。

    而最令人神往的是赤桥十景中的另一景“兰若钟声”。每天拂晓,兰若寺的晨钟敲响,声声远送,韵韵相连,缭绕在晨雾里。据说因为该寺居高临下,钟声传得很远,到榆次地面仍能听得到。人们听到钟声,就知道该起床忙自己的生计了,对劝人向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清末民国时期的晋阳名士刘大鹏先生有诗赞道:“清声不断遏云峰,古寺冷冷响梵钟。皓月照时仙籁静,碧纱笼处紫烟浓。高僧入定惊栖鹤,闲客参禅制毒龙。敲罢天花庭乱坠,余音飘渺锁孤松。”

    就这么一座名寺,它的创建时间却是一个谜。清道光六年编撰的《太原县志》上载:“兰若寺在赤桥官道,康熙十一年僧真明建。”这就有了悬疑。笔者曾在该寺亲眼见一块古碑上,就有 “明季遭并燹,基址无存”的记载。近年该寺还出土过明初的“袁峰增公墓塔”碑,金代皇统二年(1141年)的“福威墓塔”碑、唐代“文英大师玄璋墓塔”碑,这些都远在清代以前。而康熙十一年是公元1672年,距今才300多年,现在寺院里遗存有两株三人合围的古柏树,柏树是生长十分缓慢又很长寿的树种,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300多年绝对长不成那么粗大和老态龙钟。当地父老就该寺塔林里埋葬有附近崇福寺主持禅师,以及雨花寺也供有蔡伦像等种种联系推断,认为兰若寺与该二寺同建于北齐时期是有一定道理的。《县志》上说康熙十一年建,应该是指在明代该寺遭兵燹后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当时的住持僧真明禅师,大兴土木重建,而不是指最早的创建时间。

    兰若寺于清嘉庆年间在后院洞顶建起飞阁,道光、咸丰年间又经重修。“文革”期间,寺院又遭毁坏,基址由某造纸厂占用40余年,2006年才将寺址收回。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就修复重建进行了总体规划:复建原有殿宇迎奉诸神佛菩萨,恢复寺左禅院,设讲经、念佛、往生、自修诸堂。飞阁已于2006年建起。日前又去该寺,见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鼓楼的基础已筑好,许多工匠正在忙碌着。看来,兰若寺钟声再度响起已为时不远。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李海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6-1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