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近年太原文学创作概观

    在先后揭晓的太原市第十届文艺创作奖和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九个一工程”奖,山西省“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中,一批中青年太原作家荣获这几项政府权威奖,标志着太原市的文学创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诚然,评奖并不是检验文学创作的唯一标准;而且,任何一个奖项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总会有遗珠之憾或有争议之作;但是,重要的奖项毕竟是对作家作品的很好检测方式,经过总体上公平、公正、合理的评选而评出的结果,那就是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本文试图以这几项奖为契机,描述太原近年的文学创作,观点纯属个人看法。

老中青作家成就文学大市

    进入新世纪以来,太原文学创作不断跨越,出现了一批基本素养颇高、观察生活敏锐、看待问题深刻、艺术探索见效的作家,写出了许多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水平上乘的作品,成为山西文学界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在全国文坛也确立了重要的地位。

    概括太原文学创作的总体走向,应当说,是老中青数代作家,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基础上,潜心探索,努力创新,既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又主动吸收借鉴外来艺术形式中有益的成分,因而,使得太原文学创作能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与创造力,形成了不封闭、不保守,民族性和时代性共存的良好状态。

    太原作家身处内陆,在艺术和技巧的开放性方面不如京沪等地作家,但却显示了自己的特点:一是表现形式和叙述方法上的朴实性,二是思想内容和主题意义上的坚实性。应当说,近年来,太原作家已经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下写作的要求,经受住了各种精神的和物质的诱惑与挑战,以积极的姿态面向社会,大体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位置和写作价值,做到了与全省和全国文坛同步,各种体裁的创作都在全方位、有序地推进。

小说:继续强势发展

    小说仍然是太原文学创作的强项和优势。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新世纪以来的小说题材内容更加开阔,形式更加多样,作家的主体个性更加凸显,在继承小说创作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基础上,尤其注重了对文学艺术规律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均有丰硕收获。

    太原小说作家中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首推蒋韵。蒋韵的小说创作已经有30多年时间,400多万字的作品行世。她的长篇小说 《栎树的囚徒》、《红殇》、《我的内陆》、《隐秘盛开》、《闪烁在你的枝头》、《人间》(与李锐合著),中短篇小说集《失传的游戏》、《现场逃逸》、《完美的旅行》、《心爱的树》等,在全省和全国文坛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获得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等国内和省内许多重要文学奖项,是名副其实的。蒋韵的一些重要作品,如《少男少女》、《紫微》、《落日情节》、《我的内陆》,特别是获“鲁迅文学奖”的《心爱的树》和获“赵树理文学奖”的《隐秘盛开》,都是以一个作家的敏锐洞察力与细腻的感觉,把一茬人放在特定的大背景中描写,塑造了一个个与她同龄人的文学形象。这在当代小说创作中,是有一定的独特意义的。蒋韵小说的另一个特征,是擅长于写家族传奇故事。代表作是《栎树的囚徒》和《红殇》。这两部作品,都是在浓浓的古典悲剧氛围中,讲述一个个性格各异女人们的梦想、辉煌、苦难和悲惨命运,发人深思。而她新近获得“赵树理文学奖”的《英雄血》,则是以温婉、精致的笔触,通过一个战争时期悲剧性的故事,深刻探讨了尊严、情爱、宽恕等人类普遍的选择困境,努力开掘人性本质,挖掘出了民族主义背景下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表明蒋韵在开拓新的写作领域。

    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孙涛,是太原乃至山西文学界公认的写作快手,改革开放30年来,他一直是快节奏地写作,以小说为主,兼写散文随笔和影视剧,单是长篇小说就有十几部。孙涛自己比较满意,同时也受到同行和读者好评的,应当是 《龙城三部曲》(由 《龙迹》、《龙碑》、《龙蚀》组成)和《龙族》。在《龙城三部曲》系列长篇中,孙涛以内陆城市龙城为背景,讲述了生活在其中的一批性格各异的文化界人物的一个个故事,透视出当代文化人精神价值的迷惘与失落,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了文人浮躁的深层历史与文化原因,颇具时代感。《龙族》继续以内陆城市龙城为背景,选择政府官员、经商的文人、外商投资业务经理等当代社会受大众注意的角色为描述对象,设置了一系列并不惊心动魄却意味深长、很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启示意义明确。

    除了蒋韵、孙涛等成就突出的小说家外,太原作家中还有一批思想内涵丰富、艺术风格多样的中青年作家,给我们奉献出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比如唐晋、徐大为、徐洋、杨红光、手指、孙频等。

    唐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夏天的禁忌》、《宋词的覆灭》、《玄奘》等,还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得到国内一些评论家的热情关注,认为他的小说创作是近年来一种新的探索。唐晋的小说充满词意,话语古雅,构思新颖,想象力丰富,个性突出。唐晋曾有一段游历江浙的生活,从小沉溺诗词之学的唐晋,以游历生活为素材写出了一部佳作《宋词的覆灭》。用“文化情怀、诗化语言、腐化场景、散文化结构”概括这部长篇小说是再恰当不过了。唐晋的朋友说,他身上有许多不可理喻的东西,旁人理解为“诗人气质”,而在他的朋友看来,他的性格一半是诗,一半是小说。小说与诗歌的差别,也正是唐晋性格矛盾冲突的焦点。他有诗人“狂飙为我从天落”的气魄,又有小说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情怀。

    而徐大为的小说另辟蹊径,将故事背景都放在了域外,比如《死陶》、《变异》在日本,《沉默》在美国等,用曲折的故事情节叙述宏大的社会主题,为深刻剖析人性设置一个更大的背景,在展现美艳的冷酷与毁灭的同时,寻找个性的凸显与张扬,表达的自由与迸裂。在不断进行文学履新的同时,徐大为在报纸文学副刊编辑岗位上的长期实践中,关注老作家文学创作情态,扶持青年作家健康成长,为山西文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为此,他荣获“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优秀编辑奖”。

    徐洋的小说《红宝马、绿宝马》、杨红光的小说《危情游戏》等,在太原市中青年小说家中,都是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徐洋追求的是有独特看点的故事细节和成熟老到的语言文体,杨红光则是把故事和人物加上一种玄幻色彩,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读者以新颖刺激的阅读体验。

    手指是太原青年小说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本来是学物理专业的手指,上到大四那年,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选择写小说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他出生于1981年,因此,划为“80后写作”是准确的。“80后写作”是近年来受人关注的文学现象,给相对平淡的文坛搅起了波澜,带来了话题,增添了生机。从山西和太原看,手指就比较有代表性,他的每一篇小说,都体现出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有着强烈的悲悯意识与人文关怀精神,坚守民间立场,深入思考和真切表现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他在作品中所写的人物,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他们的生存状态是那样地真实。特别要说的是,手指作品的细节描写,到位而有创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太原青年小说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同样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女作家孙频。孙频小说给评论家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她写了身体消费、欲望泛滥、物质满足的淘洗之后,对个体真情的迷恋、眷顾、执着及其悲悯情怀。她的重要作品《合欢》、《鱼吻》、《红妆》、《女儿坟》、《同屋记》、《天堂倒影》等,都体现出这种价值观念。在这些小说中,孙频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女性为了体现自身的生命本体价值,努力突围的精神向往;同时也写出在有缺陷的现实世界中,女性所遭遇的屈辱、困窘、尴尬、无奈、失败等等。现实世界有时是丑陋和让人郁闷的,但在孙频小说的字里行间中,又分明地表现出一种“神性之光”的照耀,让人们有了对灿烂的鲜活生命在无奈中显示的希望之情。

纪实文学:成绩斐然

    太原作家中有不少从事纪实文学写作的。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事件作为描写对象,用文学作品的方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呼喊,充分体现出作家的责任感。

    纪实文学写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哲夫。他的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档案》、《帝国时代的黄河》、《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世纪之痒》以及刚刚获得“赵树理文学奖”的《执政能力》等,让读者看到了他对自然环境和执政环境的深刻思考,他所揭示的现象,令人震惊,发人深省,充满了忧患意识。在上百万字的记录和叙述中,哲夫在曝光种种污染的同时,将笔伸向历史和社会的纵深处,不仅写到动植物保护、山体滑坡、沙尘暴、水土流失等,而且涉及了三大流域的政风民情、文化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哲夫眼中,环保并不是慈善事业,也不是公益事业,而是关乎人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他说,环保是一种自救行为,不高尚的人也应该去做。做环保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生存权利和健康权利而已。而《执政能力》,则全力展示了一位具有忧患意识和觉醒意识的县委书记形象。哲夫在故事情节设置、在人物性格定位、在叙述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围绕真实性来确定。这样,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却非常自然流畅,没有显出刻意为之的痕迹;人物性格鲜明,却合乎情理,不是为了突出一个人而有意贬低其他人;叙述则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方式,张驰有道、详略得当、少有漏洞。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人们精神活动的载体,是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以及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它们的魅力,传承它们的价值。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延续下去,主要取决于传承人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评价牛晓珉和陈威合著的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其价值当然是不言而明的。为了写好这部书,牛晓珉和陈威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深入到传承人中进行访谈,记录、整理了传承人鲜活的口述资料,对传承人的学艺经历、家族或师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对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介绍分析,对传承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记述,同时也有作者的评介、分析和感想。这中间,饱含着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深厚感情,对这项工作的钟爱与全身心投入。

诗歌:不断开拓创新

    太原有一个庞大的老中青三代构成的诗人群体,他们与时俱进,精神振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在艺术上不弃继承,努力求新,创作出版了大量的诗歌、诗集,走出了一条既有民族气派又有自身特点的诗歌路子。

    梁志宏是太原诗人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城市抒情诗和“太阳”系列抒情诗,主要作品有:诗集《黑瀑布》、《热风暴》、《黄土高原》、《冶炼太阳》、《祝福太阳》、《魂系太阳》,叙事诗集《红黄蓝》,长篇叙事诗《爱魂》、《山碑》、《河颂》,史诗《华夏创世神歌》等。评价梁志宏的诗歌丰富多彩是不为过的,因为这种“丰富”不仅是指题材多样,更指体裁多样,他是当代诗坛使用文体最为丰富的诗人之一。此外,梁志宏还有着强烈的文体创造意识和科学的文体自觉意识,更有着被一些诗人无法接受的浓郁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达则兼济天下”的参与意识。在诗体选择上,梁志宏既不崇尚自由体,也不盲从格律体。他的很多诗作都是介于自由诗与现代格律诗之间,不排斥韵律,但也不让韵律影响抒发情感。梁志宏还进行了很多颇有意义的理论探索,发展了诗歌创作理论。

    太原诗人中的另一位代表性人物是赵少琳。赵少琳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几十年来坚持不懈,迄今已有1000余首面世;作品入选过《中国新诗白皮书》等100多个诗歌选本;出版有诗集 《在力的前沿》、《弧线》、《红棉布》、《赵少琳诗歌精选》。赵少琳多年从事诗歌编辑工作,总是努力培养中青年诗人,热心组织诗歌活动,为推动太原诗歌创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散文:佳作频现

    散文因其特别适应时代的要求,越来越成为作家们喜欢写作的体裁,太原文坛同样有一批作家专事散文写作。近年来,杨新雨、徐大为、王宏伟、陈驰、闫文盛、卢丽琳等人,都有佳作问世。

    最能代表杨新雨散文创作的是集子《孤独仰望》。这部书选收了杨新雨许多重要作品,让读者大体上领略了他散文的特色与水平,受到普遍好评,获得过全国 “首届冰心散文奖”和“20012003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杨新雨写作散文崇尚的文风是自然清新,不事雕琢,不拘框架、不故作高深、不玩花样,总是那样娓娓道来,亲切而随意。在他的笔下,似乎什么样的人物和事件都可以入文。文章流露出的善良淳朴、不露声色的幽默、小小的调皮,显示出他本人就是个可信赖之人。之所以能有如此特点,原因主要是他的文中流露的尽是真性情,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人性之美和人性之善;同时,又包涵着人文关怀的深度,思想境界的力度。杨新雨散文语言不是平面型的,而是多棱镜、立体式的。他往往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描写中,举一反三,独辟蹊径,出人意料地揭示出发人深省的人生道理,在貌似平静的叙述中,深蕴着哲理的思辨、心灵的追问、思想的阐释。

    太原青年作家中散文写作成就比较突出的是闫文盛。近年来,闫文盛的创作进入了一次集中喷发期,在很短的时间里写出近百篇系列散文。正是这次喷发期,让他明确了一种表达的确定性,这就是:寻找内心的指向。随着人生的成熟,闫文盛的创作也进一步成熟。他改变以往的叙述方式,寻找一种更为广阔、更为多元、更有新意的路子。他的寻找见到了效果,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得到了提升。他的散文集《失踪者的旅行》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所属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并荣获“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新人奖”。

影视文学:走向自觉

    影视文学,既是传统文学创作中的一部分,又是前景灿烂的文化产业。文学与影视相互促进并达到双赢的现实,已经让许多作家从被动参与影视文学创作,逐步走上了自觉创作道路。太原同样有一批作家直接从事影视文学创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

    资深作家梁枫,凭借影视文学作品《杨家将》、《罗贯中》、《狄仁杰断案传奇》、《关公》、《丁果仙》(合作)、《一代廉吏于成龙》(合作)、《生死之恋》、《矿山人家》(合作)等,将太原作家的影视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梁枫的影视文学剧作,绝大多数是以山西历史上的名人为主,比如杨家将、狄仁杰、罗贯中、关公、于成龙、丁果仙、高君宇、石评梅等等。这些人物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一生,不管长还是短,都做出过轰轰烈烈的事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印象。梁枫为了真实地再现他们的形象,在写作前,总是花费很大精力查阅所有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亲自去这些人物曾经生活和活动过的地方走访知情人,感受他们的影响力。在具体写作中,本着大事实不编造、小细节可以想象的原则,以塑造人物为根本目标,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看点,以富于个性的语言为载体,每部作品都取得了很大成功,与观众见面后,都做到了雅俗共赏,反响热烈。最能代表梁枫剧作水平的是电视剧《生死之恋》。这部表现革命家高君宇跟文学家石评梅高尚爱情的作品,让观众看到了一对生死恋人的崇高品质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由于剧本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获得了“20012003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影视戏剧文学奖”,应当说,梁枫荣获这项奖励是当之无愧的。

    除了梁枫,梁志宏、孙涛、李克仁、刘亚瑜、银小骏等作家,参与了多部电视剧创作和电视专题片的撰稿。梁志宏、孙涛主创的电视专题片 《晋魂》、《晋颂》和《傅山》等,对于弘扬山西历史文化传统,建设文化强省,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李克仁参与创作的电视剧《赵树理》,很好地体现了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的崇高精神境界、文学才华和独特个性。刘亚瑜创作的电视专题片《开国元勋的夫人们》,用电视的形式,让观众认识了一些值得记忆的人物。梁志宏、孙涛、银小骏参与创作的电视剧《矿山人家》,用艺术的形象,反映了矿山人的工作、生活、爱情,内涵深刻,故事性强,不久将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01206;本文作者:杨占平(作者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