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武侠小说中的三晋侠踪

三、《神雕侠侣》与山西地理风物

  ★《雁丘词》:出自金代山西人元好问之手

    ★风陵渡:让郭襄暗恋上杨过的这个地方就在运城

    ★黑龙潭:杨过在此捉九尾灵狐,其地理位置应在被称为“中国死海”的运城盐池

    ★百花谷:金庸把它安排在黑龙潭也就是运城盐池的西北方向100多里

    ★绝情谷:就在百花谷西边的百十公里内,应该就在黄河晋陕大峡谷东岸的吕梁山中

    金庸是武侠文学大家,他作品经典之处就在于把小说和真实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点石成金的本领让人惊叹。以我们熟悉的为例,说说《神雕侠侣》中的山西。

  一首《雁丘词》规定大脉络

    《神雕》和山西最密切的内容从第三十三回开始,故事已经进展到了四分之三强了,来了一个大转折的接续。接续地点在风陵古渡——位于今天运城市芮城县境内,历史上当时应属河中府管辖,河中府行政机关设在今天的永济。

    前一回末尾讲到为了不让杨过陪中毒无法医治的小龙女一起死,作者让其玩了一次失踪——后面讲到是跳到绝情谷底自尽未死——在断肠崖留字,约杨过一十六年后再见,为了这个期望,杨过求生意念重燃,进到独孤求败昔年隐居之荒谷,一边苦捱时光,一边在神雕的指导下修炼,功夫几成超人。“某一日风雨如晦,杨过心有所感,当下腰悬木剑,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迹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按照小说的惯常弄法,留下这么一个小龙女生死不明的大悬念,就此结尾打住不写,弄成一个“把美好撕裂给人看”的悲剧也未尝不是艺术处理。关键是,《神雕》的主题脉络以情为主,贯穿全书的一首主题词是金代山西人元好问写的《迈陂塘·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首词在《神雕》中被多人反复吟唱。

    老一辈、中一辈的爱恨情仇在《射雕英雄传》里都展现了,而第三代的年轻人该出现的都出现了,该见面的都见面了,可是多数人的爱情没有着落处,甚至第一代中老顽童周伯通、瑛姑、一灯的情感纠葛也还没有个交代。此时草率结束本书,小说就得改名字了。书到该结束时又结束不了,而且要往下写还需要一个高潮,冲突不激烈地平常叙事,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难就一个字。

    可金庸岂是等闲之辈?山西人写的词规定了小说的主题脉络,金大侠就让山西负起了文章救急的责任。于是小说中罕见的两个章回十几年的时间跳跃出现了,一笔荡到了大宋理宗皇帝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接位的第九年,地点在黄河北岸的风陵渡。

  不一般的风陵渡

    十五年后的冬末早春,乍寒乍暖,来自山西、湖北、四川、广东、河南以及南宋京都临安的客人,都等着南渡黄河,可是因为天气突变河水结冰不能渡船,困在了风陵渡口的安渡老店,围坐烤火,闲谈话题集中在了“神雕侠”身上,这些人一人一句,代作者叙事,把杨过这些年的大大小小的作为概括了一遍,从朝廷大政到夫妻琐事,所做之事既有义也有情。杨过已经成了一个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郭芙成了少妇,而从出生的时候就惊险不断的郭襄,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可以讲讲她的少女情怀了。

    如果换一个地方,这样过于集中的概括叙述似乎斧凿痕迹严重,但是,放在不一般的风陵渡,则可以避免嫌疑,这里有集中的条件。金庸熟悉生活、熟悉山西地理风物的程度让人惊讶,信手拈来无不贴切自然。

    风陵渡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给黄帝制作指南车的风后葬于此处,留有风后陵,因此得名。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是通往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要通,自古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最关键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蒙古、金、南宋之间多年的战事频繁,生灵涂炭,山西先被金国从宋占据,后来蒙古和金之间在山西反复争夺,救过郭靖性命的蒙古大将木华黎,历史上曾两攻太原,失而复得河中府,最后病死在闻喜。蒙古军队占领一地,惯常的做法是抢杀一尽,黄河北岸的人们当时纷纷南渡进入中原地区,躲避战祸。风陵渡是北方居民南逃的大通道,在当时没有桥的时候,这里的日常情形正如金庸所写,“扰攘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热闹非常,人多,自然信息多,说起大侠杨过自然不过。

    风陵渡地处黄河中游下段,早春时分河水结薄冰船不能渡,冰面不能行人是常有情况,因此众旅客在此受阻,走不了就得住店,人太多,最大的店也安排不了,只能挤在大堂上坐着烤火御寒。二十多人坐在一起说话的条件都具备了,斧凿痕迹自然没有了。

    风陵渡的经历对郭襄终身影响至深,她从此开始暗恋杨过。在《倚天屠龙记》中,郭襄成为峨嵋派的创始人,她死后,掌门之位传给弟子,叫风陵师太。

  除了襄阳就是山西

    从风陵渡开始进入山西后,故事也就在此展开。《神雕》以后的主要情节除了在郭靖的根据地湖北襄阳,就是山西的运城,往返穿插两次,一直到本书结束,只有一处说杨过去嘉兴见到了父亲的墓碑。

    郭襄出于好奇,随着西山一窟鬼从风陵渡出发去倒马坪见神雕侠,从风陵渡往东,在一片林地遇到了万兽山庄的五兄弟围着林子捉九尾灵狐。万兽山庄原本在甘凉,这时候搬迁到了离风陵渡不远的地方,倒马坪万兽山庄新址现实中都不存在,据情节推测,两者应在中条山中,现平陆地界,杨过随后受托向北而行,去黑龙潭捉狐。

    黑龙潭的特点是“方圆七八里内草木不生。黑龙潭本是一座大湖,后因水源干枯,逐年淤塞,成为一片污泥堆积的大沼泽。只一顿饭工夫,杨过和郭襄已来到潭边。纵目眺望,潭面甚广,白雪掩盖下,延展一片,似乎无穷无尽”,其方位和特征正是被称为“中国死海”的运城盐池,如今盐池黑泥开发的黑泥浴就是颇受人们喜爱的保健休闲项目。杨过在黑龙潭见到的灵狐主人居然是瑛姑,而一灯大师和法名慈恩、改恶从善的裘千仞在此地苦苦求见瑛姑,瑛姑的要求则是请周伯通来,周伯通隐居百花谷,养蜂为乐。

    到这时不得不插一句,金庸先生在百花谷上随后出现了笔误,又将此处写成了万花谷。金迷们都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写一段在报纸上发一段,前后不统一处在所难免,曾有多人发现。两者其实为一的证据是,杨过在这里教给周伯通“黯然销魂掌”,之后情节提到周伯通学到杨过掌法是在“万花谷”中。

    百花谷的方位金庸安排在黑龙潭也就是运城盐池的西北方向100多里。原文这样写:

    杨过依着瑛姑所指的路径,转过两个山坳,突然间眼前一亮,但见青青翠谷,到处点缀着或红或紫、或黄或白的鲜花。两人一路行来,遍地不是积雪,便是泥泞,此处竟换了一个世界。

    郭襄拍手大喜,叫道:“老顽童好会享福,竟选了如此奇妙的所在。大哥哥,你说此处怎么会这生好法?”……

    杨过道:“此处山谷向南,高山挡住了北风,想来地下又有硫磺、煤炭等类矿藏,地气特暖,因之未到初夏,百花已然盛放。”

    山西多煤,而运城却少,只有向运城西北走百余里到了河津、乡宁境内的吕梁山南端,煤炭才多起来。而且,许多地方的煤埋藏极浅,这些浅层煤多含硫,与空气接触易被氧化,从而发热。

    我国对煤的大规模开采和普遍使用,始于北宋,人们对于煤的认识已积累了很多。宋史料记载,当时官府卖煤炭者就有数十场所,开封及其周边地区数百万人家完全依靠煤炭,烧柴火的没有一家,“石炭自本朝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方出,逐及京师”,当时产煤最多的地方就是山西。

    金大侠寥寥数句对山西煤炭的涉及,方位准确如此,让人不得不再次惊叹他知识的广博。

    请到周伯通来见瑛姑,他们和一灯、慈恩之间的复杂情怨也就此消解,百花谷最后成了周伯通、瑛姑、一灯的共同隐居处。《射雕》时就写起的三角恋此时也总算有了个交代,书名“侠侣”可谓不虚。

  神秘绝情谷藏身黄河边

    之所以说,《神雕》的后四分之一除了襄阳就是山西,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那就是绝情谷。

    绝情谷是《神雕》中的一个关键所在,重要的人物都去过,在这里,很多第三代的人产生了爱情,如郭芙、耶律齐,大小武和完颜萍、耶律燕,为情所困的而变态的李莫愁死在这里,因婚姻变故生恨的公孙止夫妇最后戏剧般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葬身此处。元好问《雁丘词》写作背景的那两只大雁,被作者演绎成郭靖夫妇养的双雕,一只死了,另一只殉情自杀也在这里。名为绝情,其实很深情,几乎就是爱情故事的集中营。

    绝情谷是一个神秘的所在,没有具体方位,小说中的人物和读者都是在作者的安排下朦朦胧胧地“进去”的。刚开始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似乎就在襄阳不远处,但是后来越来越明显,绝情谷其实还在山西境内。

    金轮法王绑架了郭襄,两人说着要去绝情谷,路线是从襄阳向北走,过了河南的蒙古大营,再向北,自然是进入山西境内。

    黄蓉、程英、陆无双三人找郭襄,先到风陵渡,在玉蜂的指引下向北,找到隐居在百花谷的周伯通等三人。黄蓉之后发现,小龙女在刺字发信息“我在绝情谷底”的玉蜂,合群在周伯通养的玉蜂中,觉得有蹊跷,就去绝情谷看,方向是百花谷向西走。查科普资料,蜜蜂的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公里以内,按照小说所写,玉蜂是蜜蜂中的“战斗蜂”,活动范围扩展上几十倍,绝情谷也就在百花谷西边的百十公里内,应该就在黄河晋陕大峡谷东岸的吕梁山中了。现在开发的一个金庸武侠网络游戏,绝情谷的确安在山西境内的黄河岸边,只不过靠近内蒙古。

    还有一个辅助的证据,绝情谷主公孙止的弟子樊一翁,被杨过饶命后出谷另立门派,成了“西山一窟鬼”之首长须鬼。“西山一窟鬼”主要活动在山西,可想而知是感念师门恩义的樊一翁不愿离弃故土。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胡增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11-19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武侠小说中的三晋侠踪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