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王落户太原城

  从宋朝建太原城,到明朝初年,长达300多年,战火纷飞,并州古城受损严重。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他的第三个儿子朱棡为晋王,驻守九边重镇太原。明洪武八年(1375年)时,“永平侯谢成,展东南北三面”,奉命扩建太原城,兴建晋王府。

    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谢成扩建太原城的同时,朱蓀这位三皇子也想在天高皇帝远的太原享受一下当皇帝的感觉,因此就下令修建一座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晋王府,这就是朱蓀心目中的皇宫。

    晋王府选在明建太原城的东北角,中心就在今天的精营街一带。建成的晋王府,有宫城、外城两座城池,巍峨壮观如晋王所愿,府门4座,按方位分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和北面的后宰门(今天的东华门街、西华门街和南华门街正是当年宫城的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这三门分别通往外城三门的走道。当年晋王府的宫城外围还建有四道城墙,叫萧墙,所在地现在已成为东肖墙、西肖墙、南肖墙、北肖墙和上肖墙等街道。

    晋王府宫殿台阶之地,后来成为东丹墀、西丹墀两条街巷;府内东、西夹道成为东夹巷、西夹巷两条街巷。王府的西南有天地坛,是晋王祭祀天地的地方;西面有典膳所,是管理王府膳食的地方;晋府店是供应王府生活用品的机构。晋王府内还有钟楼、鼓楼、庙宇等建筑,相应地都形成了街道,街名就袭用了晋王府原建筑的名称。

    东南面是王府花园,广植杏树,由于地形有坡度,开始叫杏花坡,后来改名杏花岭。清朝末年,民宅聚集形成街道后,就成了杏花岭街。晋王府前还有4座红色牌楼,形成街道后,人们习惯称“红市(四)街”。

    明时的皇庙,实际上就是祖庙,建在王府的东南,是晋王奉祀皇帝和皇后神位的地方,通往皇庙的街巷有3条,正街叫皇庙巷,另有皇庙西巷和皇庙东巷。

    明代每逢祭祀,只有朱家诸王和晋省高官才能从皇庙巷直入庙宇进行祭祀。而其他的地方官吏、文臣武将,只能走现在的五一路拐到上马街,在皇庙西巷的北口下马、下轿,穿过皇庙西巷进庙,祭祀完毕,从皇庙东巷走出,到皇庙东巷的北口上马、上轿离去。所以,人们便把下马下轿的地方,即皇庙西巷北口往西,叫下马街;将上马、上轿的地方,即皇庙东巷北口往东,叫上马街。清代时,皇庙改称万寿宫,皇庙巷随之改成了万寿宫街,祭祀的人们全都走万寿宫街进庙祭祀,这才将下马街与上马街合并形成了今天的上马街。

    在扩建太原城的时候,由于西城墙紧靠汾河,没有扩展余地,所以只能向其他三个方向扩展。明建太原城,巍峨壮观,城周达12公里,城墙高约12米,外面包砖,里面填土,城壕深10米,角楼4座,小楼92座,敌台32座,成为“坚逾铁瓮”的城堡。城门共8座,每面两门:北面是镇远门(大北门)、拱极门(小北门),东面是宜春门(大东门)、迎辉门(小东门),南面是迎泽门(大南门)、承恩门(首义门),西面是振武门(水西门)、阜城门(旱西门)。这8城门中,只有振武门是原来宋建太原城的西门金肃门。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10328;本文作者:张锦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6-15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