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黄河流经老牛湾

  碧蓝的河水在眼前静静流淌,太阳从对面的山崖照射过来,平铺在水面上,泛动着粼粼波光。我不由得怀疑,这条大河真的是黄河?

    我现在真的是站在黄河岸边。黄河自巴颜喀拉山蜿蜒而下,向东,向北,再向东,然后向南拐入山西境内。老牛湾就是黄河流经山西的第一个村落,正好有一条支流汇入,两河夹涌,冲刷出毕肖牛头的形状,两条河又正好形成了牛的犄角。我们应该是踩着牛背走过来的。隔过河流,村子的左面是内蒙古的准格尔旗,右面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这时,我想到了两种比喻,单从地形来看,犹如山西一头扎在内蒙古的怀抱;但若换成边界纷争的古代,那就是一把尖刀插进了对方的胸膛。

    黄河与长城在这里交汇。从偏关县城来的路上,很容易看到荒芜的长城和突兀的烽火台,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所谓“夏守边,冬守河”,老牛湾兼而有之,更显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牛头耸起的山崖上,临河矗立着一座望河楼。环四方底座一周,我才在十多米高处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拱门,想必那时只有楼内的守卫放下绳梯,楼外的人才可能进去,不仅隐秘,而且安全。不远处立着一块石碑,字迹已经被磨平了,就像狼烟早已散尽。

    顺着一道土坡,穿过残垣的瓮城,走进老牛湾堡。这里原是戍守长城的兵营,练兵场上长满了野草,小小的古庙正对着空旷的戏台。站在城堡的高处俯瞰老牛湾,几排石砌的窑洞错落有致,院墙是石头的,房子是石头的,猪羊圈是石头的,路是石头的,屋顶的烟囱也是石头的,夹杂在葱郁的草木之间,刚柔相济,古老却不沧桑。原先居住在这里的人,无法忍受那一份贫瘠与偏僻,大部分已经迁离了村子,剩下不多的人也基本搬到了离公路稍近一些的新村,务农之余做点农家乐生意。

    出堡时遇见一位拄着拐棍正往里走的老太,迎面向我招呼:“能不能帮助一些钱?”她不说借,也不是乞,而使用了“帮助”这个词。我摸了摸口袋,可惜钱放在包里,包留在车上,车泊在停车场,钥匙也不在我的手上。她并不纠缠,说“下次吧”,然后颤巍巍地走进了堡内。这就是心甘情愿在古堡留守一辈子的老人吗?

    村民走了,一群艺术家来到这里,简单打扫整修院落,搭建草顶的凉亭,用藤条编织垃圾筐和路灯的灯罩,再摆一辆平车、一口水缸、两三个陶罐,寻几个碌碡在门前滚来滚去,窗户上贴些红色的窗花,便建成了黄土酒吧、黄河谣酒吧、走西口酒吧、河路汉酒吧等,素面朝天,对河当歌,人生几何。有一位叫任志明的摄影家从内蒙古来到山西,在一座小院的石窑内举办个人摄影展,用镜头展示了自己对黄河与长城的热爱。

    还可以沿黄河边走上一段,让自己浮躁的心情与平静的河水贴得更近。河边有几个垂钓的人,挂上饵,将竿甩出去,人悠闲地坐着,只需用眼睛瞄着水面,偶尔和我聊几句。其中一位专门驾车五六个小时从太原过来,晚上准备住在老乡家里。等了一会儿,也没看见谁钓起黄河大鲤鱼,就弯下腰洗洗手,算是与黄河的一次亲密接触。心想,大老远跑这里来钓鱼,他们的目标也许并不在鱼,而在于渔吧。

    老牛湾的清水应该得益于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一拦,水流减缓,泥沙沉淀,河面上升,平静婉约,如镜湖潋滟。当地民歌唱道: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虽然明知传说是一些虚幻的构想,但对其中美好的东西,我总是愿意信以为真。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闫海育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3-0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