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阳城的毁灭与太原城的初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军攻陷晋阳城,灭掉北汉政权,太宗遂下令焚毁晋阳城。由赵氏(简子)扩建的这座“中原北门”,在晋阳大地屹立了1500年后,被赵氏(光义)彻底毁掉了。

    宋太宗为什么要毁灭晋阳城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先后三次攻伐北汉的艰难情景。

    第一次,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宋太祖决定派大军征讨北汉。太祖为了表示决心,鼓舞士气,在长春殿宴请诸将。不久,下诏御驾亲征。三月,宋军攻至晋阳城下,太祖亲自督军指挥。“观兵城南,筑长连城”、“幸汾河,筑新桥”(《宋史·太祖本纪》卷2)命李继勋于城南、赵赞于城西、曹彬于城北、党进于城东,四面包围晋阳城。又命士兵筑长堤,决晋水、汾水灌城。坚固的晋阳城虽被围攻三个多月,曾一度被注水穿城,仍然未被攻破。由于宋军大部分驻扎在甘草地(今晋源南北瓦窑头村),正值天气酷热,阴雨数日,使士兵多患腹泻,失去战斗力。于是太祖只得引兵退去。(《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0)。

    第二次,天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命大将党进、潘美等兵分五路攻伐太原。又命郭进等分兵攻打太原外围的忻州、代州、汾州、沁州、辽州、石州,以造成对晋阳的合围之势。这时,兵马监押马继恩所部掠河东界,焚荡40余寨。党进所部败北汉军于城北,晋阳城被围困。十月,太祖在“斧声烛影”中死于开封,宋军撤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

    第三次,宋太宗继位不久,就表示“太原我必取之”的决心。他召集曹彬、薛居正等重臣,分析形势,总结周世宗柴荣和太祖两次征北汉不克的原因,发出“(晋阳)岂城壁完固,不可近乎”的感叹!经过充分的准备,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以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米信、田重进并为行营指挥使,郭守义、梁迥监其军。命崔彦进驻晋阳城东,李汉琼驻城南,曹翰驻城西,刘遇驻城北。又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以阻断契丹援军。分兵布置完毕,出发前,太宗于长春殿宴请诸将,并赐以袭衣、金带、鞍马等,誓师北伐。二月,太宗御驾亲征,从京师出发,到达澶州。三月,分兵攻取隆州、岚州、沁州、汾州等县。时郭进于石岭关大败契丹援军数万骑。北汉主又遣使携蜡书赴契丹告急,被宋兵擒拿,斩示于城下。四月,宋军包围晋阳城,昼夜攻城不止。北汉主刘继元在外无援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于五月五日献城投降(《续资治通鉴长篇》卷20)。

    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先后三次大规模征伐北汉竟达10年之久。宋太宗经过充分准备,调动国家主力部队,历时5个月的围攻,才破城灭北汉,晋阳城的坚固难攻显而易见,为此,五月十日下诏焚毁晋阳城。诏书曰:“乃眷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贼子,违天拒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其太原旧城并从毁废,乃改为平晋县,别于榆次县创立并州。”(《宋会要辑稿·方域六》)宋太宗焚毁晋阳城后,清除了心中的愤恨和隐患,为了显示他的功绩,作《平晋赋》,令众臣皆赋;又作《平晋诗》,令众臣和。并把他作战驻过的行宫改为佛寺,亲自作记,刻石寺中。次年四月,太宗又命决汾水、晋水,漫灌城墟,彻底毁灭了晋阳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

    对于宋太宗毁灭晋阳城的原因,后世多有议论。如《十国春秋·北汉纪》说:“太原前临台骀泽,后倚悬瓮山,坚而难拔。太宗遂命毁旧城,以杜尾大之患。”明洪武《太原志》说“周世宗、宋太祖征之,皆不能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继元始以城降,恶其负固后服,坠而废之,降为紧州军事,以榆次为州始。”清乾隆《太原府志》也说:“(晋阳)国家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不宜列为方镇。”这些议论各有侧重,但正如《诏书》上说的晋阳这个地方“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贼子,违天拒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由于朝廷不稳定,凭借晋阳城易守难攻的独厚条件,自立为天子的史实,这才是宋太宗毁灭晋阳城的真正原因。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焚毁晋阳城后,筑平晋县,降为“紧州军事”,迁并州治所于榆次。留随太宗出征北汉的随军转运使兼勾当北面转运事的刘保勋知并州。(《宋史·刘保勋传》卷276)六月,太宗率军北伐幽州,七月班师。八月,命潘美为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防御契丹。留随太宗出征北汉时任御营四面巡检使、参加北伐幽州的符昭愿负责“并州军事”。(《符昭愿墓志铭》,《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二)五年(980年),刘保勋“召入判大理寺”,符昭愿“知并、澶二州。不逾月,复移并门兼副部署”。(《宋史·符昭愿传》卷251)并门,据钱大昕考:“当云太原”(《二十二史考异·宋史九》卷75)。符昭愿在知并州期间,治理太原地区战乱带来的创伤,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充实粮仓,在晋阳城旧址北25公里的唐明镇修建太原城。用了一年的时间“城池辑”;又用一年的时间“仓禀实”。七年(982年)二月,并州治所由榆次迁回太原。再用了一年的时间,太原“府库完”,人口增加三万,“富庶成颂,皆公力马”。(以上见《符昭愿墓志铭》)符昭愿主持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矩形土城,周长十里270步。筑四门:东曰朝曦,南曰开远,西曰金肃,北曰怀德。内有子城,周长5157步,也有四门。由于新建的太原城是在原唐明镇街道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周四门不对称,便形成了官街呈“丁”字形的格局。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符昭愿回朝。由于他在治并期间,受到了并州民众的好评,请留。宋太宗顺应民意,遂命其“再典并门”。不久离任,先后由周保全、王明知并州。端拱初年(988年)符昭愿受诏,由北边屯兵的邢台“复理太原”,兼并州马步军副都部署。“未几,(潘美)复为并代都部署、知并州”(《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潘武惠公美传》《实录》)。符昭愿“三典晋阳”,在太原任职,由于政绩显著,受到了宋太宗的褒奖。(同上,《符昭愿墓志铭》)。

    符昭愿,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在毁灭晋阳城之后,他主持修建的太原城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顾祖禹引刘安世的话说:“太祖、太宗尝亲征太原,正以其控扼二边,下瞰长安(开封),才数百里,弃太原则长安京城不可都也。”(《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二》卷40)。更重要的是,新建的太原城,为以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符昭愿这位对太原城的初建和治理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在以往宣传太原历史的书籍报刊中,几乎找不到符昭愿的名字,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00823;本文作者:郭尚武(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