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绥军的变迁

  阎锡山割据山西近四十年,他的军队随着时代的变迁,前后有五次整编与扩充。兹就笔者回忆,分述其各期的建制和部队长的姓名于下,以作参考,中间可能有些错误,望知者订正。

  1、清末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新军三十六镇(即师)时,山西成立了第四十三混成协(即旅)。至1910年底,这个协的部队长姓名如下:
  陆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协统  谭振德
  第八十五标标统  黄国梁
  第一营管带  白文惠  第二营管带  姚以价  第三营管带  熊国斌
  第八十六标标统  阎锡山
  第一营管带  乔  熙  第二营管带  张  瑜  第三营管带  瑞荣
  骑兵第四十三营管带  马开崧
  炮兵第四十三营管带  张治垚
  工程第四十三队队长  殷铭
  辎重第四十三队队长  焦纯礼

  2、1911年山西继武昌首义之后起义,山西的起义也是由新军发动的。由于在娘子关与清军曹锟第三镇的卢永祥协作战,原来的部队溃败,阎锡山逃包头,温寿泉退运城,均临时成立了一些部队,阎部号称一师,温部号称一旅,阎返太原后初步整编为一旅另两团,这时改称为晋绥军。其部队长姓名如下:
  晋绥军第十二混成旅旅长  黄国梁
  第一团团长  孔繁蔚
  第二团团长  王嗣昌
  骑兵营营长  马开崧
  炮兵营营长  顾祥麟
  工兵营营长  乔煦
  辎重营营长  焦纯礼
  大同独立步兵团团长  周家山

  3、1916年袁世凯死后,阎锡山投靠段祺瑞,拜门称弟子,地位巩固了,便用扩军办法来统一军权,称为第一次扩军。为了防止带兵官的实力太大,有尾大不掉之虞,这次扩军不成师,只成旅。其建制和部队长姓名如下:
  第一旅旅长  商震(河北人)
  第一团团长  杨爱源(山西人)第二团团长  李培基(河北人)
  第二旅旅长  马开崧(浙江人)
  第三团团长  黄金桂(江苏人)第四团团长  谢濂(山西人)
  第三旅旅长  孔繁霨(山东人)
  第五团团长  刘树藩(安徽人)第六团团长  王嗣昌(山西人)
  第四旅旅长  赵戴文(山西人)
  第七团团长  龚凤山(山西人)第十团团长  蔡荣寿(山西人)
  独立第八团团长  丰羽鹏(奉天人)
  独立第九团团长  荣鸿胪(山西人)
  独立第十一团团长  张树帜(山西人)
  骑兵团团长  孙长胜(奉天人)
  炮兵团团长  周玳(山西人)
  工兵团团长  杨澄源(山西人)
  机关枪营营长 关颖凯(河北人)
  卫生营营长  陈鸿庆(湖北人)
  第七团系阎锡山的警卫团,第九团系训练干部的学兵团,第八团属临汾镇守使,第十一团属大同镇守使,其编制和番号,完全是独立的一套。军饷除北京政府承认一师的军饷外,余均自筹,目的在保境自固。

  4、1924年,直奉第二次大战,直系大败,段祺瑞组织执政府,山西出现了国民军包围的局面,阎锡山看到保境是靠不住了,乃走上北洋军阀混战之途,因此作第二次大扩军。其建制和部队长姓名如下:
  第一师师长  商震(河北人)
  第一旅旅长  傅存怀(山西人)
  第一团团长  杨效欧(湖北人)第二团团长  卢丰年(山西人)
  第二旅旅长  王嗣昌(山西人)
  第三团团长  李培基(河北人)第四团团长  侯守常(山西人)
  第二师师长  孔繁霨(山东人)
  第三旅旅长  李维新(山西人)
  第五团团长  文海(河北人)第六团团长  荣鸿胪(山西人)
  第四旅旅长  谢濂(山西人)
  第七团团长  程廷栋(山东人)第八团团长  傅作义(山西人)
  以下系独立旅:
  第五旅旅长  丰玉玺(山西人)
  第九团团长  傅汝钧(山西人)第十团团长  张荫梧(河北人)
  第六旅旅长  杨爱源(山西人)
  第十一团团长  赵承绶(山西人)第十二团团长  孙楚(山西人)
  第七旅旅长  杨中科(河北人)
  第十三团团长  杨呈祥(河北人)第十四团团长  高冠南(山西人)
  第八旅旅长  丰羽鹏(奉天人)
  第十五团团长  关福安(奉天人)第十六团团长  金铸洲(山西人)
  第九旅旅长  荣鸿胪(山西人)
  第十七团团长  荣鸿胪(兼)(即学兵团)第十八团团长  辜仁发(湖北人)(随伴炮兵)
  第十旅旅长  蔡荣寿(山西人)
  第十九团团长  白毓晋(山西人)第二十团团长  许晟蔚(河南人)
  第十一旅旅长  李德懋(山西人)
  警卫团团长  杜春沂(山西人)
  宪兵司令  张建(河北人)
  骑兵司令  孙长胜(奉天人)
  炮兵司令  周玳(山西人)
  副司令  辜仁发(湖北人)杨耀芳(山西人)
  炮一团团长  辜仁发(兼)炮二团团长  杨耀芳(兼)炮三团团长  温玉如(山西人)
  炮四团团长  曾延毅(湖北人)炮五团团长  卢光(山西人)炮六团团长  周俊杰(山西人)
  炮七团团长  冯鹏翥(山西人)炮八团团长  王锡符(河北人)
  工兵司令  杨澄源(山西人)
  工一团团长  秦绍观(山西人)工二团团长  杨澄源(兼)
  机关枪团团长  关颖凯(河北人)
  卫生团团长  陈鸿庆(湖北人)
  手掷弹旅旅长  张振万(山西人)
  第一团团长  赵永胜(山西人)第二团团长  王万胜(山西人)
  这次扩军后,形成北方一个新起的实力派,随即与奉、直联合,打败了国民军。

  5、1927 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北伐,阎锡山迎合潮流,接受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名义,将部队作了第三次大扩军。当时,山西兵工厂已经生产出步枪十余万支,山野炮600门,重机关枪一万多挺,迫击炮一千多门,手提冲锋枪二百余支;学兵团的初级干部已有千人毕业,因此扩军不到一年即实现。其建制和部队长姓名如下:
  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阎锡山
  参谋长  朱绶光
  第一军军长  商震
  第一师师长  李培基  第五师师长  黄光华
  第二军军长  杨爱源
  第二师师长  高鸿文  第六师师长  孙楚
  第三军军长  徐永昌
  第三师师长  黄胪初  第九师师长  马延守
  第四军军长  傅存怀
  第十一师师长  张会诏  第十四师师长  卢丰年
  第五军军长  丰玉玺
  第七师师长  张荫梧  第十五师师长  杨文清  第四师师长  傅作义  
  第八师师长 王靖国  第十师师长  李生达  第十三师师长  李服膺  
  第十六师师长  孟兴富第 十二师师长  杨效欧 警卫师师长  杜春沂
  骑兵司令  赵承绶
  骑一师师长  孙长胜  骑二师师长  谭庆林(收编部队)骑三师师长  王英(收编部队)
  骑四师师长  陈济德
  炮兵司令  周玳
  副司令  辜仁发  杨耀芳
  炮兵10个团团长  辜仁发、杨耀芳、温玉如、曾延毅、卢光、周俊杰、冯鹏翥、王锡符、方克猷、刘越亭
  工兵司令  杨澄源
  工一师师长  秦绍观  工二师师长  杨澄源(兼)
  兵站总监  黄国梁
  执法总监  谢濂
  这次扩军,加入对奉军最后所谓北伐的一战,阎锡山取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及平津二市。

  6、1929 年,蒋介石想消灭冯、阎和桂系的割据局面,便召开编遣会议。这一做法,引起了新军阀之间的战争。阎锡山为了应付这个局面,把军队作了第四次扩编。其建制和部队长姓名如下:
  第三方面军总司令  阎锡山
  参谋长  辜仁发
  第一军军长  孙楚
  第一师师长  孟宪吉  第二师师长  陶振武  第三师师长  马延守
  第二军军长  杨效欧
  第四师师长  周思诚  第五师师长  徐岱毓  第六师师长  李乐滨
  第三军军长  王靖国
  第七师师长  田树梅  第八师师长  杜堃 第九师师长  田绣章
  第四军军长  李生达
  第十师师长  霍原璧  第十一师师长  段树华  第十二师师长  陈长捷
  第五军军长  李服膺
  第十三师师长  朵珍  第十四师师长  李俊功  第十五师师长  贾学明
  第六军军长  杨耀芳
  第十七师师长  赵廷英  第十八师师长  温玉如
  第十六师师长  方克猷
  第七军军长  关福安
  第十九师师长  郭宗汾  第二十师师长  鲁应麟  第二十一师师长  刘添贵
  第八军军长  张会
  第二十二师师长  杜春沂  第二十三师师长  周原健  第二十四师师长  于镇河
  第九军军长  冯鹏翥
  第二十五师师长  楚溪春  第二十六师师长  高鸿文  第二十七师师长  黄光华
  第十军军长  傅作义
  第二十八师师长  苗玉田  第二十九师师长  叶启杰  第三十师师长  白濡青
  第一保安纵队司令  丰玉玺
  第一旅旅长李廷秀  第二旅旅长王辅  第三旅旅长刘召棠
  第二保安纵队司令  杨澄源
  第四旅旅长  刘光斗  第五旅旅长  李嘉林  第六旅旅长  梁鉴堂
  第三保安纵队司令  周士廉
  第七旅旅长  王  弼  第八旅旅长  刘逢吉  第九旅旅长  马良
  第四保安纵队司令  秦绍观
  第十旅旅长  刘濯清  第十一旅旅长  樊赓灿  第十二旅旅长  黄士桐
  骑兵司令  赵承绶
  骑一师师长  孙长胜  第二师师长  彭毓斌  第三师师长  吕汝骥  第四师师长 郭凤山
  炮兵司令  周玳
  炮一团团长  李柏庆  第二团团长  郝庆隆  第三团团长  李锡九  第四团团长刘映湘
  第五团团长  刘振华  第六团团长  赵忠保  第七团团长  史泽波  第八团团长张大华
  第九团团长  张映启  第十团团长  周俊杰
  兵站总监  周  玳兼
  这次扩军,阎锡山以四省二市的人力和物力倾巢以赴,有与蒋介石争得天下的野心,但是失败了,被迫下野,逃往大连。

  7、1930年9月,张学良举兵入关,和平接收平津。阎锡山被迫逃往大连,晋绥军的残部均返回晋绥两省。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在北平设立陆海空军副司令部,负责改编晋绥军,保留了以下几个番号:
  第三十二军军长  商  震  第三十三军军长  徐永昌  第三十四军军长  杨爱源
  第三十五军军长  傅作义(每军三个师)
  骑兵师师长  赵承绶  护路师师长  孙  楚  省防师师长  李服膺
  炮兵八个团分配到各军管辖。
  这次缩编,表面虽然遵照着向张学良领饷,但实际上阎锡山仍在暗中遥控,部队没有多大变动。1931年,商震叛阎投蒋,带走了高鸿文、黄光华两个师。

  8、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阎锡山重登政治舞台,当了太原绥靖主任。七七事变后,阎又当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这时,蒋介石只发表了两个集团军的番号,即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双十二事变后,国共合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阎锡山与共产党合作成立了新军四个纵队。其部队长和政治部主任姓名如下:
  第一纵队司令  鲁应麟  政治部主任  薄一波
  第二纵队司令  艾子谦  政治部主任  张文昂
  第三纵队司令  李廷秀  政治部主任  戎伍胜
  第四纵队司令  梁  浩  政治部主任  雷任民
  这四个纵队后来改称为旅,“晋西事变”时反对阎锡山投降日军,走到抗日阵线去了。

  9、1940年,蒋介石给了阎锡山四个集团军、八个军、15个师的番号、军饷和服装。阎锡山作了第五次扩军,又成立了如下的建制部队。其部队长的姓名如下: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  杨爱源  参谋长  朱绶光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  陈长捷  副司令  吕瑞英
  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赵承绶  副司令  彭毓斌
  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孙  楚  副司令  楚溪春
  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王靖国  副司令  刘奉滨
  第十九军军长  刘绍棠
  第六十八师师长  李修礼  暂编第三十师师长  史泽波  暂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刘效曾
  第二十三军军长  梁春溥  副军长  阎应禧
  第七十三师师长  高倬之  暂编第三十九师师长  鲁应禄  暂编第四十师师长郭熙春
  第三十三军军长  于镇河
  第七十一师师长  樊  钊  暂编第四十一师师长  陈震东  暂编第四十二师师长温冬生
  第三十四军军长  王乾元
  暂编第四十三师师长  刘  谦  暂编第四十四师师长  马仟魁  暂编第四十五师师长  王凤山
  第四十三军军长  赵世铃
  第七十师师长  石作衡  暂编第四十六师师长  周健祉  暂编第四十七师师长王维桢
  第六十一军军长  梁培璜
  第六十九师师长  高金波  第七十二师师长  许鸿林  暂编第四十八师师长  娄福生
  第八十三军军长  孙福麟
  第六十六师师长  肖荫轩  暂编第四十九师师长  卫玉昆  暂编第五十师师长樊德鸿
  骑兵第一军军长  温怀光
  骑一师师长  赵  瑞  骑二师师长  沈  瑞  骑三师师长  陈济德
  炮兵司令  胡三余
  炮二十四团团长  李春元  二十三团团长  侯殿威  二十七团团长  于泽善  
  二十八团团长  阎作霖  炮兵干部团团长  金振声
  工兵第一团团长  程继宗  工兵第二团团长  孟子哲
  政卫第一师师长  李国枢  政卫第二师师长  傅海云  独立第一九六旅旅长  贾宣宗
  游击第一纵队队长  郝士文  二纵队队长  韩步洲  三纵队队长  武世权  
  四纵队队长  谢克俭  五纵队队长  滑廷璧  六纵队队长  刘君瑜
  长官部特务团团长  宁大海
  机关枪团团长  宫子清
  警卫总队队长  雷仰汤
  狙击总队队长  刘元
  这次扩军,是在晋西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在他的所谓“铁军组织”控制下改编的,部队长大多数是铁军分子。由于在作战中不断地损失,人事变动也很频繁,以至解放战争中全部被消灭。
  在日军投降后,阎锡山又改编伪军为五个军。其部队长姓名如下:
  第二战区新编第一军军长  赵世铃
  第二战区新编第二军军长  赵瑞
  第二战区新编第三军军长  杨诚
  第二战区新编第四军军长  王乾元
  第二战区新编第五军军长  韩步洲
  这5个军不久即补充正式军队,将名号取消了。

  附注:据王尊光回忆,阎锡山的部队在抗战开始时,为第六、第七两个集团军,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下辖十九、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六十一计五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三个步兵独立旅,五个炮兵团,三个宪兵大队(大队相当于团),步兵军属两师一旅,师属三团,旅属两团,独立旅属三团。骑兵军为四个旅,每旅两团,每团四个连。新军除四个决死纵队(相当于旅)以外,还有一个郭挺一领导的工人武装自卫队(相当于团),一个张效方领导的政治保卫队(相当于团),这两队简称工卫队和政卫队。
  1937 年夏,傅作义率领三十五军全军及附属的一个炮兵团,脱离阎锡山到绥远抗战。阎锡山保荐杨爱源为副司令长官,遗六集团军总司令缺,保荐陈长捷;傅作义走后的七集团军总司令缺,保荐赵承绶充任。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进步人士率领四个决死队及工卫、政卫(此时已改为旅)等旅,离开阎锡山抗日去了。1940年,蒋中央给阎增加了第八、第十三两个集团军,二十三、四十三、八十三计三个军及从第三十七至第五十师共14个暂编师,一个独立旅(相当于师)的番号,取消了骑兵军,留两个骑兵团加两个工兵团。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阎疑其暗通蒋介石,藉故押送重庆。陈走后取消了第六集团军番号。赵承绶仍是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孙楚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为第十三军总司令。
  抗战开始时,第二战区参谋长是朱绶光。1938年2月,阎锡山从临汾退到晋西后,楚溪春任参谋长。1940年扩军时,楚溪春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郭宗汾任参谋长。1948年秋,郭宗汾离开阎到北平,赵世铃任参谋长,直至太原解放。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