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流于乱世人未识——水既生先生谈山西介休窑白瓷

  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其工艺成熟于隋代,盛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推崇唐代邢窑白瓷为上品,并形容它的胎釉像雪和银子一样洁白。从北宋开始,与邢窑白瓷特征相似的定窑白瓷开始脱颖而出,成为宋代白瓷的代表,《归潜志》中就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赞誉,直到如今,定窑白瓷仍是收藏界的宠儿。然而,经过调查和科学测定,在宋代时,山西介休窑所烧制的白瓷,磁化程度以及吸水率都高于定窑白瓷,其精美程度也高于定窑白瓷,甚至可与现代白瓷相比。那么,为什么堪与定窑白瓷相媲美的介休窑白瓷,如今却鲜有流传于世,不被人们所熟悉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访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山西省陶瓷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陶瓷高级工程师水既生先生。

    水先生是享誉省内外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对古陶瓷有很深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他从1962年开始,跋山涉水,调查省内古窑址七十余处,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市,古陶瓷论文受到国内外专家好评,日本古陶瓷权威三上次男称其为 “翻拣瓷片著文章”的“地元的研究派”,他为山西陶瓷考古奠定了基础,其编写的《山西陶瓷的历史》等专著,填补了我国北方陶瓷历史研究的空白。20061月,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组织的“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评审中,成为同期41位全国获此奖者之一,是我省工艺美术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一走进水老的客厅,便被迎面满满一整墙的书柜吸引,里面琳琅满目,摆满了各种造型、颜色各异的瓷器,刚想凑上前去看个究竟,水老爽朗的笑声从身后传来:“不用那么费事,那里面没有一件‘真货’,大都是我早年做的一些样品。”哦,这样一位资深的古陶瓷研究家,手里怎会没有一两件真正的古陶瓷?许是从我的眼神里读出了不解,又或者是早已熟稔了类似的疑惑,水老接着解释:“做古陶瓷研究并不一定要拥有它。”没想到水老也会开玩笑:“况且,你看我这一屋的家当,又怎值得起一件古瓷啊!”水老指着这一架子的瓷器对我说,“不过也莫小看了它们,这些样品便代表了我们山西瓷器的发展成就。”顿了顿,水老接着说:“虽然只是样品,若真流到收藏市场上,在不知底细的人看来,也可乱真。”说到这儿,水老给我讲了一个笑话,前些年有人说在南宫市场上发现一件宋瓷,品相甚好。水老闻讯去看,却发现那件所谓的“宋瓷”不过是他早年在地方窑口蹲点工作时烧出的样品罢了。说罢,水老又对当前的古玩收藏表示出一些隐忧:收藏本是一件高雅的爱好,若长期与经济利益挂钩,而少了对历史文化的探寻和剖析,难免会吃亏上当,甚而走到岔路上去。

    说起陶瓷,年逾八旬的水老如同打开了话匣子,水老介绍,山西多名窑,平定窑、介休窑、霍窑、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阳城窑、盂县窑、蒲州窑、长治窑、交城窑、榆次窑……但能达到介休窑出品者,则不多见。

    水老说,介休窑位于县域东狐岐山下洪山镇,又称洪山窑,在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和白釉黑花瓷,1957年,介休窑宋窑遗址被发现。据水老讲述,1963年他在介休蹲点时,曾亲眼见到介休窑宋窑遗址内散布有大量的瓷片和窑具,“俯拾皆为宋瓷残片”。根据所见残片分析,介休白瓷分为细胎白瓷和白釉粗瓷。细胎白瓷器型有碗、盘、盏、高足碗、小洗子、盒子、奁盒、镂空香熏等日用品,有花片、花球、珠子等装饰品,还有人物、动物等玩具。碗盘以小件居多,但有些残片根据底足面积推断直径可及尺。还有一种直径约3厘米的花球,周身印梅花,下作花萼形,十分精致。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两种,刻花主要是在碗外刻菊瓣纹、莲瓣纹、牡丹纹等。印花有阳模印花和阴模印花两种。阴模印花多用于小罐和盒盖上,纹样凸起较高,有的空地上还印出很小的珍珠地,完全是仿金银器的手法。盘碗之类在器内用阳模印花,印花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常见图案装饰有缠枝花卉、婴戏牡丹等,更为突出的是出现有刀马人物。有的婴戏图中婴儿高不足3厘米,但眉目清晰,栩栩如生,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介休窑白瓷的艺术水平。

    对于《中国陶瓷史》一书中介休窑属于定窑系的说法,水老持有不同看法。他说,介休窑白瓷与定窑白瓷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工艺方面,定窑白瓷为芒口覆烧,介休窑白瓷的三角支顶只在底部留三个很小的钉痕,釉面完整,比定窑的工艺要高明得多;在色泽方面,定窑白瓷色微青,介休窑白瓷色纯白,定窑白瓷胎较厚,介休窑白瓷胎较薄。水老认为,八大窑系的分类具有局限性,陶瓷烧制技术是在一定时期下各窑口之间自然地互相学习吸收发展起来的,新品种的出现,多源于对偶然变化的总结与积累,不能完全以谁传承谁来分类。

    为了让记者直观领略介休窑白瓷的风采,水老打开一本《中国陶瓷全集·山西陶瓷》,里面收录了一些介休窑白瓷原物图片。从图片上看,其釉面晶莹光亮,洁白如玉;胎骨细密,略有透明感,刻花花纹细腻生动,尤其是其中一个白瓷透雕香炉,盖面作菊花瓣似镂孔,燃香时香味可从其中袅袅飘出,实用美观。

    说起为什么介休窑白瓷没有像钧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瓷那样,跻身宋代名窑行列这个问题,水老认为,这其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据史料记载,五代后周显德七年正月(960年),赵匡胤登基称帝,国号宋,史称北宋。赵匡胤立国后,后周节度使李筠(太原人)联北汉主刘承钧在泽州反宋。北汉当时所据地盘有山西、陕西境内十二个州,介休所在地即在北汉辖地范围。至开宝元年(968),赵匡胤发动灭汉之战。然而三次围攻北汉都城晋阳均告失败,直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其弟赵光义即位以后,分兵四路进攻北汉,北汉灭。从宋立国至灭掉北汉19年时间里,介休窑一直处于北汉统治范围,属于未“解放”之地。水老推测,以介休窑的制瓷水平,很可能成为当时北汉小朝廷的 “官窑”,但其间窑内生产的瓷器,究竟去向何方,没有史料记载可供查考,更少有实物发现。水老推论,北汉灭亡后,宋朝廷出于对北汉小朝廷的嫉恨,自然不会将介休窑作为官窑,但据介休洪山源神庙中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设立《源神碑记》载:有“磁窑税务任韬,前磁窑税务武忠”,碑阴有“磁窑户杨□马美”(下损泐),当时的磁窑税务多以实物冲抵,可见这个窑场当时所烧制的瓷器,还是有不少被朝廷”征用“,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其后,介休窑历经宋、元、明、清,生产历时八九百年,但从元朝以后,由于当时政府渐渐重视南方窑,对北方窑口有诸多限制,造成北方窑质量渐渐下降。直至清代时,介休窑虽仍有生产,但质量、数量已大不如前。正由于这些特殊历史原因,介休窑完整瓷器存世很少,如今,想要完整了解介休窑白瓷,也许有待于日后对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及研究的发现。而正因为这样,介休白瓷就显得愈发神秘而珍贵。

    从水既生先生家中告辞后,循着老人的指点,我终于在省博物院见到那件白瓷透雕香炉的实物,伫立其前,尽管隔着厚厚的展柜玻璃,依然能感受到它那份沉静内敛的美丽:跨越千年仍不减分毫的洁白,流畅而清晰的线条,似乎在向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和曾经的落寞……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01021;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3-0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