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留住山西的工业传统和记忆

  百年老厂房、浦江边的旧船坞……一场世博盛会,给了上海工业遗产一个嬗变为新建筑、新景观的机会。如今,上海世博会即将闭幕,如何有效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成为人们思考的热点。

    将视野拉回山西。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山西的工业遗产不胜枚举。然而,能够像上海这样,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却寥寥无几。有专家坦言,山西工业遗产正站在灭失的边缘地带。鉴于此,山西省国资委于日前决定,启动“山西工业遗产保护”工程,开展工业遗产的普查认定、分类登录及抢救性整理工作。

    “留住工业遗产,就是留住山西的工业传统和记忆。”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称。

    消失的老太矿

    1026日,寒风瑟瑟。在太原市解放北路上,一大片空地的旁边,一个崭新的商品房小区已经拔地而起。

    这片空地上,曾经矗立着在中国工业史上显赫一时的太原矿山机器厂。两年前,老厂房让位于房地产开发,被夷为平地。

    56岁的郝师傅,在太矿工作了一辈子。虽然昔日工作过的车间已经没了踪影,但曾经的厂房分布图已然印在他的脑海里。“这里有八个大车间,基本上是1958年前后建起的,每个车间都有一万多平米,挑高达到40米,可以容纳420人在里面同时工作”,他一边比划一边向记者描述。“我进厂时有8000多工人,那个时候的厂子,红火得不得了。车间里,停放的都是从美国、捷克、波兰进口的大型机器,其中一台德国造的机床长度达到8米。”

    郝师傅描述的昔日胜景,如今在太矿享堂宿舍区,仍然可以找到影子。这里居住着3000多名太矿离退休老职工。经历了岁月沧桑的工人俱乐部门前,坐满了打发时光的老人。这个宿舍区的房子,全部是苏式楼房。这些静静伫立的建筑,在无言地诉说着那段太矿接受苏联援建的历史。

    太矿的前身是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这座由“山西王”阎锡山于1925年创办的工厂,建厂之初,就代表着山西最先进的生产力——从英国进口机器设备,从德国引进近代炼钢技术,直到多年以后,太钢、太重等兄弟厂都得惟其马首是瞻。

    193610月,西北制造厂成立,育才机器厂成为西北制造厂第十五厂。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制造厂迅速壮大,使山西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带,使太原成为华北的工业重镇。作为其中的翘楚,老太矿记录了山西近代工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特征,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是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然而,两年前,由于种种原因,太矿厂搬离原址。原来的厂房从此消失。如今的太矿新厂区落户在小店区。尽管厂房焕然一新,但一位老太矿人说:“老厂房没了,我们的心也变得空落落的。”

    等待保护的晋华厂

    与太矿老厂区相比,晋华纺织厂的老建筑似乎更幸运一些。尽管同样受到房地产开发商的觊觎,但至今无人敢对其“下手”。

    晋华纺织厂坐落在晋中市最繁华的地带。9月下旬,在榆次区政协委员高雄辉和晋华纺织厂党办主任赵立丰的带领下,记者进入到晋华厂区。与门外喧哗的市井景象截然相反,厂区内空无一人,锈迹斑斑的铁门,陈旧破损的设备,中西风格相结合的老建筑,让人感受着别样的落寞和寂寥。

    记者一行一路走来,所有的建筑都大门紧锁,还有一些贴着泛黄的封条。道路的两旁,杂草丛生,废弃的设备随处可见。在一间库房门前,墙壁上挂着一块已经破损的金色牌匾,这里曾是太原海关批准设立的“保税仓库”。

    厂部旧址是一座西式建筑。方形的立柱有凹槽装饰,柱头则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立柱上方,卷涡式的穹门华丽精巧,虽然年久失修,但穹门上的彩色琉璃装饰依然十分鲜艳。

    早在2008年,晋中市“三普”办就完成了晋华纺织厂的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晋华纺织厂是榆次近现代重要的工业遗产,也是山西最早的纺织厂。该厂1919年由徐一清(阎锡山的叔丈人)等筹建,1920年开始动工,1924年正式投产。早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该厂就成立了山西境内较早的共产党支部,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期间,该厂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948年晋中战役以后该厂被人民政府正式接收管理,成为榆次轻纺工业的代表。

    2006年国家批准该厂正式宣布破产。现存南门、东门、原厂部旧址、南配房、锅炉工段楼、水塔、厂房、库房等建筑,均保存比较完整。其主体建筑旧厂部坐西向东,面宽5间,进深3间,南北角楼各1间,建筑以木构架和水泥结构为主,内部8根方木支撑,外部檐柱为科林斯风格,顶为卷棚式,为中西文化结合的建筑。

    高雄辉的父亲是晋华医院的老领导,他从小在厂里长大。近年来,他一直在为保留晋华纺织厂的工业遗存而忙碌奔波。他曾上书有关部门,建议在晋华纺织厂原址建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博物院”。

    这一设想得到了晋中市委、市政府以及文物部门的支持。目前,晋中市文物局已将晋华纺织厂作为重要的近现代工业遗产推荐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意识的觉醒

    作为老工业基地,共和国许多现代大型煤炭、钢铁、化工生产企业,都是在山西成长起来的,山西的工业遗产规模相当可观。

    但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称,尽管近年来已有一少部分工业遗产被列入保护之列,但是受法律保护的工业遗产项目纳入保护内容的微乎其微。在认识上,社会民众和企业内部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尚存在误区,普遍认为工业场所只是生产加工和劳动就业的地方,而被废弃或即将停产的工业场所更是代表着落后。

    因此,纵观山西各地,那些见证了工业文明进程的老厂房、老机器,许多都走上了老太矿的路子。与晋华厂相类似的工业遗产,尽管保留了下来,却迟迟不能被有效地保护利用。

    宁立新认为,由于许多企业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排斥态度,并存在缺少整体规划和专业指导等诸多问题,因此,山西省工业遗产面临灭失的危险,保护前景不容乐观。

    为此,作为山西省政协委员,宁立新在今年的省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尽快开展山西工业遗产保护”的提案。随后,这一提案被批复到山西省国资委。

    山西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截至记者采访时,共有3户企业报上来8个遗产项目。分别是:同煤集团的1945年由美国诺德勃格厂设计、加拿大勃川木公司制造、现仍使用的煤峪口矿双滚筒电机绞车;日本侵华时期掠夺山西省煤炭所建的大斗沟矿石头窑;1939年日本生产的化工厂制索机;阎锡山为在山西晋北地区开发煤炭工业设立的晋华公司遗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大同期间残酷迫害煤矿工人的“万人坑”遗址;太钢集团的诞生李双良精神的渣场项目;始建于1934年、现退役不久的二号高炉;汾酒集团的古井亭汾酒作坊遗址。

    9月下旬,记者曾来到古井亭汾酒作坊遗址采访。这里保存了一套清代作坊院、一座清代古井亭和20余间古房屋建筑、一眼金元时代的古井。曾经由于年久失修,整体建筑破烂不堪,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2007年,汾酒集团拿出1300多万元,决定修复“古井亭汾酒作坊遗址”古建筑群,同时在原酿造车间废墟上恢复建造仿古酿造厂房。今年6月,工程已全部完工。

    按照汾酒集团的设想,汾酒古井亭汾酒作坊遗址完全修复后,将与现在开展的工业旅游联结成一体,形成新的参观景点。

    工业遗产的出路

    尽管一些企业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已经觉醒,但宁立新认为,这不单单是某一个企业的责任,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集体努力。

    在宁立新看来,工业遗产的出路有多种,而且,目前国内也提供了许多这样的范本。近年来,北京、上海、沈阳、大连、天津等省市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统筹规划,将一大批工业遗产予以合理性保护,并开辟为工业旅游项目。除了与旅游相结合,主题园区、主题博物馆也是工业遗产的出路,如北京的798工厂,走的就是主题文化创意园区的路子。而上海世博会对工业遗产的成功应用,也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比如世博会的宝钢大舞台,是一座3000人规模的‘开敞景观式观演场所’,由原来的上钢三厂特钢车间的部分厂房改建而成,让穿行期间的游客看到上海工业遗存的历史痕迹,巧妙地留存了城市的公共记忆。

    宁立新认为,当务之急,应由省政府倡导、国资委牵头、多部门合作、企业参与、文物部门配合开展工业遗产专项调查,摸清工业遗产家底。只有摸清家底,才能让人们意识到到底什么是工业遗产,才能树立“坚决不能拆”的想法。只要不拆,就有保护的希望。

    摸清家底之后,应该尽快出台法规规章,将工业遗产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之中。然后,再制定保护规划,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机制。同时,以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为试点,逐步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实施工作,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博物馆和工业旅游景观。

    另外,引入创意产业,结合当地经济,走特色发展之路,也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兰玲  田天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11-19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