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揭秘吉县柿子滩史前人类考古现场

   提起临汾吉县,最著名的就是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然而这里的一处史前人活动遗址,却曾让开发壶口瀑布旅游经济的“致富路”改线!这就是柿子滩遗址群,曾被评为2001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距今2万年到1万年,新旧石器交叠的时代,人类的祖先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漫漫黄沙之下埋藏着史前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代代考古人在这里细心的聆听着人类祖先轻声的诉说,为我们揭密他们在那个荒蛮时代的衣食住行,乃至思维模式和审美意识。昨日,记者见到柿子滩遗址发掘的工地负责人赵静芳时,她正在研究室里整理动物骨骼化石和我们的祖先曾经使用过的石器。她向记者讲述了自2000年起,柿子滩遗址长达8年的发掘历程。

  柿子滩遗存最早发现在清水河畔的一个小村庄,名叫西村。1980年,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阎金铸,在这里发现了燧石打制的人工制品,揭开了柿子滩人神秘面纱的一角。

  由于八十年代的发掘手段、理念有限,2000年,时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石金鸣带领柿子滩考古队,在清水河两岸绵延15公里的范围内展开了拉网式调查。这支考古队的成员分为三个部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山西大学考古系老师和99级学生、吉县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

  昨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一室内,桌上摆满了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和各式各样人类祖先使用过的石器。其间,赵静芳正在忙碌着,一身牛仔裤、长款衬衫配时下流行的宽腰带,令人很难把她与“考古”二字联系起来,而她就是柿子滩考古队工地负责人之一,自2000年至2007年,每年都有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在连路都不通的考古工地上发掘。

  “柿子滩遗址周围荒无人烟,连路都没有,往往是到最近的村子都要翻山,徒步走几十分钟。石金鸣老师当时也做好了露营的准备,我们当时都带了帐篷,但清水河畔的环境不太适合露营。于是,我们住在了狮子河村,每天沿着清水河向西走,进行拉网式调查,寻找地面上的人类活动遗迹,比如有人类加工痕迹的石器。当时我们基本上见沟就进,不放过地面上一丝一毫的信息。”

  所幸调查成果颇丰,不断有人兴奋的发现人类遗迹。有一次,石金鸣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燧石,俗称打火石,有很明显的人工打制痕迹,形状也非常漂亮。这位多年的考古工作者竟高兴的像孩子一样,那段时间天天把这块石头含在嘴里。

  经过长期的徒步调查,考古队勘察出二十四个新的遗迹存留点,田野工作的第二阶段--试掘也在同步进行。队员们在每个新发现的遗迹存留点,都挖开1米宽的阶梯式探沟,探沟也就是小范围的发掘。最终,考古队发现高楼河村附近有四个地点内涵最为丰富。换而言之,这或许就是远古人类生活的中心区域!

  由于四个重点地区都靠近清水河与支流高楼河交汇处,于是考古队住在了离这里最近的高楼河村。这是一个自然村,一共只有5户人家,虽说是最近,走到考古工地上也得40分钟。

  赵静芳负责的12号地点,探沟本来是开在更靠近河谷的地方。有一天,几个队员工作之余爬上探沟上面的山梁,他们猛然发现,自然形成的断崖上,土层断断续续的呈现出黑褐色,其间还有亮晶晶的小石头、骨头,于是几个队员赶紧跑下来告诉老师。于是,这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发掘地点改在了断崖上。

  每年夏天是柿子滩考古发掘工作的黄金时段,因为所有人上工时是不能穿鞋的!赵静芳说:“石器时代和其他时期的考古发掘不一样,因为信息相当微弱,手铲轻轻一刮,可能就把一个篝火遗迹刮没了。大家穿的大部分是球鞋,如果刚好有一个原始人的脚印,队员一脚踩上去,就什么都没了!”

  发掘的过程就像“绣花”,信息量的极度微弱,不但使考古队员不得不赤脚上阵,而且发现遗迹就不能再用手铲,他们把竹筷的头削成扁的,一点一点的往外拨土。及时发现半厘米大小的动物骨头、石头,都要编号、测量位置、绘图、照相。而且,挖出来的土还不能丢,收集起来再去河水里淘一遍,也许会发现更小的遗存,生怕漏掉一丝痕迹。赵静芳说:“一毫米的东西都是不能漏掉的,比如发现一粒老鼠牙齿,就可以代表当时的气候,越细微的东西往往越有价值。”

  三、四十平方米的发掘面,两、三个月才能挖20公分左右。每年的考古发掘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在表层铺上一两层优质的宣纸,再回填一米左右黄土,来年开工时,两、三个小时就能去掉回填的黄土,发现宣纸后考古工作者们就又开始了细致的工作。

  2000年,当考古队来到吉县时,就听说要修309国道,开发壶口瀑布旅游,带动沿线村镇经济发展。

  2003年的一天,赵静芳正像往常一样在发掘现场工作,突然一阵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谷往日的静谧。修路的施工队开到了考古发掘现场,桩子甚至打在了发掘面的旁边!

  “推土机每挖出一铲土,考古队员的心中就是一颤,又有多少遗迹被破坏了!”赵静芳说到,她用“焦虑”来形容整个2003年自己的状态。当晚,她就给石金鸣打电话汇报情况,石金鸣立刻以一个普通考古工作者的省份给省公路局写信,所幸的是,这封信引起了省里的重视,309国道的工程进度暂时停了下来。

  但是,工程压得紧,施工队等不及指示,只要考古队一放松警惕,他们立刻开工。赵静芳在每个发掘点都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文物保护区域”,第二天一看,“保护区域”四个字被施工队贴住了,把牌子改成了“文物影响路段”。

  考古队一边密切关注309国道施工动向,一次一次地交涉,一边对柿子滩遗址进行紧急抢救性发掘。将近一年,队员都在与施工方斡旋,直至当年12月,国道改线的方案才定下来。

  没有西侯度的亘古悠远,也没有晋侯墓地的翔实史料,柿子滩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经过8年的田野考古,考古工作者又出土动物骨骼和碳粒的碳十四测年,得出的结论是柿子滩人生活中距今大约2万年到1万年,也就是旧石器晚期之末。但遗憾的是,考古队至今还没有在柿子滩发现人类的遗骸。  

 

 

 

 

 

柿子滩史前人类考古现场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29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