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龙城考古发现系列06

太山龙泉寺唐代塔基、瘗埋地宫和五重宝函:印证唐代晋阳城特殊地位

  太原西山逶迤绵延、雄壮高亢,是捍卫晋阳城的坚强屏障,也是晋阳城历代宗教祭祀的重要所在。现今,天龙山、龙山、悬瓮山、太山、蒙山分布着众多塔刹佛寺、摩崖造像,这些宗教文化遗存与山体交相辉映、互为依托,共同构成了晋阳城庞大的宗教祭祀区。2008年太山龙泉寺唐代塔基、瘗埋地宫和五重宝函的发掘出土,再次以实物形式证明了唐代晋阳城特殊的政治、宗教地位。本次考古成果不仅将学界关注的目光引向晋阳古城遗址研究,也使那一度寂静的太山和空灵的龙泉寺声名鹊起,访客络绎不绝。

    驱车沿着风峪沟蜿蜒西行,很快就看到太山龙泉寺山门。这里山气清新,草木丛生,虫鸟低鸣,极易激发起探访者的幽古情怀。

    龙泉寺现存中轴线建筑有山门、三大士殿、观音堂,都是经过新近维修的明代遗构。三大士殿踏步东西两侧各有一棵参天古槐,树径粗大、枝干虬劲、树皮开裂,已然显出风雨沧桑的老态,推断其树龄应远在明代之前。其中东侧树旁还耸立着一通唐景云二年 711)的石碑,碑体厚重古朴,气韵不凡,碑首众龙盘曲弯转,碑面字体剥蚀漫漶,只有少数文字可以辨认。古槐和古碑算是寺院内所能直观的最古老的遗迹遗物了。据明嘉靖《太原县志》记载:“太山寺在县西十里风谷山之半,唐景云元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2)并观音童子五寺入焉。”可见这段文献是真实可信的。在古树下稍适休息后,再走一段山路来到位于三大士殿东面十数米的山坡台地处,便是唐代塔基和宝函地宫所在了。200858日,太山文物管理所在此处修建消防蓄水池时发现石门和石条,随即报请山西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太山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从2008年夏天开始,一直延续到冬天结束,其间经过文物勘探和复杂的考古发掘过程。这次田野考古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发掘对象的认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渐近清晰的,这一过程同时也带给发掘者超乎寻常的惊喜和意外,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塔座基础,更不会估计到会有地宫、宝函出土。在经历了由墓葬考古向建筑遗址发掘的工作过度后,考古规模不得不进一步扩大,在发掘深度上明确了明清层、金元层和唐代地层,所揭露的范围也由中心向周围逐步扩展,最后终于完成整个建筑的发掘,即揭露出塔体基座的整体面貌。太山文管所修建蓄水池时发现的石门和石条正是位于塔基中心部位的地宫建筑。

    塔体依山而建,外墙面用长条石收分叠涩围筑,地宫与外墙之间夯筑黄土以坚实地基。塔基平面呈方形,边长近10米,残高1米余,中心部位开挖地宫;地宫坐北朝南,由短甬道、宫门和六边形宫室组成,其地面、立壁均由石板和石条砌筑;宫门亦由条石搭砌,由门槛、门扇、门框等结构组成,门框两侧各雕有一尊力士像;宫室内置一方形石函,石函内由外及里分别为鎏金铜饰木椁、鎏金木胎铜椁、木胎银椁和金棺,这就是令人惊喜万分的宝函,也称金棺银椁。

    石函内盛装的金棺和银、铜、木椁制作精良,葬具套合规整、选料考究、装饰华贵,采用浮雕、镂雕、錾刻、鎏金等工艺,同时大量地使用绿松石、石英石作点缀。在雕凿方面,创作者为避免乏味的艺术流程,所刻画的四神、人物形象富有变化,栩栩如生,从而使谨严的宗教规制和高超的制作工艺和谐统一、有机结合。石函长575厘米、高312厘米,由函盖、函身扣合而成,外表刻文大都为供养人的姓名;鎏金铜饰木椁残损最为严重,但仍能从散落残件辨别其式样,除石函外,几套不同质地的椁具形制基本相同,均由椁盖、椁身和椁座三部分组成。椁盖覆瓦状,侧面雕饰铺首衔环;椁身前高后低,前挡正中雕饰火焰门和朱雀,门侧塑雕两站立侍者,后挡板贴饰一对佛足和玄武,椁身两侧分别有仙人骑青龙、白虎雕饰;椁座平面呈长方形,须弥状,围廊和转角安装镂雕卷草纹护栏。最内层的金棺长9厘米,小巧精致,椁身用丝带挽结成蝴蝶状捆扎,丝带外观保存完好。金棺至今没有打开,内部装殓物也就无从得知,或许真的会有传说中的舍利。

    舍利是指佛的遗骨或者与佛有关的圣物。佛经记载,佛主释迦牟尼涅磐后,其舍利被分成八份由八国国王建塔供养。后来供养舍利的风气逐渐盛行,安葬舍利的容器也日益豪华,隋唐时期供养舍利之风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的丧葬制度相结合,将盛放舍利的容器做成棺椁形,制作上也极尽工艺之能事。现在已经发掘出土的有陕西法门寺地宫八重宝函,另在甘肃和江苏等地都有等级稍低的宝函出土。太原龙泉寺宗教建筑基址出土的金棺银椁,也是这一历史时期修建舍利塔,使用特定的本土式棺椁制度瘗埋舍利的重要实证。由于石函刻文没有明确的纪年文字,研究者根据石函上某些供养人的名字写法所透露出的武周时代风格,将太山龙泉寺塔基遗址及其出土的宝函确定为唐武周时期。

    由舍利到金棺银椁,到太山龙泉寺塔基遗存,再到龙泉寺内的唐碑、古槐,再到山下广袤的晋阳古城遗址,踏着先人的足迹,今天的人们怀着一分虔诚两分好奇三分探古的心情瞻仰这座千年的塔基,同时感受盛唐时代宗教艺术的伟大成就,遥想晋阳古城曾经的富足繁荣,仿佛亲历一般,实在是美好的人生际遇。  

 

 

 

 

太山龙泉寺地宫考古现场

 

 

 

地宫正门

 

 

 

 

 

鎏金铜棺开启现场

 

 

 

系着千年丝带的鎏金铜棺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8-1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太原龙城考古发现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