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作家掠影系列

燕治国:“小城故事”及“西口”系列

  同样一条黄河,流经不同的区域即可酿造不同的文化习俗,也可孕育出不同风格的作家。同处黄河东岸吕梁山区的燕治国,就与田东照、韩石山等,在写作风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差异很大。出生于河曲县的燕治国,“文革”前夕高中毕业后,历经坎坷人生,最终选择了文学创作。凭借着写作天赋和刻苦用功,燕治国在这条路上获得了成功,他的小说和散文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认可;因此,他的人生命运也发生了重大转机,上世纪70年代后期调至省作家协会,先做刊物编辑,后来曾担任过《山西文学》副主编。抓住机会又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进一步夯实了写作基础。从90年代以后,成为专业作家,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等作品,先后结集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小城》,散文集《人生小景》、《人生小路》、《晚晴里的风景——51位老作家访谈实录》、《西口漫笔》、《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报告文学集《人生进行曲》,编辑了 《西口情歌》,创作出电视剧本 《走西口》、《王家大院》等。曾获山西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等。

    燕治国是一位具有强烈乡恋情结的作家。虽然身处繁华喧嚣的现代都市,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总是丢不开舍不掉养育了自己的故乡,他的许多小说的创作灵感也都与魂牵梦绕的故乡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与故乡在精神上的紧密联系,就内在地决定了燕治国的小说,总是对故乡保持着浓烈的赞美之情,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对故乡的山水人情之美的歌颂礼赞,这一点,在他的《农家闺女》系列中有突出的表现。

    《农家闺女》系列包括《晨雾》、《出走》、《雨丝》三部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小城》。这是四篇互有联系的作品,集中描写了几个纯朴天真的农家闺女进城后的不幸遭际。其中《晨雾》、《出走》两篇以女性自述的方式,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农村少女招招背着爹娘,跟着本村小伙子走县城闯天下的经历,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心路历程,既细腻委婉而又真实异常,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清新和优美格调。《雨丝》和《小城》则集中展示由山村进入县城之后的少女云云和招招的悲惨境遇。云云和招招的悲剧故事,乃是乡土文明与城市里的现代文明互相冲突的结果。燕治国对这两个不幸的乡村少女,抱有强烈的同情和悲悯心理,而这种心理正得自于他潜意识深处对故乡的依恋情结,得自于他本能的对乡土文明的肯定和对现代文明的否定意识。

    近些年来,世纪老人们纷纷撒手人寰,对于名人、伟人以及对于往事的追忆,成为一种写作潮流,许多中青年读者,从这些回忆性文字中,能够感受到上一代人在不同时期独特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对社会与国家的贡献,对后人的启示。作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家,同样有一大批见证文学发展史的老人进入谢世阶段。因此,如何纪录这些老作家、老评论家、老编辑家晚年生活与思考的轨迹,就成为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作家,燕治国非常热情地投入到做这件事情中。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燕治国在太原日报社的支持下,对夏衍、冰心等五十多位文坛老人作了作家式的采访,根据采访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他写成了一篇篇散文式作家访谈文章,先在《太原日报》连载,之后,结集并命名为《晚晴里的风景——51位老作家访谈实录》出版。对于这些文章中所写文坛老人,用燕治国自己的话说是:“没有粉饰,也没有强加给他们什么意义,只是如实地记录了他们晚年的一些生活片段,来表达对前辈逝去的一种怀念。”

    《晚晴里的风景——51位老作家访谈实录》出版后,燕治国仍然觉得有许多意思没有充分表达,有些文字应当进一步修饰,因而,经过十余年之后,他又对本书作了详细的修改、补充、调整,重新命名为《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予以出版。可以说,《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既表达出了燕治国个人对于文坛老人的崇敬与感受,也为文学史家研究上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与作家作品的走向,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山西人,特别是晋北人走西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与闯关东、下南洋齐名的三大移民现象。燕治国作为走西口的后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自己关于走西口那段历史的理解与研究,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他把这件事当做一项系列工程来做,包括编辑一部《西口情歌》,出版一部散文集《西口漫笔》,撰写一部长篇小说《哥哥你走西口》,创作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走西口》文学剧本。有不少人把走西口与晋商结合起来研究,燕治国却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他认为,晋商并不能代表所有走西口的山西人。在晋商之外,几百万走西口的山西人,在内蒙古垦荒种地,兴修水利,建设了八百里河套地区灌溉水利。但人们关注的目光没有聚焦在真正的老百姓身上,没有聚焦在踩着危险的山路走出山西的人身上,“千里荒原,与狼为伴,一个人像一滴水那样渗进沙漠,就那样消失不见了。”

    为了完成走西口系列工程,近二十年来,燕治国投入了很大精力,亲自体验了当年走西口人的生活过程,采访了许多老人和他们的后辈,查阅了能够找到的所有相关资料,可以说,做到了对那段历史的全方位把握。在此基础上,四部作品同步推进。去年春天,《西口情歌》、《西口漫笔》已经正式出版,受到读者的好评;小说正在修改中,不久就会问世;而电视剧文学剧本折腾了好几稿,却总是不能拍摄,眼看着另一部《走西口》成为央视今年的开年大戏如火如荼地播出,却争议颇多,燕治国也只能一声叹息而已。

    几百年走西口成就了一代晋商,养活了千百万山西流浪汉,留下来一座座大院和上万首悲凉的民歌。经多年搜集整理和潜心研究,燕治国认为,走西口发源地河曲县所传万首情歌,是一部相对完整、十分珍贵的中国北方汉民族爱情叙事史诗。走遍全国,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或情歌,但像河曲县这样有上万首民歌围绕几百年走西口历史、围绕千百万人走西口的命运,吟唱日月的艰难,吟唱感情的煎熬,用山曲儿来讲述一对对青年男女从嬉戏、挑逗、相识、成亲、离别、思念、情伤、盼归、受苦,直至西口归来的全过程,且能一代代流传下来,实在是一种十分令人震撼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倾听或捧读这些凄婉动人的山乡小曲,让人感慨唏嘘,心灵为之震颤。燕治国表示,这些民歌从最初的相识、到离别、到思念、到回乡……记录着走西口人们的悲欢离合,也讲述着一个个时代的变迁,就像人们在用戏剧的方式叙述历史。这些民歌,其实就是我们的《格萨尔王传》。他就是要用这本《西口情歌》,献给晋陕蒙父老乡亲、献给黄河、献给大山、献给漂泊在外的朋友们。

    《西口情歌》书中收集有走西口路线图、走西口路程歌、走西口受苦歌和《走西口》、《走出二里半》等经典二人台唱词,还有部分鄂尔多斯漫瀚调、巴彦淖尔爬山调和蒙古族情歌。同时,专门设立了“作家漫笔”栏目,收有马烽、孙谦、西戎、束为、张平、雷加、冯苓植、余秋雨、杨茂林、贺政民、张石山、韩石山、王文才、鲁顺民、钟声扬等知名作家关于走西口和西口文化的论述,提高了本书的品位。此外,书中还附有多幅精美的晋蒙边塞风光照和有关走西口历史的珍贵照片,增强了视觉感染力。

    散文集《西口漫笔》,收录了燕治国多年所写关于走西口的文章。这些作品,或描摹家乡风情,或抒写走西口的山西人的趣闻逸事,融历史、人物、民俗、感情于一体,题材独特,行文流畅;文中所写到的黄河、高原、沙漠、驼队、长城、烽火台等自然与人文景象,能够激发读者的强烈共鸣,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思考,也充满了文采,是燕治国散文写作风格的集中体现,给读者认识和理解走西口那段历史提供了参考。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杨占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2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作家掠影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