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历史依据和时代支撑

    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是在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提出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把太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这是省委对太原发展的期望和重托,是市委对太原发展新的目标和定位,既秉持了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体现了全市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只有站在民族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角度,对我们今天太原的再认识,对我们自身的再认识,以及对我们民族、社会的再认识,才能充分认识建成一流省会城市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深刻内涵,才能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力量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以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推动太原率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历史上的太原——“九朝古都”

    太原古称晋阳,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来,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先后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北齐政权的别都,是东魏、唐朝、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政权的陪都。故称太原为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其特点:或为晋阳政权都城,或为中原王朝陪(别)都,这是由古代太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形势所决定的。这些都城是当时王朝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古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的太原都城或陪(别)都,时间跨度之长达四五百年,王朝政权之多,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之重要,在中国古都城市中异常显赫,是北京、西安等八大古都之外所不能比拟的。

    一是从历史源头看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三晋文脉聚并州。太原位于山西中心区域,自古就是边塞屏障,国之藩篱,京畿近地,北方重镇,曾经发生在晋阳城的 “三家分晋”、“刘恒治代”、“北朝称雄”、“李渊起兵”、“五代更迭”、“北宋毁城”等众多重大事件,直接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太原成就的第一位皇帝刘恒,八岁依偎在母亲薄姬的怀中来到晋阳做代王,后入主汉宫,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煌煌盛世。高欢在南北朝军阀混战的烽烟中脱颖而出,最终凭借晋阳左右北魏朝政,奠定了北齐基业,被尊崇为高祖神武皇帝。历代北齐皇帝每年都有很长时间在晋阳宫处理政事,晋阳成为北齐实际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李唐从太原起兵创立了三百年基业,把“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太原营建成沿汾河两岸形成一个古代罕见的巨大的城市集群,成为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全国 “天王三京”之一的北都,是唐王朝的政治之都、军事之都、文化之都,为历史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盛唐气象。从后唐开始,三任北京留守石敬塘、刘知远、刘崇前赴后继,先后凭借太原建立了后晋、后汉、北汉王朝。在以开封或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势力。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晋阳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来看,多次以太原晋阳势力的胜利而告终的。太原的军事地位、地理优势和过去以北方为重心的政治结构,决定了太原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春秋晚期、十六国北朝时期和唐末五代三个混乱的分裂时代,军事重镇太原,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以至于全国的政治、军事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500多年后的今天,晋阳古城依然为我们留下了古城营村、南城角村、城北村、罗城村等可以追寻到的地名。因此,太原既是我国北方军事重镇,又是一座对中亚、西亚开放的商贸中心城市,具有古代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与特有气质。

    二是从三晋文化看太原。太原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处,历史上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在太原一带生存发展。同时,太原凝集中华佛教文明,带动中外文化的传播。数千年来,太原始终是三晋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才杰辈出,文俊迭起,帝王巡游,将相登临,晋阳山水孕育了众多文采飞扬、书画并长、思想深邃、开拓创新的才子学者,也吸引着封建帝王们的目光。故有学者称:“太原是当之无愧的晋文化荟萃之地”,“是三晋文化”的核心。太原遗存丰富、文物众多。太原市现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古遗址、寺观、宫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画等各类文物近千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市保单位46处。从全国来讲,有如此众多文物资源的城市是少见的。如: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之一,聚合了整个中国古建园林要素,浓缩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符号及佛道儒三教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太原历史文化的发端和发展。如: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2500多年文明的有力见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如:历经20余年建成的蒙山大佛,是太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距今已经1456年,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早。所有这些,是三晋文脉的延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太原都市的增值点。

    三是从晋商崛起看太原。在中国历史上,追溯晋商,从春秋时期就有记载,晋国商人猗顿被韩非子赞誉为“上有天子诸侯之尊,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可见当时晋国商人就闻名于天下。尤其是作为唐朝的陪都,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它成为唐代著名的商业和文化都会。众多从欧洲、中亚、西亚和西域来的胡人,在晋阳进行商贸活动。唐代的北都与中都分别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构成了大、小两个“金三角地带”,而“大金三角地带”又包含了“小金三角地带”,正是唐代政治地理版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枢纽区”。明清之后的民国时期,乃至后来一段时期,太原特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仍然使太原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商贸经济区,成为晋商商路的重要枢纽地带和重要活动地。晋商特别是晋商之都太原的商人始终活跃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这是山西人的骄傲。由此可见,晋商历史、晋商文化、晋商精神,是太原的宝贵资源,是晋商之都的灵魂和内涵,是三晋文脉的重要传承和代表,也是我们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的精神财富和无价瑰宝。晋商从太原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执牛耳之商贸、金融横跨明清两个朝代500多年,以锐不可挡之势驰骋于华夏,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甚至在世界商业史上谱写了一曲典范、奇特、壮丽的商业华章。

    四是从民族工业看太原。根基扎实的民族工业是太原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清朝末期太原已出现民族工业萌芽,20世纪30年代太原的工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华北工业重镇。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原先后被确定为重点开发的新兴工业城市、山西能源基地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有着以煤炭、化工、冶金、机械、电力、建材为传统支柱,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为新兴产业,技术基础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积淀了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工业景观一度成为太原城市的标志性特征,工业文化成为太原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如今,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要的特种钢生产基地,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太原也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不锈钢城。

    太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面对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址、众多的资源,身为太原人理应有建成一流省会城市的自信和自觉,并通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为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时期的太原——“三个一流”

    刚刚闭幕的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太原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川平提出 “三个一流”、“一个基础”、“四大支撑”、“九项举措”,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强化“对标”意识,增强主动性、责任感,把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确立一流理念,干出一流业绩,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具体讲:就是必须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打牢和谐稳定的基础,以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为时代特征,支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

    一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一流新兴产业基地的内涵。把发展新型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建设一流的新型产业基地,充分体现了省委提出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战略举措,是建成一流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首要前提和物质支撑。人民要追求美好的新生活,就业是基础。产业发展决定就业,就业决定城市发展和规模。特别是到2020年,太原建成区要增加100平方公里,人口要增加100万。这既要扩大城市规模,又要发展产业规模。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就成为必须。太原只有把发展新型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兴化、高端化、园区化、集群化、循环化、信息化”的路子,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下功夫壮大规模、提升水平,才能形成一批一流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及建设打造环渤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国际性的专业会展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就业提供平台,为生活提供保障,为发展提供基础。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高科技打造一批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实现农业生产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让农民真切体验到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统筹城乡、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大力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努力建设绿色产业之城。

    二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内涵。把科技进步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重点突出了发挥省城创新要素集中的优势、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题中要意,是建成一流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创新平台和重要途径。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就要吸引高端人才,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与资本结合,积极建设一批重点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大力开发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力争在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信息网络、现代都市农业等领域攻克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带来的机遇,借助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东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资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构筑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引擎。

    三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一流现代宜居城市的内涵。把建设蓝天白云之城和青山绿水之城作为重中之重,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有力回应了全市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关切和期盼,是建成一流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庄严承诺和重要目的。要按照“扩大规模、提高水准、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彰显特色”的要求,以新城建设为龙头,引领老城改造,促进古城开发。要结合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和晋阳湖开发,在城市南部、汾河两岸建设国际一流、组团式布局的新城,5年初具规模、10年全部建成。新城建设要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成为承载现代文明的传世之作,成为 “第三代城市”的典范。以新城建设为龙头,不是置老城于不顾,而是要更好地带动老城、疏解老城、服务老城。老城改造要以新城建设为“标杆”,大幅提升城市的宜居度。适时启动古城开发,展示太原2500多年的历史文脉。要通过严格主城区工业项目审批、控制工业污染、“城中村”改造、集中供热全覆盖、“气化太原”、“绿化太原”、“净化太原”、治理道路扬尘和汽车尾气、强化管理等措施,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使市民重新感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宜人景象。要大力推进东西两山绿化,狠抓国家、省级造林重点工程,全面加强城乡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大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强化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保护,精心打造城市水系,再现锦绣龙城都市的新风貌。

奋进中的太原——“对标一流”

    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努力把太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这一目标定位迫切需要全市瞄准“标杆”,增强“对标”意识,跳出太原看太原,立足山西看太原,放眼全国看太原,融入世界看太原,勇于用新的信念、理念、观念指导实践,善于用新的思想、思维、思路破解难题,敢于用改革、开放、创新的举措谋求突破,以更高的境界、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更廉的政风,树立率先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发挥表率作用,在现代化新太原建设的宏伟征程中,变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要干就干最好,要做就做第一,追赶前进,超常突破,跨越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强化“对标”意识,构建体制机制支撑。确立一流理念,干出一流业绩,是城市发展的终极追求。追求一流就是追求卓越,就是要以更高的境界对太原的目标定位做出新的认知和解读。要按照“对照一流、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奋力赶超”的要求,在全国省会城市这个大坐标系中,对准同行业工作水平、管理水平一流的“标杆”,纵向看十年,横向看十年,细化分解目标,制定具体措施,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每项工作达一流,实现整个城市的一流。因此,全市上下要以构建体制机制作支撑,把“对标”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确立管理一流的意识、质量一流的意识、速度一流的意识,增强主动性、责任感,努力把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是要把握“一流+特色”的主基调,瞄准全国一流,突出太原特色,以现代化为基干、以特色化为神韵来规划和发展太原,提升太原城市的现代气息。要始终把一流的要求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一流是太原城市生命的理念,明确一流是太原城市竞争发展的决定因素。重点是以一流为中心,坚持发展战略、对标一流,着力提升以城市品质、经济品质、文化品质、环境品质、制度品质、生活品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力,走出一条充分体现历史感、文化味、生态性、现代化的都市发展之路,把太原建设成为最具实力、最具活力、最具魅力、最具竞争力的一流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

  二是坚持全面开放,强化发展环境支撑。全面开放,就是要着眼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找准在国际国内合作中的定位,树立“无边界”和“开放即发展”的理念,打破一切封闭僵化状态,强化发展环境支撑,实现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要实现相互开放、合作、共享、共赢。重点是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成果,提升太原整体素质。坚持走开放式发展之路,开放突围,开放合作,“对标”挖潜,赶超跨越,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深化与京津城市群的合作,推进与中部及周边地区省会的协调互动发展,实现精细化、信息化、国际化,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参与国内国际城市间的合作与竞争,实现从区域性开放的末端走向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前沿。

    三是不断创新发展,搭建人才智力支撑。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是硬道理,创新发展是要与时俱进,改革一切不适应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重点是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和引进一流人才,搭建人才智力支撑,不断超越自我。树立危机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超越意识,不断提高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在全市上下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摒弃一般性工作状态,树立超常规的干劲和姿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四是鼓舞全市士气,孕育精神动力支撑。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太原要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美好前景,需要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孕育精神动力支撑。因此,要以建设一流省会城市为目标,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为内容,以建设太原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努力形成全市人民的个体思想、观念、追求与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定位相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命运共同体。要不断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赶超跨越、奋发有为的创业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激发热爱太原、建设太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上下同心、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更高水平上加快推进太原又好又快发展,自觉地为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而共同奋斗。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01230;本文作者: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春根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