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武侠小说中的三晋侠踪

八、镖局:晋商武术研究院

  “金古梁温黄,武侠万年长”。

    中国武侠小说渊源很久,最早可以回溯到司马迁和他的游侠刺客列传。千百年以降,作者和著作都灿若群星,一般看来,可以列为经典的几乎不出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五人的范围。

    但是,有两部同样堪称经典的作品最容易让人忽视又最有必要提起,那就是老舍的《断魂枪》和冯骥才的《神鞭》。《断魂枪》上了高中的语文教材,《神鞭》在1980年代被改编为很火爆的电影,最近则又弄出了电视连续剧。有研究者断言,老舍先生仅凭借这一偶一为之的小短篇,在武侠小说的思想性、艺术性上就超过了所有的武侠小说。

    之所以最有必要提起,还因为两作品内容写的都是武侠的尾声,火车和手枪开始流行,镖局和拳头没有了市场,武侠人物面临生存抉择。

    老舍先生以其“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一贯个性,让《断魂枪》的主人公神枪沙子龙文章一开头就把镖局改作了客栈,他“用手指慢慢摸着冰凉的枪身,微笑里甩出斩钉截铁的四个字,不传,不传”,毅然决然地把绝妙武功带到棺材里。而《神鞭》中的傻二却相当不傻,凭着精湛的武术基础把自己锻造成了百步穿杨的神枪手,“鞭没了,神留着”。

    变还是不变?是中国武术发展始终摆脱不了的一个焦点,也是众多武侠小说赖以制造矛盾演绎故事的一个支点,这个问题同样吸引我们去关注山西武术的创新能力。

    从武林人物的生计说起

    看《神雕侠侣》,郭靖夫妻镇守襄阳城,承办了数次武林群英会,举办过丐帮帮主选举大会,几千人参加的大型活动一个接一个,很是热闹。可是,有一个相当庸俗的疑惑,郭大侠既非地主也非豪商,还不是襄阳城的政府官员,只不过一个民间人士,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估计大家看武侠小说尤其是现当代的作品,也应该都发现了这样的疑点,武林人物的生死几乎都是因武功高低决定的,没有饿死的,他们就没有被安排过穿衣吃饭的问题,他们“从天边走来,向天边走去”,绝对自由,想杀人就杀了,是不是正当防卫都不需要去投案自首、负刑事责任。

    而现实生活则烦恼得很,古代话本武侠小说中提到的秦叔宝长治卖马、薛仁贵汾河打雁的窘迫例子比比皆是。解决不好生计,哪怕他是功夫皇帝,想来同样要被老婆骂、听孩子哭。好喝,能吃,朋友多,武林人物的一个特点——应该也是需要——是豪爽,但是豪爽是要有条件的,没有经济基础的豪爽是有代价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晃晃耀眼如游侠大诗人李白,彻底爽一下也得和当铺打交道。

    真实的情况是,在正常年代、正常地方,打熬下一身精湛的武艺几乎如同学会了屠龙术,除了表演来娱乐别人和锻炼来健康自己,找不到多大用处。

    但是在清代的山西,这样的尴尬不存在了,因为有了晋商,这里也就成为了武术人才的沃土。这里不仅给武林人物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和丰厚的工资,而且还有商业团体常年提供经费来资助武术科研革新。

    形意拳的回归

    还以形意拳为例。形意拳在山西流传是拐了弯的。由于年代久远、记载不明,形意拳的师承关系不太确切。综合研究者说法,形意拳最初叫心意拳或者心意六合拳,姬际创拳之后一直在河南传艺收徒,河南人马学礼、安徽人曹继武等为第一代弟子。

    清乾隆年间,祁县人戴隆邦随着父亲在安徽一带做生意,从曹继武那里学到了心意拳。之后,戴隆邦和两个儿子大闾、二闾在河南开店做生意,两个儿子除了家传又再次拜高手学心意拳。戴家父子回归家乡,给晋中带回了心意拳的种子,戴隆邦因此成为心意拳北派之祖。远在河北的武术家李洛能(也称李老农)慕戴家心意拳之名,变卖家产前来带艺拜师,学成之后在太谷生活多年,后来又在河北广收门徒,成为晋冀两省武林公认的一代宗师。

    据记载,戴二闾因为武功高超,回乡后应众多经商的乡亲们请求,在河南赊店开设了广盛镖局,从此戴家成为了武术专业户。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刘黑七到乔家打劫,受聘来主持正义的镖局当家人,就是真名实姓的戴二闾。

    不一般的山西镖局

    在武侠小说中,镖局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载体。仅金庸的作品中,《鸳鸯刀》中周威信开的是威信镖局;《笑傲江湖》中林震南开的是福威镖局;《书剑恩仇录》中王维扬开的是镇远镖局;《倚天屠龙记》中都大锦开的是龙门镖局;《飞狐外传》中李廷豹在五台镖局,马行空开的是飞马镖局;《雪山飞狐》中熊元献开的是平通镖局;《碧血剑》中闵子叶开的是会友镖局……

    可惜,这么多镖局仅《白马啸西风》中“吕梁三杰”开的晋威镖局被说在了山西太谷县。

    据考证,保镖这个行当很早就有了,但是不成规模,没有机构,一般的做法是三三两两的武师等在路口,等着路过的生意人招揽,如同省城太原并州路南沙河桥或者茂盛装饰城门口的装修工。

    最早的镖局由山西人开办,卫聚贤《山西票号史》中称:“考设镖局之鼻祖,仍系……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

    现在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有镖局博物馆,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其间有详实的资料证明山西人开设镖局最早、数量最多,而且质量也相当不低,清代中国有十大镖局、十大镖师,研究者发现,一半以上和山西人有关系,或者山西人就是开办者,或者当家人和山西武术家有师承身份。

    镖局干活的人做派表现既不像是“吕梁三杰”追杀、夺宝那么凶恶,也不像周威信护镖鸳鸯刀那么可笑窝囊。他们给商家长途跋涉看护银车、货物,还看店面、护院、下夜,保护主家人身安全,遇到行为不轨者,一向是有理、有据、有节,不轻易动手,但是但凡动手则求立竿见影,最短时间内最有效地制服敌人。晋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现年65岁的布秉全先生是太谷布家形意拳家传弟子、新中国国字号武术大师布学宽的三子,他撰文说:“拳师们为了保住饭碗,要凭一身真功夫吃饭。这样,镖师的拳技就必须精益求精,下大功夫。尤其注重技击、散打,一门心思研究、切磋一招制胜的打人技巧并进行实战练习,因为真正与贼匪交手,也就是三招两式。”

    晋商镖局不仅是武师的就业企业,还是实习基地、推广场所,武师们收徒传艺、互相切磋打磨拳脚,场所更多是在镖局的演武场,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可称晋商武术职业技术学院。

    晋商和武术家一同革新拳术

    镖局的出现,让武师们走上了专业的路线,从而让山西的武术更为精湛,一些创造性的套路和招数有了诞生的土壤。而更多承担了武术的科研基地作用的则是晋商大院。布秉全根据父辈的讲述撰文:

    太谷城内大商孟如为太谷县四大乡绅之一,从小练就一身好功夫,对所聘镖师李洛能尤为器重。主客二人朝夕相处,精研拳理,对祁县戴氏心意拳作了较大改进,形成形意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在孟如先生的推荐、协助下,李洛能在太谷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培养出了车毅斋等形意拳高手。

    太谷城内武柏年家为著名的富商,武柏年与孟如向为友好,车毅斋原本为武家车夫,体格健壮,臂力过人,经孟如向武柏年推荐,即拜李洛能为师。武柏年原本也是习武之人,他为车毅斋练功习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方便。不数年,车毅斋深得奥义,技艺超群,声望日著,备受器重。习武之人拜师、聚会,武柏年都尽全力支持,从不吝惜财物。武家吉安堂成为当时太谷县形意拳爱好者练功实践、培养后学的主要基地、活动中心,为创编形意拳模拟实战的对练套路和形成形意拳的技击风格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洛能在太谷孟家每月的俸银达20两之多,而且看家护院的任务一般由其弟子门人来做,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和主人孟如以及弟子研究武术革新和推广。根据晋商走镖护院实战需要,李洛能不断打磨改进拳术,终于自成体系。李洛能为他自己的心意拳改了个新名字——形意拳,从“心”到“形”,这一改,就有了点《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气宗、剑宗以气为主还是以剑为主的辩证意境了。而且形意拳的诞生,可算中国武术和晋商紧密结合的一个科研成果,太谷被称为形意拳发祥地并非臆造,2007年,形意拳作为太谷县的一大文化特色,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商中如孟如、武柏年重视武术的人比比皆是,后经乔致庸提议,武术大家在太谷祁县富商之家轮流居住、传授弟子。成名成家的武师、晋商武术家的科研没有发表多少论文,但是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效率和程度上,非当代某些科研院所、学者专家能比。

    山西武术是因晋商兴而兴,但是其势衰也与晋商的创新能力相关,晋商票号出现是一个最早因素,生意人不用拖着银车走天下了,自然少了很多危险。而西方科技的引进和应用,晋商武师们正如沙子龙和傻二的遭遇一样,火车、汽车、手枪、银行挤占了他们大部分的生存空间。武术和武师们走到了十字路口。变还是不变?

    而武术不兴武侠兴,武术彷徨的时刻,长于幻想的武侠小说正于此时开始步入辉煌,一个奇异的生死兴衰轮回,着实耐人寻味。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胡增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11-19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武侠小说中的三晋侠踪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