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略谈李渊在太原起兵中的主导作用

    隋唐之际的太原起兵揭开了大唐王朝的序幕,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在这次起兵中,李渊起了主导作用。

    李渊,字叔德,自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其祖父李虎是追随宇文泰入关的“八柱国家”之一,受封为唐国公。李渊在北周时袭封唐国公。入隋后,李渊不仅保留原有的爵位,而且还因其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特受亲爱。李渊在隋朝相继任谯、陇、岐三州刺史,又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又入朝任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职。隋炀帝征高丽时,李渊受命督运粮草。杨玄感反叛时,隋炀帝又委李渊镇守战略要地弘化郡,并兼管关右诸军事。《旧唐书·高祖纪》称,李渊当时是“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再说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有不可遏阻之势。但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仍游幸不止。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要游幸汾阳宫(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命李渊前往今山西地区镇压农民起义,实际是为隋炀帝的汾阳宫之行开道护驾。李渊受命后率军东渡黄河,驻军龙门(今山西稷山县北古城)。《旧唐书·高祖纪》载:当时农民军首领毋端儿“帅众数千薄于城下”,李渊“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农民军大败而去。大概是因此战有功,第二年,李渊迁升为右骁卫将军。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太原是当时北方军事重镇,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隋文帝的三个儿子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杨俊、杨谅曾相继出镇太原。李渊出镇太原时,天下乱象已不可收拾,隋亡已成定局,形成“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李渊德高望重,阅历丰富,拥有重兵,能征善战,又据有了太原这样的军事重镇,因此,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即想依附李渊争雄天下。如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副留守许世绪、太原鹰扬府司马刘政会、亡命太原的刘弘基,以及李渊第二子李世民都曾劝李渊起兵。

    再就李渊而言,起兵也是他的必然选择。首先,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情况下,隋炀帝对臣下多有猜忌。尤其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谣,因此,对李姓大臣尤为猜忌,并借故杀掉李姓大臣李浑,这使李渊非常害怕,装出一付庸碌无所作为的样子,才保住了性命。李渊到太原后,脱离了隋炀帝的控制,应该说是一种解脱。再说,李渊到太原后,招降纳叛,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其结果只能是和隋炀帝渐行渐远。

    其次,当时李渊身边的人纷纷劝他起兵,按封建社会的说法称之为谋反,犯的是杀头之罪。李渊如果对这些人依法处治,自己会变成孤家寡人,如果顺从众意,必然会受到牵连,不可能洁身自好。从史实看,李渊对劝他起兵的人并没有治之以法,说明李渊对他们是包容的,这样发展下去必然要和他们站在一起。再说,那些劝李渊起兵的人,有时还采取“逼上梁山”的做法,如裴寂劝李渊起兵时,即曾让晋阳宫女去陪侍他。宫女是皇帝的私属,臣子与宫女有染,也是重罪一条。这样的事李渊是和隋炀帝说不清楚的,只有起兵才是唯一解决的办法。总之,李渊当时如不想起兵,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三,李渊出镇太原的主要使命是镇压当地及其周围的农民起义,并防止隋朝官吏乘机举事。但从当时的形势发展看,李渊尽管能征善战,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做不到就是失职,这会成为隋炀帝惩治他的一个理由。事情的发展是李渊到太原后,并没有把太原及其周围的农民起义都镇压下去,反而不久,距太原不远的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发生了隋朝官员刘武周的举事,并攻占了汾阳宫。隋炀帝行宫丢失,事关重大。这对坐镇太原拥有重兵的李渊来说,必须前往夺回,否则“罪当族灭”。当时刘武周背后有突厥支持,李渊前往征讨,必大伤元气,以至覆灭。在这种情况下,李渊没了退路,起兵已是必然。

    李渊决定起兵后,面对的问题非常繁杂,一招不慎可能会导致起兵的重大损失,甚至失败。这时,李渊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先是起兵之事暂不公开,而是秘密征兵扩大武装,同时把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召往太原,集中力量。接着用计清除掉身边的异己分子虎贲郎

将王威和虎牙郎将高君雅。起兵公开后,李渊面对的局势非常严峻:北面有来自突厥的压力;东面辽山县(今山西左权县)不听命于李渊;西面的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市)、离石郡(今山西离石市)及南面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市)均为隋官吏守卫,与李渊为敌。当时,李渊认为辽山县力量不足以进攻太原,且不是起兵后的必经之地,而置之不理。与突厥交战不能取胜,知不可力敌,只能和好。对西河郡,认为其对起兵南进之路有威胁,所以必须首先拿下。

    当时李渊采取了与突厥联兵的策略,这样,一方面防止了突厥南下侵扰太原,一方面壮大了自己的声势。具体做法是多给突厥金帛,但不割让土地和人民;并只借突厥少数兵,以免突厥兵人数过多,造成后患。也就是有利有节,谋虑深远。

    对西河郡,李渊命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前往征讨,其用意是除攻取西河郡外,还想锻炼两个儿子和新征集的军士,结果出师大捷,不仅仅取西河郡,而且往返仅9日。对此,李渊非常高兴,从而增加了他争雄天下的必胜信心。

    李渊经过一番准备后,置左、中、右三军,以世子李建成统领左军,以次子李世民统领右军。之后,让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自己率世子建成、次子李世民及甲士3万南下向隋都长安方向进发。当天行进到今山西清徐境内。在此,李渊教导两个儿子要有艰苦创业的准备。之后,李渊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派部将张伦西进攻取离石郡(今山西离石市)。随后,李渊率大军到达西河郡,对张伦形成增援之势。李渊在西河郡驻留期间,勤政爱民,赢取人心,稳定了他在西河郡的统治。与此同时,张伦攻克了离石郡。这样,李渊驻军西河郡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从而使他率军南下后,太原不会受到来自西面的侵扰。

    张伦取离石郡后,李渊命张伦率军南下,经略龙泉 (治今山西隰县)、文成(治今山西吉县)等地。而李渊则经灵石(今山西灵石县),入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县西南,霍州市之北汾河河谷),从而形成兵分两路相互策应并同时南下之势,这样,避免了孤军深入可能带来的困境。李渊军过雀鼠谷,在距霍邑 (今山西霍州市)50余里的贾胡堡停留下来,之后,派人回太原运一月粮草;同时致书占据中原、威震海内的瓦岗军首领李密,从而稳住李密,使李渊进军隋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无后顾之忧。

    攻取霍邑是李渊起兵南下后的关键一战。李渊军经雀鼠谷南进时,大军施展不开,而霍邑守将宋老生未去堵击,失去战机。因此李渊料定宋老生无谋。经过一番策划后,李渊引宋老生出城决战,就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时,李渊突然传言,宋老生已被斩杀。一时,李渊军勇气倍增,而宋老生军闻之则大乱,四散奔走。宋老生在攀城墙回城时被杀死。随即,李渊军攻克霍邑。

    在评定霍邑之战的功绩时,李渊对奴隶身份的人和良人用同一标准论功行赏。魏晋以来等级森严,身为大贵族的李渊在评定战功时能不分贵贱,惟功是赏,是难能可贵的,这对李渊军的发展壮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几天后,李渊进霍邑城慰抚官吏军民,并选其丁壮以补充军队,对宋老生部愿归顺者,特授五品散官,允其回归原地。

    离开霍邑后,李渊率军兵不血刃,进入临汾(今山西临汾市),接着攻克绛郡,转战龙门、汾阴等地。当时,隋朝官吏、百姓及农民起义军纷纷欢迎或加入李渊军。当李渊军渡过黄河兵临长安城下时,已发展至20余万人,沿途所过离宫别苑全部废除,宫女放还。

    李渊军围长安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严申军令:士兵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抢掠。同时派人至城下,向城中守将申诉尊隋之意,即希望长安守军能弃暗投明,以免因用兵而双方遭受伤亡,但对李渊的好意,守城军置若罔闻。不得已,李渊命诸军攻城。并与部下相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隋炀帝留守长安的儿子)、宗室,违者夷三族!”长安城很快被攻破,李渊军进城秋毫无犯。之后,李渊退出长安城,与民约法十二条,同时废除隋一切苛政。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其在长安的祖坟被挖,家庙被毁,但李渊攻下长安后一概不予追究。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01025;本文作者:王振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