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走过右玉

  右玉,一个清新美丽的名字,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我一直想去却一直没有去过的地方。

    最近几年我之所以想去右玉,想来大约是两方面的驱动。一是近年来学术的兴奋点就是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三晋大地,雁门关以内汾河两岸去过无数城镇乡村,西北角右玉这个神秘的地方却一直无缘前往。二是右玉及有关右玉的信息近来不断地从各种渠道传来,媒体有右玉的大量报道,公路上可以看到右玉的广告,友人也鼓动该去右玉看看,这些都在撩拨着我的心驱动着我的念。

    916日,一个秋风送爽的天。上午热烈喜庆的新生开学典礼结束后,也顾不得头疼脑热的感冒,便与本校同仁乘车前往右玉,一种期盼长久即刻就要实现愿望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这就是那种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感觉吗?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直驱北上,穿过10多里的雁门关隧道,便进入“草色粘天塞欲秋”的关外了。再往西拐,朔州、平鲁可算是工业区,露天大煤矿就坐落在这块历史上的朔平大地上。傍晚车达右玉境内,明显感到绿色的增多与山川的美丽,半山腰公路两旁的小叶杨在塞外秋风的吹拂下“刷刷”作响,透过车窗极目远眺,杨柳三松,层层叠叠,黄绿相间,起伏逶迤,原有记忆中的“西北天低山势赊,惟余白草与黄沙”一扫而光。

    次日上午,天气多云间阴,与右玉的秋天也很是相称。县里的同志带我们沿着山间单向的水泥路环绕小南山,穿越小山林,一路说说点点,一路喜形于色。时近中午,一行人又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刚建不久的右玉植树纪念馆。在简陋的会议室坐定后,我的思绪随着有关纪录片的展演再次兴奋起来,刚刚的眼见为实,纪录片中的画面声响,平时有关右玉的点滴了解,在脑海中统统汇作对右玉人的感动与敬佩,对右玉大地的亲近与喜爱。

    右玉之于山西,犹如新疆之于中国。这个位于山西西北端古长城脚下的小县,地理上属于黄土高原丘陵风沙区,也是那种飞沙走石的 “不毛之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是解放前右玉当地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歌谣,也是旧时代右玉人生活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前后18届县委、县政府为彻底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植树造林为根本措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到底,带领全县人民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艰苦奋斗,绿化大地,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0.3%提高到53%,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千百年来在如此环境条件下想也想不出来的奇迹!60年一甲子,旧貌换新颜。60年一甲子,右玉绿化六阶段: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哪里有风哪里栽,先把风沙锁起来;哪里有空哪里栽,把右玉大地盖起来;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这就是60年右玉绿化的变迁图,这就是右玉科学发展的历程图。多少右玉的干部群众,无论男女老少,不分春夏秋冬,为绿化山川操劳,为改变面貌奋斗,右玉绿化的功劳谱上镌刻着历届领导者的名字,更多地镌刻着无数右玉普通老百姓的名字,甚至每个右玉人的名字。

    在绿化右玉无数的干部群众名字中,有一个名字——庞汉杰,对我而言既属陌生又倍感亲切,这位我该称为伯伯的父辈,是我大学时代同班同学庞云平的父亲。实在说,大学时代并没有特意过问许多,只知道庞伯曾作过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在我这样纯粹从农村来没有见过世面的学生心目中,那就是一个很大的官了,庞伯在右玉的这段经历我是一脑子空白。真是天地造化,右玉有情,这里我该写写庞伯汉杰先生了。1957年,36岁的庞汉杰坐着一辆拉炭的滑轱辘马车出任右玉县委第一书记,上任两个多月,县委大院却不见这位书记大人的影子,原来他带了一双布鞋,一张右玉地图,一个笔记本和一部《朔平府志》,同一位副县长徒步下乡调查去了。右玉境内23座大山、数百个土丘、5条河流、600多道沟壑、5处大风口,他都记得密密麻麻,了解得详详细细。在到任后首次主持的县委常委会议上,庞汉杰就准确地指出,右玉要除“五害”必须植树造林的问题。“若要右玉富,必须风沙住;风沙何时住,山川皆有树”,为右玉山川“穿靴、戴帽、扎腰带、贴封条”这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口号和规划都是在他主持工作时第一次提出的。在他的手上,右玉第一座大水库滴水岩水库大坝竣工,县城里第一次栽活了杨树,右玉城变成了一个绿树成荫,百鸟齐鸣的塞上县城。仰视纪念碑上庞汉杰先生的名字,我对这位父辈更生一份敬仰之情。县里的同志告诉我,云平兄昨天刚刚来过,我想,回去后有机会还应从他那里了解更多庞伯,了解更多右玉。其实,何止一个庞汉杰啊,右玉从“不毛之地”变成“塞外绿洲”,这是一代又一代右玉领导和群众不懈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以一贯之的右玉精神结出的硕果。

    返程的路上,我又提议车子北上30里开往杀虎口。杀虎口,古时实名杀胡口,它不仅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重要关口,也是明清以来晋商“走西口”北上的重要通道。站在新修的关门城楼上向北眺望,漠漠塞北一望无际,西北风声呼呼作响,再到城楼下寻找昔日的杀胡口关门,它已被风沙填没了5米以上。右玉若不是一以贯之地植树造林,是不是今天也会沙化淹没?伫立城楼,思绪万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吾念更坚。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行龙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3-0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