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行八陉略述

   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延袤千里、百岭互连的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千峰耸立、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而出的峡谷。太行八径即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相互往来的咽喉孔道。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连山中断曰径。晋郭缘生《述记征》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

  [轵关陉] 起于河南济源,越过王屋山、中条山,擦过黄河小浪底,经垣曲到达山西汾运盆地中侯马、曲沃一带。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的说法,语中的轵道就是轵关陉。
  1994年考古学家在轵关陉途中的寨里村发现曙猿化石,这种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古灵长类动物是否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曾经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另外,舜有可能在轵关陉附近生活。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卒于鸣条”,这些地名与轵关陉有不少渊源。
  晚近至商代后,历史在这里开始清晰可辨。黄河北岸山水秀丽的垣曲小盆地上有古城镇,1984年秋季在这里发现了商代古城。它用夯土修筑的城垣坐落在镇南黄河与亳清河之间陡起的高台地上,俯瞰沿毫清河北上侯马的轵关陉。晋国首都在绛县、曲沃和侯马之间,随年代而多有迁移,最后的都城新田平望宫遗址如今仍有遗存。“门神”尉迟恭曾镇守的铁刹关,留有一些残墙和城门土墩,当地人称之为“堡子疙瘩”,它也是轵关陉的终点。
  轵关陉所穿越的,是太行山脉最南端的“尾稍”。晋文公时期曾因军事拓宽、加固,其大军正是通过这条道路深入中原。如今有一条现代公路亦取此道。附近经过的景区,还有五龙口猕猴自然保护区、王屋山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水库和济渎庙等。

  [太行陉] 又名天井关,位于太行山南麓之丹水出口,是战国时韩国连接上党的唯一通道。太行陉一名丹陉,起于河南沁阳,经晋城、高平至壶关、长治(上党)。在沁阳市常平乡丹河峡谷风景区发现过一个神秘的山洞,洞壁上有大量的形似女性生殖器和女性乳房的图形,这些图形可能是远古生殖崇拜时期遗存下来的图腾。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这是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描写了古代人们穿越“太行陉”之难。李白走过的古陉,也许与今人常走的大路不同。太行陉南口在河南沁阳市区西北15公里的关帝庙,当地人称为小口。此陉阔不过三步,长不足四十里,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略通道,太行雄关天井关便坐落其间。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截断太行陉,断绝了韩国上党与国都的联系,使得上党被迫降赵,从而引发了改写中国历史的长平之战。天井关村的明清民居很有特色,古关城门和一段石板古道,如今保存良好。高平是长平之战的古战场,有座古庙名叫骷髅庙,就是悼念长平之战死者的。如今有公路通达的太行陉一线,自然比那时要好走不知多少倍了。

  [白陉] 又名孟门陉,起自河南辉县,陵川,至高平后与太行陉交汇,最后到达长治(上党)。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一条深谷,谷地的出口在河南辉县薄壁镇后,名为孟门隘口,当地人称“没牙豁”。 孟门隘口山石颜色奇特,又称紫霞关。
  陵川县地处太行山东南,著名的郭亮、南坪、八里沟、云台山等风景区均位于辉县、修武与陵川交界一线。陵川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少为人知的风景藏在深山之中。白陉是太行山南段最深的一条大峡谷,集太行山水风光之雄、奇、险、秀,景色壮美。白陉的谷底与周围峰岭落差近千米,顺河槽前行,道路突然陡急下跌,两边悬崖绝壁犬牙交错、荫天敝日,仰头只见一线蓝天。有几处斗折曲径,前不见出口,后不见来路,似被石壁禁锢,直到近前才峰回路转,峭壁放宽,豁然开朗,强烈突变的地势环境形成与陵川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造就出“北国江南”的山水奇观。在薄壁镇圪针庄附近的宝泉水库旅游区,沿白陉古道修筑有一段十公里长的旅游观光线路。
  白陉所经名山不少,附近有六泉乡的佛子山,河乡的九仙台和横水乡的黄围山,其中以黄围山名声最盛,堪称太行壮景。山顶所祀之神为真武大帝,此外,黄围山著名的灵湫洞侧,另有一洞名曰“黄梅洞”,据说是传说中道教里黄梅老祖的蜕化之地。

  [滏口陉] 太行八陉中的轵关陉、太行陉、白陉合称南三陉,是古来山西与中原之间的要隘。滏口陉则通向华北平原。
  滏口陉起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石鼓山中,处于战国时期赵国的腹地。与太行陉、白陉一样,这条古道也通往长治(上党),途经磁山、响堂、神头岭、黎城、潞城。
  这是一条在鼓山南部、隔滏水与横卧东西的神麇山对峙形成的峡谷。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东南约一公里的台地上,有公元前6000年至5600年间遗留下的磁山文化。遗址内大量发现农业生产工具、粮食加工工具与堆积的粮食,说明磁山人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遗址内也出土了大量狗、猪、羊、鸡等家畜骨骼,尤其是在这里发现的鸡,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鸡,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家鸡。
  后来各自立国的晋国公卿赵简子,赵襄子,在与晋公室以及诸卿的斗争中,就不断往返穿插于晋都与赵地邯郸之间,滏口陉是其必经之路。至于路上有没有住过复姓南郭的一位先生,就难以得知了。南北朝时,高洋建立北齐。北齐的国都在河北临漳县邺镇,陪都在山西晋阳,都是其政治军事中心。高洋和他的大臣们常穿行于滏口陉,在二都之间往还。他们不仅修整了河谷中的道路,还在响堂开凿石窟、修建庙宇,既为敬佛,也为提供旅途中的行宫。响堂石窟十分精美,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是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那些艺术品的先声。
  滏口陉向为军事要隘,曹操曾利用此地天险击溃袁尚,窦建德也在这一带击灭过隋刺史窦宗的官兵。陉口南部的峭岩绝壁下有天然石洞,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蜿蜒如龙。洞下的泉水概称“黑龙泉”,旧时每逢大旱之年,远近百姓常成群结队前来烧香求雨。据《水经注》记载,此处“泉源沸腾,滚滚如汤,其水冬暖夏凉”。清泉从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龙吐水。其中大泉二十余眼,小泉不可胜计,水质清甜可口,黑龙洞便是最大的喷水口。

  [井陉] 井陉既是一条路,也是一座关,如今也被用做县名。作为一条穿越太行山的古代路径,它起于河北获鹿,终于山西太原,与石太高速的路线大致吻合。
  井陉关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并因此得名。古人认为那个关口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此以井名之。实际上,“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最初汉朝在此口置关,称石研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因与上党郡连界)。后来改名土门关。唐以后或称土门关,或称井陉关,明清时都称井陉关。《述征记》则把井陉列为太行八陉中第五陉。
  井陉上曾发生的历史大事数不胜数。秦朝时这条路“车不方轨,骑不并行”,但仍然是秦朝主要驰道之一。井陉矿区土门村附近,井陉关门仍在,古道穿过关门通向西北群山峡谷而去,谷口与关城之间是绵曼河。韩信的三万汉兵曾在绵曼河前列阵,留下置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战例。隋初尉迟迥攻杨坚;唐李光弼、郭子仪击安禄山安忠志;十六国时朱全忠入山西;宋金时宗瀚攻种师闵,夺井陉关;元末徐达攻太原;明末李自成由袭北京……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战事。沿途还有山西平定县娘子关坐落在桃河瀑布峡谷,与井陉关遥相呼应。白皮关上有佛阁、关公阁,阁下有两千年之久的辙沟,关阁两侧山上有蜿蜒的长城和庚子长墙,加上古代驿站“立鄙守路”等遗址,形成了一整套秦皇古驿路人文景观。特别是关门下因周而复始的轮磨錾凿,硬是使关阁相对抬高了几米,这条古人轧出的道路比罗马古道起码要早一百年。而这种辙痕,在井陉的郝西河、核桃园、固关等地都有遗存。

  [飞狐陉] 飞狐陉起于河北涞源,经上庄、岔道、北口至河北蔚县,位置在太行山的西北,是古代游牧民族铁骑南下的通道之一。苏东坡在定州时曾有《咏雪浪石》,称道“飞狐上党天下脊”,陆游也有“三更雪压飞狐城”的诗句。不知金庸写《雪山飞狐》,是否也联想到了这里。
  从涞源伊家铺向东北登上山梁,是飞狐古道的最高点黑山堡,但公路如今不经过这座山峰。黑山堡也是涞源盆地与壶流河河谷的分水岭。沿公路向北,翠屏山中有一条大裂谷,又称飞狐峡谷。翠屏山大裂谷北边有北口村,翠屏山象墙一样在这里挡住去路,到近前才能发现峡谷的裂口。扼守飞狐陉北口的飞狐关就在这里,但关城今已无存,只在附近留下一座敌台。
  这段二十多公里长的山路是古道中最壮观的。两边的峭壁都是直上直下,有数百米高,峡谷的宽度最多只有50多米宽,最窄处仅有20来米。传说杨六郎射穿过路上的一座山峰,留下了一个圆圆的“箭眼”。 “一柱香”则是两山绝壁之间的一座奇丽突兀的石峰。
  蔚县古称蔚州,是幽云十六州之一,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曾久久不能收复。蔚县城是京西现有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涞源境内胜景不少,以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最为著名。十瀑峡溪水、空中草原和拒马河源头,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蒲阴陉] 蒲阴陉起于河北易县,至涞源与飞狐陉衔接。这条古道实际上也就是拒马河上游的河谷。这里已经相当靠近北京了,历史上这里发生的战事,大都是直接为了争占北京。
  扼守此陉的是紫荆关,关城在易县城西面的太行山脉紫荆岭上,以山上多紫荆树得名。紫荆关初置于汉代,原称五阮(或五原)关,北魏又称子庄关,宋称金陂关,金、元后沿用紫荆关名迄今。蒙古攻金时,金死守居庸关不得入,即南下取紫荆关,然后北上。明正统年间,蒙古瓦剌部曾取道紫荆关入侵北京。明嘉靖年间,蒙古鞑靼部俺答又率骑兵从大同南下,急攻紫荆关,为明军所败。
  紫荆关城到明初已破旧不堪。明代为加强对蒙古的防备,拆除旧关城,重筑新关城。城池高深,形势雄固。有关门四座,以南北两门为交通通道。北门额题“紫荆关”、“河山带砺”,南门额题“紫塞金城”。关城的南、西、东三侧墙外有墙,北墙濒临拒马河。在拒马河北的三里堡还建有增强防御用的城堡。今城门和三里堡城堡尚存,关城仅留遗迹。关城被设计成奇特的梅花形,由巨形条石砌成城墙,关西20公里处有长城浮图峪隘口,往北数公里处有乌龙沟长城。
  易县山水曾因荆轲而壮。燕昭王的陵墓在蒲阴陉路边,易县县城南边的高陌乡有战国时期的燕国下都。燕王宫夯土台基座、燕国贵族墓葬群“九女坟”、下都故城残墙、门阙,如今历历皆在。燕下都向西十几公里有清西陵,这是一组气势宏大的皇家陵墓建筑群,保存完好。

  [军都陉] 军都陉又名关沟、居庸陉。起于南口经居庸关至八达岭、岔道城的这20公里山谷已经太著名了,它离北京只有几十分钟行程,再向读者多做介绍似乎纯属多余。

 

太行八陉略图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