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过雁门

  初冬的一个午后,我去寻访慕名很久的一座雄关。《吕氏春秋》称其为“天下九塞之一”;明末清初的大文豪傅山则誉其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唐代大诗人李贺更是为它留下千古绝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上,这座关隘也记载了太多的故事:赵国良将李牧于此地大破林胡,秦代大将蒙恬由此出兵“悉收河套地区”,汉代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纵马驰骋屡败匈奴,北宋杨家将边关杀敌;就连金庸大师在 《天龙八部》里,也描写萧峰、段誉等大侠在这里与契丹人进行一场恶战……

    这就是雁门关。

    一边走在缓坡形的青石古道,一边搜索着读书留下的片断记忆,耳际似乎就隐约响起了战马的嘶鸣,风里也好像夹杂了将士的口令。山谷里几声脆亮的鸟叫,更使当年的古战场平添几分肃杀之气。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在雁门山设置了关隘。而关于雁门关的名字,翻阅资料,发现两个版本。一是《山海经》所载:“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清代学者顾炎武也曾撰文:“雁门重关,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一是民间所传:雁门山风急坡陡,大雁都难以飞越,只好从山谷里的关隘通过。还说,在每年春天大雁飞回时,口衔一片芦苇叶子,飞到关前盘旋半晌后,直到叶落方可通关。

    不论是哪个版本,都说明大山的陡峻和关隘的险要。连大雁都难以飞越的天险,更何谈人类了。我想起了十几年前,乘一辆越野吉普过雁门。翻山之前,司机半开玩笑对我说,最好吃一片“晕海宁”。起初并没当回事,觉得司机太夸张了。可是当汽车无休止地盘旋在大山的半腰时,就会感到“晕海宁”的重要了。从车窗往上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往下看,是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以及一辆挨一辆小甲虫似的汽车。翻越这座山,竟用去近一个小时!下山之后,会发现一些司机将车停到一个相对宽敞的路边,或喝水,或抽烟,我没看清他们的眼神里是否还有一丝紧张,但可以想象急促的心跳还没有完全平复。而如今,再不用紧张啦。雁门关隧道的贯通,使翻越变成了穿越,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以前一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只用几分钟。历经沧桑的雁门山假如有灵,不知会有何感想。

    沿着青石坡道转过一个弯,雁门关的门楼就突现在眼前。

    与我曾见过的所有关城相比,雁门关在外观上并不显得高大,造型也谈不上精美,但因了它的历史和它的故事,却给人一种特别的气势。城墙的基座是大青石,墙体是青砖砌就,多处表皮已经风化脱落,露出一个个斑驳的坑洼。关城的墙头长满发黄的茅草,一丛挨一丛,一直延伸到城墙的远方。给人的感觉,很像是一队队士兵,正在尽心尽责地守卫边关。从门洞进去,沿台阶拾级而上,看到一对石狮,怒目圆睁,造型威猛。旁边矗立一根拳头粗的石质旗杆,只是短一面旗帜,否则那一面随风飘舞的猎猎战旗,更能让人陡生一股豪气。旗杆旁有一通石碑,碑文上的字有的已经漫漶不清,但大体可以辨识,为歌颂赵国李牧大败匈奴的事迹。如果说立碑的话,好多人物都够资格,卫青、霍去病、杨家将……哪一个不是功名显赫?当然,他们也有碑,而那碑文都刻在一部部鲜活的文艺作品中,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有时我就想,为什么雁门关会在人们心中占据那么重要的位置,以至于成为千百年来文艺作品中的不朽话题?也许雁门关承载着抵御外侮的民族情结,百姓也在它身上寄予了对英雄的崇拜以及对和平的希望。

    “车碾车辙两轮颤,雁出雁门三旋盘。狼烟入云观草殷,昭君出塞鸿雁伴。汉武唐宗临紫塞,宋皇清帝登雄銮。李牧扫胡雷霆疾,杨家镇关敌胆寒。”一边诵念着古诗,一边挥手作别这座千年要塞。走出很远,再回头望去,在初冬的斜阳下,雁门关似隐似现,没有飞雁出没,但见车流往来。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耿长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