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作家掠影系列

李逸民和义夫:河东文化的体现者

  李逸民和义夫都是运城地区的老作家,同样也是山西第二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是运城农村生活的艺术表现,浸透着河东文化的特点,影响着运城地区乃至整个晋南的文学发展。

    李逸民建国前就酷爱文学,阅读鲁迅、巴金、肖洛霍夫等中外进步作家的作品,课余组织参加学校文学社团活动,先后在西安的《国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艺短论、杂文和诗歌,作品文笔犀利,激情饱满,富有鼓动性,体现出一个爱国青年对革命向往、对黑暗不满的真情实感。上世纪50年代,他发表处女作小说《捐粮》,反映劳动模范支援抗美援朝的事迹,曾获山西省小说奖。后来陆续写出了短篇小说 《公审会》、《浇地》、《一年》、《雨夜》等,中篇小说《两个社长》、《春水碧波》等,出版了长篇小说《双喜临门》、小说集《丽梅的心事》、《初春的早晨》、《同伴》等,还同西戎合写了电影文学剧本《兴业春秋》以及传说体报告文学《涑水河边》、《红心向党》等。“文革”以后,李逸民重返文艺岗位,在完成大量组织和培养青年作家成长等工作基础上,仍有作品行世,发表了《从队长到参谋和顾问》、《高天顺其人》、《国宝》等多部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基本上保持了他以往的艺术风格,但在思想内容和题材选择上有了新的开拓。如小说《从队长到参谋和顾问》,通过老农民杜得顺在1975年当干部后所经过的三个阶段,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是非颠倒、好人遭殃、坏人升官的社会现实,揭露了造反派投机钻营的丑恶嘴脸。《高天顺其人》、《弯不过脖子的人》、《中断了的遗嘱》等小说,则通过对几个老农民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新的时代潮流,在老一辈人思想上引起的巨大变化。

    义夫从195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推磨》开始,紧接着就一发不可收,写出了一大批中短篇小说和剧本,曾于1965年出席过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进入新时期后,义夫虽已人到中年,但他以自己突出的创作成绩,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他先后发表《新媳妇巧凤》、《电工茂茂》、《雪兆丰年》、《洋相篇》、《卖粽子的女人》、《真假传闻》、《春儿》、《喜筵》、《喜糖》、《花花牛》、《看不透的世界》、《作家》、《演员》、《弯子巷老厥》等数十个短篇小说。其中,《花花牛》获1984 《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多篇被其他刊物转载。此外,他还同草章合写了电视剧《探亲》,由陕西电视台录制。

    新时期以来,义夫小说创作更趋成熟,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路子。在塑造性格鲜明、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时,突出表现人物的复杂微妙的人生境况和生命状态。比如《生命》,写了一个叫发发的老农民,年轻时曾是一个壮实的汉子,后来却成为一个如干柴般的老人,风风雨雨,贫病交加,但他却顽强地活着,还常常渴望与他分居的老伴能重温感情,以此写出了一个老农的生命情状。义夫的小说作品中总是处处洋溢着轻松、幽默的喜剧气氛,这一特点的形成是与他善于提炼生活中充满情趣的典型细节,善于运用农民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他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是通俗易懂的农民语言,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以短篇小说《花花牛》为例,作品写的是三个妇女集资贷款为牛治病的三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场面描写,把人物活灵活现地推到读者面前。由于义夫注意观察农民的言行,善于发现他们生活中的喜剧因素,所以作品中三个妇女一言一行,都令人忍俊不禁。义夫的小说创作,看似写得朴素、浅显,但一种艺术灵性却不时在字里行间闪现,给人以一种鲜活感、逼真感。这是他区别于其他同代作家的突出特点。正是靠这种灵性,义夫在小说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那一块土地的文化、人们的心理性格、生活情趣等等。如《演员》中写晋南发丧的民情风俗,《喜筵》是写结婚时的迎亲拜天地、坐席等,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味。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杨占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2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作家掠影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